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康区政治权力体系演变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30 17:04
康区是三大藏区之一。近些年来不少学者又提出“康藏学”这一概念,以期增强康区研究的独立性。本文对近代康区政治权力体系演变进行探讨,不仅可以对近代康区政治进行研究,分析各种政治权力主体在康区政治变迁中所起的作用,而且也可以间接研究中央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关系。研究近代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演变,将宏观历时分析与中观区域和微观事件分析结合起来,也是对中国近代民族—政治—社会史研究的一种新的探索。近代历届政府治理康区的策略对当代边疆地区的治理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本文运用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搜集、整理、分析近代康区政治权力体系演变方面的档案、史料、文献、地方志等资料,对资料中论述对象相同的部分,进行归纳;历史比较研究法:对近代康区政治权力体系在不同时期形成的不同状态进行比较,以便发现其中隐藏的规律性;系统分析法:将近代康区各个政治权力主体看作一个体系,进行系统性分析。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将政治权力要素纳入一个体系进行考量。所谓政治权力体系演变研究就是将各种权力主体纳入一个结构体系之中进行观察,分析体系内部各主体的相互关系,考察外部因素对这个体系的影响,最后考察内外环境变化对体系演变所起的作...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选题的学科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区域政治与社会史研究综述
二、早起近代康区政治研究概况
三、建国后近代康区政治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有关问题
一、研究内容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相关问题的界定
第一章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初变
第一节 康区内外政治危局的初现
一、土司与地方官、寺院之关系分析
二、清廷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合力与暗斗
三、地方官员、土司与驻瞻藏官的冲突
四、清廷与洋教关系的变化
五、寺院、僧众与洋教的矛盾
第二节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初步变化
一、康区政治的内外格局
二、收瞻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三、清廷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政j台对抗
四、清廷处理地方冲突分析
第二章 康区政治体系的剧烈变化
第一节 新政时期康藏地区政治危机的加剧
一、驻藏大臣与帮办大臣的论战
二、新政引发的政治矛盾
第二节 新政初期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激变
一、“凤全事件”的原因分析
二、“凤全事件”过程中的博弈
第三节 改上归流中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新变
一、地方政权的军事行动
二、土司、寺院势力的衰弱
三、赵尔丰的征剿和建设
第三章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变乱
第一节 挽救康区政治危局
一、辛亥革命后的康区政治
二、西征中的川滇军阀关系
三、西征的阻碍与困难
四、尹昌衡的行动与思想
第二节 二次康藏纠纷及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紊乱
一、藏军东进与川边军的退缩
二、政治衰败与辖境的缩小
三、地方政权控制力的减弱
第三节 界务争端中的康区政治权力分析
一、民初中英划界交涉
二、西姆拉会议及影响
三、第二次康藏纠纷后的谈判
第四章 刘文辉治理下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重构
第一节 第三次康藏纠纷前后康区的政治格局
一、土司与寺院冲突引发的争议
二、康藏双方的政治较量
三、康区政治势力的胜利
第二节 地方权力在政治权力体系中的崛起
一、国家主义与地方思想
二、对抗地方军阀与红军
三、行辕、土司与刘文辉的冲突
第三节 建省前后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构建
一、各种政治力量的接力与汇合
二、三个权力主体的不同主张
三、西康省政府的组织规划
四、川、康争夺归属地
五、《建设新西康十讲》:刘文辉的省建纲领
第四节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中社会力量的影响
一、康区土司、寺院、洋教的变化
二、康南抢掠风气的延续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对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改造
第一节 红军入康后对当地政治权力体系的影响
一、红军在康区的民族政策
二、藏人自治政府的成立
第二节 建国初期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刷新
一、解放与反解放力量的较量
二、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新变
结语
第一节 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增强
一、民族身份到国民身份
二、从地方意识到国家认同
三、从政教关系紧密到政教适度分离
第二节 现代国家权力能力的提高
一、行政建制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
二、现代教育、社会事业的逐步展开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日趋紧密
第三节 康区政治的现代化
一、政治参与与民主化
二、政治生活世俗化
三、政治现代化的其它方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古巴的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J]. 赵艾东.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0(04)
[2]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地区宗教样态二十年(1928-1948)变迁研究——兼论国民政府宗教政策和西康早期现代化[J]. 范召全,陈昌文.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4)
[3]凤全与巴塘事变[J]. 任新建. 中国藏学. 2009(02)
[4]近代天主教在川滇藏交界地区的传播——以“藏彝走廊”为视角[J]. 秦和平,张晓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2)
[5]民国时期康区民众教育的发展[J]. 刘先强,赵兴民. 教育评论. 2008(01)
[6]乡城、稻城土头统治的由来及其嬗变[J]. 秦和平. 西藏研究. 2007(02)
[7]1904年霍西笔下的巴塘、丁林寺与“乙巳凤全死亡事件”[J]. 刘达永.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8]刘文辉与西康地区藏传佛教界关系述论[J]. 王川. 中国藏学. 2006(03)
[9]甘、青、川、滇藏区历史沿革初考(上)——兼析所谓“大藏区”的历史真相[J]. 卢秀璋. 社会科学. 2004(03)
[1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以蒙藏问题为中心[J]. 张双志. 中国藏学. 2003(04)
本文编号:3009266
【文章来源】: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意义
一、选题的理论意义
二、选题的学科意义
三、选题的现实意义
第二节 相关研究综述
一、区域政治与社会史研究综述
二、早起近代康区政治研究概况
三、建国后近代康区政治研究概况
第三节 研究内容、方法及有关问题
一、研究内容
二、主要研究方法
三、相关问题的界定
第一章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初变
第一节 康区内外政治危局的初现
一、土司与地方官、寺院之关系分析
二、清廷与西藏地方之间的合力与暗斗
三、地方官员、土司与驻瞻藏官的冲突
四、清廷与洋教关系的变化
五、寺院、僧众与洋教的矛盾
第二节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初步变化
一、康区政治的内外格局
二、收瞻对政治局势的影响
三、清廷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政j台对抗
四、清廷处理地方冲突分析
第二章 康区政治体系的剧烈变化
第一节 新政时期康藏地区政治危机的加剧
一、驻藏大臣与帮办大臣的论战
二、新政引发的政治矛盾
第二节 新政初期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激变
一、“凤全事件”的原因分析
二、“凤全事件”过程中的博弈
第三节 改上归流中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新变
一、地方政权的军事行动
二、土司、寺院势力的衰弱
三、赵尔丰的征剿和建设
第三章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变乱
第一节 挽救康区政治危局
一、辛亥革命后的康区政治
二、西征中的川滇军阀关系
三、西征的阻碍与困难
四、尹昌衡的行动与思想
第二节 二次康藏纠纷及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紊乱
一、藏军东进与川边军的退缩
二、政治衰败与辖境的缩小
三、地方政权控制力的减弱
第三节 界务争端中的康区政治权力分析
一、民初中英划界交涉
二、西姆拉会议及影响
三、第二次康藏纠纷后的谈判
第四章 刘文辉治理下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重构
第一节 第三次康藏纠纷前后康区的政治格局
一、土司与寺院冲突引发的争议
二、康藏双方的政治较量
三、康区政治势力的胜利
第二节 地方权力在政治权力体系中的崛起
一、国家主义与地方思想
二、对抗地方军阀与红军
三、行辕、土司与刘文辉的冲突
第三节 建省前后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构建
一、各种政治力量的接力与汇合
二、三个权力主体的不同主张
三、西康省政府的组织规划
四、川、康争夺归属地
五、《建设新西康十讲》:刘文辉的省建纲领
第四节 康区政治权力体系中社会力量的影响
一、康区土司、寺院、洋教的变化
二、康南抢掠风气的延续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对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改造
第一节 红军入康后对当地政治权力体系的影响
一、红军在康区的民族政策
二、藏人自治政府的成立
第二节 建国初期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刷新
一、解放与反解放力量的较量
二、康区政治权力体系的新变
结语
第一节 民族国家政治认同的增强
一、民族身份到国民身份
二、从地方意识到国家认同
三、从政教关系紧密到政教适度分离
第二节 现代国家权力能力的提高
一、行政建制和国家对社会的控制力
二、现代教育、社会事业的逐步展开
三、中央与地方关系的日趋紧密
第三节 康区政治的现代化
一、政治参与与民主化
二、政治生活世俗化
三、政治现代化的其它方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唐古巴的考察与英国对中国西南边疆的觊觎[J]. 赵艾东.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010(04)
[2]国民政府时期西康地区宗教样态二十年(1928-1948)变迁研究——兼论国民政府宗教政策和西康早期现代化[J]. 范召全,陈昌文. 世界宗教研究. 2010(04)
[3]凤全与巴塘事变[J]. 任新建. 中国藏学. 2009(02)
[4]近代天主教在川滇藏交界地区的传播——以“藏彝走廊”为视角[J]. 秦和平,张晓红.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9(02)
[5]民国时期康区民众教育的发展[J]. 刘先强,赵兴民. 教育评论. 2008(01)
[6]乡城、稻城土头统治的由来及其嬗变[J]. 秦和平. 西藏研究. 2007(02)
[7]1904年霍西笔下的巴塘、丁林寺与“乙巳凤全死亡事件”[J]. 刘达永.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8]刘文辉与西康地区藏传佛教界关系述论[J]. 王川. 中国藏学. 2006(03)
[9]甘、青、川、滇藏区历史沿革初考(上)——兼析所谓“大藏区”的历史真相[J]. 卢秀璋. 社会科学. 2004(03)
[10]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的民族思想和民族政策——以蒙藏问题为中心[J]. 张双志. 中国藏学. 2003(04)
本文编号:300926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09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