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认识进程

发布时间:2021-04-16 09:07
  回溯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后六十多年的岁月里,关于“发展模式”的问题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讨论。第一次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国曾经是很多国家谋求独立自主发展的榜样;第二次是在20世纪九十年代初,随着苏东剧变的发生,中国发展的走向再次成为世界关注的中心和焦点。新世纪初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逐步崛起,“中国模式”成为一个具有独特学术价值的概念引起国内外学者及各国政要的广泛热议。“中国模式”热议的背后反映着世界对中国和平崛起的关注、忧虑,甚至是一种警惕。作为一个古老而又传统的后发国家,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追求现代化、实现民族复兴的过程中,难免要历经懵懂的认识、憧憬的模仿、失败的痛楚与凤凰涅槃的重生。历史一再证明,我们只有始终立足于固有传统,善于学习与创造性地转化外来模式,谋求与自身社会条件和历史传统相适应的发展模式,才能使“中国模式”谋得世界的广泛认同。论文取“中国发展模式”这一概念,并不是要明显区别于“中国模式”、“中国社会发展模式”,按照笔者的理解,“中国模式”与“中国发展模式”的概念可以做一个狭义与广义上的区分。“中国模式”从广义上讲就是指自改革开放后中国在探索自身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道路和... 

【文章来源】:中共中央党校北京市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内容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 研究背景概述
    二、 相关概念辨析
    三、 研究文献综述
    四、 相关研究方法
第一章 “十月革命”的指引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发展模式的初步认识
        一、 十月革命对早期共产党人的影响
        二、 对苏联经济发展模式的初步认识
        三、 对苏联政治发展模式的初步认识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初期实践
        一、 革命根据地里的苏联经验
        二、 延安时期的群众动员模式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初步建构
        一、 创立有中国特色的建国模式
        二、 新民主主义模式的现实困境
第二章 “苏联模式”的突破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发展经验的全面借鉴
        一、 “一边倒政策”的提出
        二、 苏联经验的全面学习
        三、 全面以苏为师的原因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苏联发展模式弊端的反思
        一、 苏共二十大的召开是诱因
        二、 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批评
        三、 既源于苏联,又高于苏联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探索的歧路
        一、 “跃进”的模式突破苏联
        二、 “动员”的方式建设国家
        三、 “文革”的方法改造社会
第三章 “摸石过河”的创新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摸石过河”理论创新的背景
        一、 历史关头的“紧要性”
        二、 时代背景的“不得不”
        三、 特殊国情的“再认识”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论创新
        一、 中国发展模式的创新性论述
        二、 对中国发展模式的理论设计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发展模式的实践建构
        一、 中国发展模式在经济上的实践
        二、 中国发展模式在政治上的实践
        三、 中国发展模式在思想文化上的实践
        四、 中国发展模式在外部环境上的实践
第四章 “科学发展”的共识
    第一节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理念认识的深化
        一、 “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
        二、 “科学发展”理念的提出
    第二节 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阶段的准确把握
        一、 发展的阶段性
        二、 发展的过度化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对科学发展模式的实践
        一、 科学发展之科学所在
        二、 科学发展,知易行难
第五章 “中国模式”的展望
    第一节 以史为鉴,总结“中国模式”的发展经验
        一、 指导思想上的中国化策略
        二、 领导核心上的坚定性立场
        三、 思想路线上的实践性发展
        四、 依靠力量上的群众性原则
        五、 改革进程上的渐进式跃迁
        六、 外部环境上的和平化诉求
    第二节 实事求是,突破“中国模式”的发展困境
        一、 经济发展模式转型的任重道远
        二、 政治体制改革进入“深水险滩”
        三、 思想文化建设面临的双重压力
        四、 社会发展不均衡的重大挑战
    第三节 继往开来,管窥“中国模式”的发展远景
        一、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核心
        二、 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三、 以核心价值理念为引领
        四、 以保障改善民生为先导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郑永年:中国模式的核心是什么?[J]. 郑永年.  社会观察. 2010(12)
[2]关于如何理解中国模式的若干问题[J]. 徐崇温.  马克思主义研究. 2010(02)
[3]“中国模式”之概念辨析[J]. 秦宣.  前线. 2010(02)
[4]苏共二十大与中共对苏联模式态度的深刻检讨[J]. 高继民.  党史文苑. 2009(02)
[5]自然有之,不必求之——也谈对“中国模式”的一点思考[J]. 陈忠升.  人民论坛. 2008(24)
[6]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经验和面临的挑战[J]. 初阳.  政治学研究. 2008(04)
[7]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几个问题[J]. 赵曜.  前线. 2007(09)
[8]“中国模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比较研究[J]. 张彧,徐建龙.  科学社会主义. 2007(02)
[9]“人口红利”效应与中国经济增长[J]. 汪小勤,汪红梅.  经济学家. 2007(01)
[10]中国: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研究[J]. 李扬,殷剑峰,陈洪波.  财贸经济. 2007(01)

博士论文
[1]中国模式兴起的逻辑[D]. 毛德儒.中共中央党校 2011
[2]中国共产党对苏联模式认识的演变(1949—1976)[D]. 邢和明.中共中央党校 2004



本文编号:31411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1411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4c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