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历史轨迹及发展优势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08 23:52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发展历史蕴含于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史脉络中,无论是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发展时期,中国共产党都非常重视高等教育,领导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创新着对高等教育的领导方式。每个时期的高等教育的发展都离不开那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实际。因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就构成了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价值追求的全部。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高等教育的历史轨迹和发展优势就是为了总结规律、把握方向,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发展。为此,本文首先从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和范围界定出发,沿着中国共产党领导我国高等教育的理论之基和实践的历史印记出发,得出指导中国共产党高等教育实践的历史轨迹发展的内在规律,一方面遵循于党对高等教育的领导实践和所掌握的理论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另一方面遵循于对人类教育思想文化的继承和总结,也体现了党所代表的阶级理想。随着社会的发展,党对我国高等教育领导实践进一步深入,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创新,进...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1.1 新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生成新的高等教育指导理论
1.1.2 新矛盾要求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生成新的科学认识
1.1.3 新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认识与实践协调一致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实践历史的梳理
1.2.2 关于高等教育到底是什么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薄弱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薄弱点
第2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基本概述
2.1 教育和高等教育
2.1.1 教育及其主要特征
2.1.2 高等教育的界定
2.1.3 高等教育的功能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
2.2.1 中国共产党的优势
2.2.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
第3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理论溯源
3.1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之灵魂
3.1.1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3.1.2 主体对教育发展的能动作用
3.1.3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2 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之根本
3.2.1 开放融通——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特点
3.2.2 经世致用——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3.2.3 和谐尚德——中国高等教育的育人追求
3.3 西方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之借鉴
3.3.1 自由民主——现代高等教育的构成形式
3.3.2 契约精神——现代高等教育的运转基础
3.3.3 科学研究——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4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
4.1.1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萌芽期(1921—1937 年)
4.1.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初创期(1937—1949 年)
4.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
4.2.1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改造期(1949—1956 年)
4.2.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探索期(1956—1978 年)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
4.3.1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发展期(1978—2012 年)
4.3.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创新期(2012 年)
第5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育人优势
5.1 高等教育育人为本的一般规律
5.1.1 育人为本教育的价值追求
5.1.2 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5.2 中国共产党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
5.2.1 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政策演进
5.2.2 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实践探索
5.3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育人优势
5.3.1 科学的育人思想
5.3.2 先进的阶级属性
5.3.3 卓越的价值追求
第6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优势
6.1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一般规律
6.1.1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机制
6.1.2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6.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社会公平观
6.2.1 高等教育的公平思想根基
6.2.2 高等教育的公平政策演进
6.3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政策演进
6.3.1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初步探索
6.3.2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正式确立
6.3.3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全面深化
6.4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优势
6.4.1 深厚的理论基础
6.4.2 科学的发展战略
6.4.3 强大的组织保障
第7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优势
7.1 阶级社会形态下高等教育引领文化的机理
7.1.1 高等教育的传统文化价值认同原理
7.1.2 高等教育的多元文化价值认同原理
7.1.3 高等教育的阶级文化价值认同规律
7.1.4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价值认同规律
7.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7.2.1 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历程
7.2.2 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经验
7.3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优势
7.3.1 科学的文化引领理念
7.3.2 丰富的文化融合经验
7.3.3 先进的文化创新体系
第8章 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策略
8.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8.1.1 当代高等教育的“贬值”问题
8.1.2 传统大学教育的“惯性”之重
8.1.3 高等教育发展的功利化倾向
8.1.4 低俗网络产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8.2 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策略
8.2.1 创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体系
8.2.2 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民生服务能力
8.2.3 增强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
8.2.4 强化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管控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民族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思路及策略研究[J]. 邱勇强,农秀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0)
[2]略论中国梦的话语价值、目标指向及国际比较[J]. 严国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3]准确把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坐标[J]. 王思怀. 商洛学院学报. 2019(03)
[4]中国法学[J]. 中国法学. 2019(03)
[5]宽容与纠错:意识形态创新发展的辩证法[J]. 刘伟兵.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3)
[6]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认识[J]. 丁建定,王伟. 社会保障研究. 2019(03)
[7]论道路自信的社会心理认同[J]. 岳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8]论党的教育方针及其在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的主要路径[J]. 李福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3)
[9]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及方法论检视[J]. 梁力月.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10]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 李珂,曲霞. 教育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互联网发展新态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李长斗.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D]. 李力.东北师范大学 2019
[3]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与我国的实践路径研究[D]. 苏畅.中共中央党校 2018
[4]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 赵炜.中共中央党校 2018
[5]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构建问题研究[D]. 戴迎峰.华中科技大学 2017
[6]“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秦红.武汉大学 2016
[7]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 钟星星.中共中央党校 2014
[8]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研究[D]. 程洪宝.中共中央党校 2013
[9]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 张金福.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唯物史观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 张晓南.郑州大学 2019
[2]习近平文化强国思想研究[D]. 陈纪霖.西南大学 2018
[3]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 王辉景.西北民族大学 2018
[4]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 范恬昕.安徽农业大学 2017
[5]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历史演进研究[D]. 赵象举.湖南大学 2012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和谐校园建设及对策研究[D]. 何会宁.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9468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问题提出
1.1.1 新时代要求中国共产党生成新的高等教育指导理论
1.1.2 新矛盾要求中国共产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生成新的科学认识
1.1.3 新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认识与实践协调一致
1.2 文献综述
1.2.1 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实践历史的梳理
1.2.2 关于高等教育到底是什么的研究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点与薄弱点
1.4.1 研究的创新点
1.4.2 研究的薄弱点
第2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基本概述
2.1 教育和高等教育
2.1.1 教育及其主要特征
2.1.2 高等教育的界定
2.1.3 高等教育的功能
2.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
2.2.1 中国共产党的优势
2.2.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势
第3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理论溯源
3.1 马克思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之灵魂
3.1.1 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属性
3.1.2 主体对教育发展的能动作用
3.1.3 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3.2 优秀传统文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之根本
3.2.1 开放融通——中国高等教育的文化特点
3.2.2 经世致用——中国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
3.2.3 和谐尚德——中国高等教育的育人追求
3.3 西方教育思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之借鉴
3.3.1 自由民主——现代高等教育的构成形式
3.3.2 契约精神——现代高等教育的运转基础
3.3.3 科学研究——现代高等教育的基本功能
第4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历史轨迹
4.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
4.1.1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萌芽期(1921—1937 年)
4.1.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初创期(1937—1949 年)
4.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
4.2.1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改造期(1949—1956 年)
4.2.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探索期(1956—1978 年)
4.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高等教育
4.3.1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发展期(1978—2012 年)
4.3.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创新期(2012 年)
第5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育人优势
5.1 高等教育育人为本的一般规律
5.1.1 育人为本教育的价值追求
5.1.2 人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5.2 中国共产党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价值取向的确立
5.2.1 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政策演进
5.2.2 育人为本的高等教育实践探索
5.3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育人优势
5.3.1 科学的育人思想
5.3.2 先进的阶级属性
5.3.3 卓越的价值追求
第6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优势
6.1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的一般规律
6.1.1 高等教育与社会的相互作用机制
6.1.2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辩证统一
6.2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社会公平观
6.2.1 高等教育的公平思想根基
6.2.2 高等教育的公平政策演进
6.3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政策演进
6.3.1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发展的初步探索
6.3.2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正式确立
6.3.3 高等教育服务社会职能的全面深化
6.4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社会服务优势
6.4.1 深厚的理论基础
6.4.2 科学的发展战略
6.4.3 强大的组织保障
第7章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优势
7.1 阶级社会形态下高等教育引领文化的机理
7.1.1 高等教育的传统文化价值认同原理
7.1.2 高等教育的多元文化价值认同原理
7.1.3 高等教育的阶级文化价值认同规律
7.1.4 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价值认同规律
7.2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
7.2.1 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历程
7.2.2 高等教育的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经验
7.3 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文化引领优势
7.3.1 科学的文化引领理念
7.3.2 丰富的文化融合经验
7.3.3 先进的文化创新体系
第8章 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策略
8.1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面临的挑战
8.1.1 当代高等教育的“贬值”问题
8.1.2 传统大学教育的“惯性”之重
8.1.3 高等教育发展的功利化倾向
8.1.4 低俗网络产品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冲击
8.2 新时代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教育的策略
8.2.1 创新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体系
8.2.2 提升高等教育的社会民生服务能力
8.2.3 增强高等教育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引领
8.2.4 强化高等教育科学发展的管控机制
结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地方民族高校学生资助育人体系构建思路及策略研究[J]. 邱勇强,农秀丽. 黑龙江高教研究. 2019(10)
[2]略论中国梦的话语价值、目标指向及国际比较[J]. 严国华.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9(04)
[3]准确把握“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坐标[J]. 王思怀. 商洛学院学报. 2019(03)
[4]中国法学[J]. 中国法学. 2019(03)
[5]宽容与纠错:意识形态创新发展的辩证法[J]. 刘伟兵. 青海社会科学. 2019(03)
[6]改革开放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保障制度目标的认识[J]. 丁建定,王伟. 社会保障研究. 2019(03)
[7]论道路自信的社会心理认同[J]. 岳奎.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19(02)
[8]论党的教育方针及其在高等学校贯彻落实的主要路径[J]. 李福华. 中国高教研究. 2019(03)
[9]恩格斯对杜林平等观的批判及方法论检视[J]. 梁力月.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9(01)
[10]1949年以来劳动教育在党的教育方针中的历史演变与省思[J]. 李珂,曲霞. 教育学报. 2018(05)
博士论文
[1]互联网发展新态势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李长斗.河北师范大学 2019
[2]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协同策略研究[D]. 李力.东北师范大学 2019
[3]马克思主义共同富裕思想与我国的实践路径研究[D]. 苏畅.中共中央党校 2018
[4]当代中国网络场域主流意识形态引领研究[D]. 赵炜.中共中央党校 2018
[5]中国学校教育中的民族构建问题研究[D]. 戴迎峰.华中科技大学 2017
[6]“互联网+”背景下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研究[D]. 秦红.武汉大学 2016
[7]现代文化认同问题研究[D]. 钟星星.中共中央党校 2014
[8]当代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建构问题研究[D]. 程洪宝.中共中央党校 2013
[9]论大学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结合[D]. 张金福.华东师范大学 2003
硕士论文
[1]唯物史观视域下意识形态安全研究[D]. 张晓南.郑州大学 2019
[2]习近平文化强国思想研究[D]. 陈纪霖.西南大学 2018
[3]习近平对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的继承与发展研究[D]. 王辉景.西北民族大学 2018
[4]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视域下的小学传统文化教育研究[D]. 范恬昕.安徽农业大学 2017
[5]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要矛盾理论历史演进研究[D]. 赵象举.湖南大学 2012
[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和谐校园建设及对策研究[D]. 何会宁.西南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21946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194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