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民主环境中的政府决策科学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08:46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互联网在全球范围内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政治体系和公民政治生活。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概念取代了互联网。它的外延包括互联网和一些符合网络定义的新方式。这种外延的拓宽加深了网络对政治的影响。网络民意在此基础上蓬勃发展,迅速吸引了公民及政府的注意,并引发了学者的讨论,从而促进了“电子民主”这一概念的产生。然而,当前的文献中仍然以新闻性的描述和非专业人士的介绍性文章为多。在专业学者的研究中,也多为从传播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而从政府公共决策视角的研究较少。基于此,本文试图在这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引出了本研究的缘起,指出了研究意义,重点介绍了国内外的相关研究现状,并且对相关概念进行了解析,发现国外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国内则较晚。第二部分,对电子民主环境下政府决策科学化研究的理论基础的分析和介绍。第三部分,详细论述了电子民主环境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的价值。第四部分,分析电子民主环境下政府决策科学化的现状。对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详细了论述和原因分析。第五部分,在分析英美等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电子民主环境下政府决...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基本概念
1.4.1 电子民主
1.4.2 公共政策
1.4.3 决策科学化
1.4.4 公民参与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公民参与权理论
2.1.1 公民参与理论的历史发展
2.1.2 参与权理论基础
2.1.3 公民参与的方式
2.1.4 公民参与的价值
2.2 社会资本理论
第3章 电子民主环境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的价值
3.1 网络政治参与完善了政府科学决策的内涵
3.2 网络政治参与改善了政府科学决策的模式
3.3 网络政治参与加强了政府科学决策的监督
3.4 电子民主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发展需求
第4章 电子民主环境下政府决策现状分析
4.1 电子民主环境推进了政府决策科学化的进程
4.1.1 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中公民的参与范围和方式
4.1.2 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的时效性
4.1.3 完善了政府决策的模式
4.1.4 网络推进了公民对政府决策的监督
4.2 电子民主环境对政府决策科学化带来新的挑战
4.2.1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网络信息真伪识别的困难
4.2.2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数字鸿沟
4.2.3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参与代表性的困境
4.2.4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虚拟性风险
第5章 国外电子民主环境下政府决策发展的启示
5.1 国外电子民主的发展情况
5.1.1 英国电子民主发展的概况
5.1.2 美国电子民主发展的概况
5.1.3 新加坡电子民主发展的概况
5.2 国外电子民主发展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启示
5.2.1 信息技术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
5.2.2 电子民主是政府科学决策的保障
5.2.3 沟通交流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关键
第6章 加强和改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建议
6.1 提高政府电子民主中科学决策的意识
6.2 建立适应电子民主发展的决策配套制度
6.3 建立适应电子民主发展的决策机制
6.4 改善政府决策中电子民主参与的秩序
6.5 完善政府决策中电子民主参与的法律保障
6.6 为电子民主下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网络参与下的政府决策[J]. 翁士洪. 行政与法. 2011(07)
[2]网络政治传播转向的动因和影响分析[J]. 李维益. 今传媒. 2009(06)
[3]公众行政参与的法律应对及完善[J]. 黄凤兰. 行政法学研究. 2009(02)
[4]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 李斌.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08)
[5]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J]. 黄国满.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3)
[6]电子乌托邦:网络民主的神话[J]. 彭鹏.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05)
[7]透视网络民主的有限性[J]. 严小庆. 长白学刊. 2002(02)
[8]国外网络政治研究现状[J]. 田作高.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2(01)
[9]“电子民主”剖析[J]. 张志明,曹钰. 学术论坛. 2001(01)
[10]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J]. 黄永炎,陈成才. 理论与改革. 2001(01)
硕士论文
[1]公共决策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D]. 廖晓愿.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蒋岩岩.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2764
【文章来源】:湖北工业大学湖北省
【文章页数】:44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基本概念
1.4.1 电子民主
1.4.2 公共政策
1.4.3 决策科学化
1.4.4 公民参与
第2章 理论基础
2.1 公民参与权理论
2.1.1 公民参与理论的历史发展
2.1.2 参与权理论基础
2.1.3 公民参与的方式
2.1.4 公民参与的价值
2.2 社会资本理论
第3章 电子民主环境对于提高政府决策科学化水平的价值
3.1 网络政治参与完善了政府科学决策的内涵
3.2 网络政治参与改善了政府科学决策的模式
3.3 网络政治参与加强了政府科学决策的监督
3.4 电子民主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发展需求
第4章 电子民主环境下政府决策现状分析
4.1 电子民主环境推进了政府决策科学化的进程
4.1.1 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中公民的参与范围和方式
4.1.2 提高了政府科学决策的时效性
4.1.3 完善了政府决策的模式
4.1.4 网络推进了公民对政府决策的监督
4.2 电子民主环境对政府决策科学化带来新的挑战
4.2.1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网络信息真伪识别的困难
4.2.2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数字鸿沟
4.2.3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参与代表性的困境
4.2.4 政府科学决策面临着虚拟性风险
第5章 国外电子民主环境下政府决策发展的启示
5.1 国外电子民主的发展情况
5.1.1 英国电子民主发展的概况
5.1.2 美国电子民主发展的概况
5.1.3 新加坡电子民主发展的概况
5.2 国外电子民主发展对我国政府决策的启示
5.2.1 信息技术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基础
5.2.2 电子民主是政府科学决策的保障
5.2.3 沟通交流是政府科学决策的关键
第6章 加强和改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的建议
6.1 提高政府电子民主中科学决策的意识
6.2 建立适应电子民主发展的决策配套制度
6.3 建立适应电子民主发展的决策机制
6.4 改善政府决策中电子民主参与的秩序
6.5 完善政府决策中电子民主参与的法律保障
6.6 为电子民主下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试论网络参与下的政府决策[J]. 翁士洪. 行政与法. 2011(07)
[2]网络政治传播转向的动因和影响分析[J]. 李维益. 今传媒. 2009(06)
[3]公众行政参与的法律应对及完善[J]. 黄凤兰. 行政法学研究. 2009(02)
[4]网络政治参与的机理初探[J]. 李斌.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07(08)
[5]当前我国公民政治参与问题分析[J]. 黄国满. 社会科学战线. 2004(03)
[6]电子乌托邦:网络民主的神话[J]. 彭鹏.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2003(05)
[7]透视网络民主的有限性[J]. 严小庆. 长白学刊. 2002(02)
[8]国外网络政治研究现状[J]. 田作高.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2002(01)
[9]“电子民主”剖析[J]. 张志明,曹钰. 学术论坛. 2001(01)
[10]21世纪网络技术对中国政治参与的影响[J]. 黄永炎,陈成才. 理论与改革. 2001(01)
硕士论文
[1]公共决策中的公民网络参与研究[D]. 廖晓愿.福建师范大学 2009
[2]网络条件下政治参与问题研究[D]. 蒋岩岩.上海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0276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02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