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21-02-18 19:03
社会变迁属于社会学的概念,广义的社会变迁是指凡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随着时代的推移而发生改变者,都属于社会变迁的概念之内。近代时期的重庆在经历了开埠、辛亥革命、抗日战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后,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都产生了数次巨大的变革,给重庆社会带来了根本性的改变。重庆近代教育作为重庆近代社会整体的一个子系统,亦随社会变迁而发生改变。重庆近代教育在复杂的社会变迁背景下,经历了从传统书院改制成学堂、学堂改称学校等。由书院到学堂再到学校,这期间不仅仅是教育机构名称的改变,其教学体制、教学思想、内容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革。而作为重庆近代教育的物质载体——重庆近代校园景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由传统书院景观逐步转变为中西方文化融合的近代校园景观。重庆近代校园景观是重庆近代社会变迁的一个缩影,是重庆近代社会历史发展时期多元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与意义。但是,目前关于重庆近代校园景观整体性的研究是相当缺少的。此外,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学校正处于快速发展建设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也呈现出来诸多问题。因而,希望通过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研究,能够一定程度补充重...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校园景观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1.1.2 重庆近代校园景观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3.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相关研究
1.4.1 国内近代校园景观相关研究
1.4.2 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重庆校园景观
2.1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重庆社会历史背景概况
2.1.1 政治
2.1.2 经济
2.1.3 文化
2.2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重庆教育变革
2.2.1 书院改制成学堂
2.2.2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介入
2.2.3 教学内容的转变
2.2.4 学堂发展概况
2.3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社会变迁对重庆校园景观的影响
2.4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校园景观实例分析
2.4.1 聚奎学堂
2.4.2 官立江津中学堂与林庄高等小学堂
2.4.3 广益学堂
2.5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校园景观特征分析
2.5.1 对“礼乐相成”传统书院景观规划布局的沿用
2.5.2 对西方近代校园景观的功能布局、校园建筑的模仿
2.5.3 操场的初现
第3章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重庆校园景观
3.1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重庆社会历史背景概况
3.1.1 政治
3.1.2 经济
3.1.3 文化
3.2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重庆教育变革
3.2.1 学堂改称学校
3.2.2 对封建教育内容的肃清
3.2.3 五四运动引发的学习西方热潮
3.2.4 学校发展概况
3.3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社会变迁对重庆校园景观的影响
3.4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校园景观实例分析
3.4.1 国立重庆大学
3.4.2 聚奎学校
3.4.3 私立巴蜀小学
3.5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校园景观特征分析
3.5.1 冲破了传统书院景观建筑空间规划布局的限制
3.5.2 中西合璧式校园建筑的风靡
3.5.3 对校园园林景观营造的注重
第4章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重庆校园景观
4.1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重庆社会历史背景概况
4.1.1 政治
4.1.2 经济
4.1.3 文化
4.2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重庆教育发展
4.2.1 国民政府大力发展重庆教育
4.2.2 学校内迁至重庆及抗战教育中心的形成
4.2.3 内迁高校的回迁
4.2.4 重庆学校发展概况
4.3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社会变迁对重庆校园景观的影响
4.4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校园景观实例分析
4.4.1 国立复旦大学
4.4.2 南开中学
4.4.3 清华中学
4.5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校园景观特征分析
4.5.1 内迁学校对强调功能的校园景观规划布局的引入
4.5.2 现代主义建筑的引入和发展
4.5.3 校园园林景观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5章 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分析
5.1 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教育政策及其文化思想变革因素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
5.1.2 政治因素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
5.2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演变
5.2.1 重庆近代校园景观规划布局的演变
5.2.2 重庆近代校园建筑的演变
5.2.3 重庆近代校园园林景观的演变
5.2.4 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演变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对当代校园景观设计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乐相成——中国传统书院建筑空间文化内涵初探[J]. 鞠叶辛,刘万里. 城市建筑. 2017(23)
[2]近代重庆教会学校初探[J]. 吴洪成,刘梦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3]张伯苓德育思想研究[J]. 孙自强. 教育探索. 2016(07)
[4]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4)
[5]浅谈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J]. 陆东芳. 林业勘察设计. 2007(01)
[6]重庆聚奎书院巨石园林特色及其保护利用[J]. 欧阳桦. 中国园林. 2006(10)
[7]重庆城市高地上的教堂形态研究[J]. 欧阳桦,张小恒.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06)
[8]中国教育方针百年论略[J]. 杨天平. 当代教育论坛. 2003(01)
[9]景观的含义[J]. 俞孔坚. 时代建筑. 2002(01)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重庆私立中学发展研究[D]. 梅均.重庆师范大学 2012
[2]重庆抗战时期建筑研究[D]. 屈仰.重庆大学 2011
[3]上海近代高校校园发展研究[D]. 龚冰苓.上海交通大学 2009
[4]近代哈尔滨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D]. 刘玉芬.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巴蜀书院建筑特色研究[D]. 彭丽莉.重庆大学 2006
[6]重庆高校校园规划及形态建设研究[D]. 郭剑锋.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39968
【文章来源】:西南大学重庆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3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当代社会背景下的校园景观建设与发展的思考
1.1.2 重庆近代校园景观具有重要历史文化价值与意义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对象及范围界定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范围
1.3.3 相关概念界定
1.4 相关研究
1.4.1 国内近代校园景观相关研究
1.4.2 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相关研究
1.5 研究内容和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研究框架
第2章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重庆校园景观
2.1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重庆社会历史背景概况
2.1.1 政治
2.1.2 经济
2.1.3 文化
2.2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重庆教育变革
2.2.1 书院改制成学堂
2.2.2 西方近代教育思想的介入
2.2.3 教学内容的转变
2.2.4 学堂发展概况
2.3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社会变迁对重庆校园景观的影响
2.4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校园景观实例分析
2.4.1 聚奎学堂
2.4.2 官立江津中学堂与林庄高等小学堂
2.4.3 广益学堂
2.5 开埠至辛亥革命前的校园景观特征分析
2.5.1 对“礼乐相成”传统书院景观规划布局的沿用
2.5.2 对西方近代校园景观的功能布局、校园建筑的模仿
2.5.3 操场的初现
第3章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重庆校园景观
3.1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重庆社会历史背景概况
3.1.1 政治
3.1.2 经济
3.1.3 文化
3.2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重庆教育变革
3.2.1 学堂改称学校
3.2.2 对封建教育内容的肃清
3.2.3 五四运动引发的学习西方热潮
3.2.4 学校发展概况
3.3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社会变迁对重庆校园景观的影响
3.4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校园景观实例分析
3.4.1 国立重庆大学
3.4.2 聚奎学校
3.4.3 私立巴蜀小学
3.5 辛亥革命至抗日战争前的校园景观特征分析
3.5.1 冲破了传统书院景观建筑空间规划布局的限制
3.5.2 中西合璧式校园建筑的风靡
3.5.3 对校园园林景观营造的注重
第4章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重庆校园景观
4.1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重庆社会历史背景概况
4.1.1 政治
4.1.2 经济
4.1.3 文化
4.2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重庆教育发展
4.2.1 国民政府大力发展重庆教育
4.2.2 学校内迁至重庆及抗战教育中心的形成
4.2.3 内迁高校的回迁
4.2.4 重庆学校发展概况
4.3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社会变迁对重庆校园景观的影响
4.4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校园景观实例分析
4.4.1 国立复旦大学
4.4.2 南开中学
4.4.3 清华中学
4.5 抗日战争至建国前的校园景观特征分析
4.5.1 内迁学校对强调功能的校园景观规划布局的引入
4.5.2 现代主义建筑的引入和发展
4.5.3 校园园林景观质量的整体提升
第5章 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分析
5.1 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因素分析
5.1.1 教育政策及其文化思想变革因素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
5.1.2 政治因素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影响
5.2 社会变迁视角下的重庆近代校园景观的演变
5.2.1 重庆近代校园景观规划布局的演变
5.2.2 重庆近代校园建筑的演变
5.2.3 重庆近代校园园林景观的演变
5.2.4 社会变迁对重庆近代校园景观演变的影响
5.3 小结
第6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对当代校园景观设计的启示
参考文献
致谢
发表论文及参研课题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礼乐相成——中国传统书院建筑空间文化内涵初探[J]. 鞠叶辛,刘万里. 城市建筑. 2017(23)
[2]近代重庆教会学校初探[J]. 吴洪成,刘梦熙.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3]张伯苓德育思想研究[J]. 孙自强. 教育探索. 2016(07)
[4]巴渝名校——重庆市清华中学[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1(04)
[5]浅谈西方古典园林植物配置[J]. 陆东芳. 林业勘察设计. 2007(01)
[6]重庆聚奎书院巨石园林特色及其保护利用[J]. 欧阳桦. 中国园林. 2006(10)
[7]重庆城市高地上的教堂形态研究[J]. 欧阳桦,张小恒.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2004(06)
[8]中国教育方针百年论略[J]. 杨天平. 当代教育论坛. 2003(01)
[9]景观的含义[J]. 俞孔坚. 时代建筑. 2002(01)
硕士论文
[1]抗战时期重庆私立中学发展研究[D]. 梅均.重庆师范大学 2012
[2]重庆抗战时期建筑研究[D]. 屈仰.重庆大学 2011
[3]上海近代高校校园发展研究[D]. 龚冰苓.上海交通大学 2009
[4]近代哈尔滨社会变迁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影响[D]. 刘玉芬.东北师范大学 2007
[5]巴蜀书院建筑特色研究[D]. 彭丽莉.重庆大学 2006
[6]重庆高校校园规划及形态建设研究[D]. 郭剑锋.重庆大学 2004
本文编号:30399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039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