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效能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27 10:26
  苏联集权体制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下逐步形成的,在斯大林时期得以建立和巩固,是斯大林时期苏联体制的标志性特征。本文以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为切入点,重点研究该集权体制的效能,从历史史实出发,对苏联国家的文化传统、国内外环境进行分析,阐述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形成原因、表现及其双重效应,分析苏联集权体制与苏联剧变的内在联系,在总结其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归纳出社会主义国家民主化改革的原则和策略。因此,研究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效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发展是逐渐演变的,经历了形成、发展、巩固直至僵化的过程。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是在全面终止新经济政策,确立斯大林在党内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威,以及在一元化意识形态思想模式的确立中形成的,而其形成与指令性计划经济、专制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紧张的国内外环境和激烈的党内斗争、国家政权机关对党的集中制思想的移植等因素有关。在斯大林时期得以确立的集权体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其根本性的内容从来都没有改变过。经济领域表现为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主要是通过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优先发展重工业、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7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四、创新及不足
    五、集权体制效能的一般概述
第一章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形成及其原因
    第一节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形成
        一、全面终止新经济政策
        二、在党内树立起至高无上的个人权威
        三、一元化意识形态思想模式的确立
    第二节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形成的原因
        一、指令性计划经济要求建立集权体制
        二、专制主义政治文化传统
        三、紧张的国内外环境和激烈的党内斗争
        四、国家政权机关对党的集中制思想的移植
第二章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表现
    第一节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一、开展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
        二、优先发展重工业
        三、建立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体制
        四、实行指令性的计划经济
    第二节 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
        一、党政不分、以党代政
        二、干部职务实行委任制和终身制
        三、中央监察委员会监督权严重削弱
        四、掀起“大清洗”运动消灭反对派
    第三节 高度集中的文化体制
        一、营造个人崇拜的文化氛围
        二、实行简单公式化的文化管理模式
        三、建立高度行政化的文化决策执行体制
        四、文化判断标准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第三章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双重效应
    第一节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积极作用
        一、巩固了苏维埃国家政权
        二、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三、为卫国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四、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发展
    第二节 斯大林时期苏联集权体制的消极影响
        一、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抑制了苏联社会经济活力
        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阻碍了苏联社会民主政治发展
        三、高度集中的文化体制遏制了苏联文化发展活力
第四章 苏联集权体制与苏联剧变
    第一节 苏联集权体制与苏联的停滞
        一、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理论僵化
        二、经济发展徘徊不前
        三、民主法制建设止步不前
    第二节 苏联集权体制与改革的失败
        一、苏联集权体制改革的艰巨性
        二、苏联集权体制改革的复杂性
        三、戈尔巴乔夫激进的改革与失败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苏共对列宁民主集中制思想的背离与嬗变[J]. 曹宗敏.  理论观察. 2016(10)
[2]苏联的“在册权贵”[J]. 郑异凡.  党政视野. 2016(Z1)
[3]苏联计划经济走过的坎坷道路[J]. 马龙闪.  探索与争鸣. 2015(02)
[4]勃列日涅夫是扼杀改革的“卫道者”[J]. 黄苇町.  当代贵州. 2014(19)
[5]转型的必要性、必然性与紧迫性[J]. 柴尚金,王建华,何虎生,张锡恩,王正绪,徐艳红,杜凤娇,张潇爽.  人民论坛. 2013(24)
[6]政治体制与社会主义命运[J]. 高放.  中共四川省委省级机关党校学报. 2013(02)
[7]从十个要点看苏联兴亡[J]. 高放.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2012(05)
[8]苏联解体、苏共灭亡与斯大林的关系[J]. 高放.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0(03)
[9]苏联特权阶层——苏联剧变的关键内因[J]. 戴隆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5)
[10]制度、体制、机制的区分及其对改革开放的方法论意义[J]. 赵理文.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009(05)

博士论文
[1]政治信仰与苏联剧变[D]. 孟迎辉.中共中央党校 2004
[2]苏联模式的形成、僵化及其教训[D]. 程又中.华中师范大学 2000



本文编号:300289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0289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2870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