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研究
发布时间:2021-06-16 08:23
新时代,我国高校思政教学实效性有待提升。这主要体现在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感悟不深、学生的思想与理论"共识"和自信不足、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践行困难。实效性提升从分布式认知理论来看,应坚持层次性与个性化原则、系统性原则、中介性原则、交互性原则。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在于强化学校文化力、网络力和个人力几个方面。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9)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分布式认知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学
(一)分布式认知理论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
1.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感悟不深。
2.学生的思想与理论“共识”和自信不足。
3.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践行困难。
(三)分布式认知理论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原则
(一)个性化与层次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中介性原则
(四)交互性原则
三、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学校文化力
1.发挥校园文化“泡菜效应”。
2.强化社团文化引领作用。
3.重视宿舍文化濡染效应。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地域力
1.发挥社区文化育人功能。
2.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网络力
1.利用网络文化资源与规范网络文化建设。
2.拓展思政教育空间和提升学生网络信息素养。
(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个人力
1.以支架性教学夯实学生经验。
2.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引领教学变革的机遇、逻辑与行动[J]. 罗生全,赵佳丽.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04)
[2]批判性思维:概念界定与教学方略[J].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1)
[3]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整体性[J]. 曾令辉.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0)
[4]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着力实现“六个转化”[J]. 刘娜,吴纪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3)
[5]关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思考——基于“教”与“受”主体性发挥的探析[J]. 刘宏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3)
[6]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探析[J]. 鄢新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7]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李景龙. 山东社会科学. 2016(S1)
[8]试论高校学生社区育人理念的科学内涵[J]. 单德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05)
[9]论文化育人[J].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2013(02)
[10]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 周国梅,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2002(02)
本文编号:3232731
【文章来源】: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09)
【文章页数】:5 页
【文章目录】:
一、分布式认知理论与高校思政课教学
(一)分布式认知理论
(二)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待提高
1.学生对知识理解与感悟不深。
2.学生的思想与理论“共识”和自信不足。
3.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践行困难。
(三)分布式认知理论助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高
二、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原则
(一)个性化与层次性原则
(二)系统性原则
(三)中介性原则
(四)交互性原则
三、基于分布式认知理论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
(一)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学校文化力
1.发挥校园文化“泡菜效应”。
2.强化社团文化引领作用。
3.重视宿舍文化濡染效应。
(二)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地域力
1.发挥社区文化育人功能。
2.开发利用社会资源。
(三)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网络力
1.利用网络文化资源与规范网络文化建设。
2.拓展思政教育空间和提升学生网络信息素养。
(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提升的个人力
1.以支架性教学夯实学生经验。
2.以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大数据引领教学变革的机遇、逻辑与行动[J]. 罗生全,赵佳丽. 中国教育科学(中英文). 2020(04)
[2]批判性思维:概念界定与教学方略[J]. 钟启泉. 全球教育展望. 2020(01)
[3]论新媒体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关系的整体性[J]. 曾令辉. 思想教育研究. 2019(10)
[4]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应着力实现“六个转化”[J]. 刘娜,吴纪龙.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3)
[5]关于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思考——基于“教”与“受”主体性发挥的探析[J]. 刘宏芳.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19(03)
[6]意识形态安全视阈下影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因探析[J]. 鄢新萍.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7]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 李景龙. 山东社会科学. 2016(S1)
[8]试论高校学生社区育人理念的科学内涵[J]. 单德伟.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3(05)
[9]论文化育人[J]. 刘献君. 高等教育研究. 2013(02)
[10]分布式认知——一种新的认知观点[J]. 周国梅,傅小兰. 心理科学进展. 2002(02)
本文编号:3232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32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