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两种小生产者及其历史命运——重识新时期文学中的政治经济学与人性论

发布时间:2021-01-23 16:33
  <正>作为80年代"新启蒙"文化运动的参与者,甘阳在30年后对其时知识话语的特征作了这样的回顾:"八十年代有几个特征,一个是经济改革不是当时知识界的discourse,而且不在人们的头脑里面,没有人谈这个经济改革,觉得是很boring的事情。第二点是人文科学为主,第三点是西学为主,绝对是西学。""其实当时经济改革一直都在做,现在回过头看一看,后来看周 

【文章来源】: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9,(05)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6 页

【文章目录】:
一、经济学话语中的两种小生产者
二、《乡场上》:改革的正当、正义及其含混性
三、《鲁班的子孙》:新人/旧人的分化与辩论
四、农村改革三部曲:改革逻辑及其人性论的确立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创业史》和“劳动”概念的变化——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之三)[J]. 蔡翔.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0(01)
[2]《地板》:政治辩论和法令的“情理”化——劳动或者劳动乌托邦的叙述(之一)[J]. 蔡翔.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09(05)
[3]春风到处说柳青——再读《创业史》[J]. 韩毓海.  天涯. 2007(03)
[4]笛福、经济学与文学及其它[J]. 韩毓海.  天涯. 2005(02)
[5]文学的兄长——悼王润滋[J]. 张炜.  山东文学. 2002(03)
[6]漫说“纯文学”——李陀访谈录[J]. 李陀,李静.  上海文学. 2001(03)
[7]是经济史,还是政治经济学?[J]. 汪晖.  天涯. 2000(05)
[8]历史主义与伦理主义的矛盾——评“王润滋现象”[J]. 吴秉杰.  文艺争鸣. 1988(02)
[9]历史的前进运动与作家的道德思考——说说“王润滋论题”[J]. 滕云.  文学评论. 1987(03)
[10]从《鲁班的子孙》谈起——在一次座谈会上的发言[J]. 王润滋.  山东文学. 1984(11)

博士论文
[1]文学中的财富书写[D]. 林凌.华东师范大学 2012



本文编号:29955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29955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d2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