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民初政权频繁更迭的政治学视角分析

发布时间:2021-06-16 09:22
  在中国漫长的政治发展史中,发生了两次重大的转变。一次是从列国并立的先秦时代,转变到了秦汉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另一次是从晚晴开始的,从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时代,向基于自治的民主的现代社会转变。这种重大的转变,既是社会形态的转变,也是文化形态的转变,同时,更是政治形态的转变。中国传统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是卓有成效的。它通过政治体系内部价值、组织与制度的有机整合,并通过大一统的天下主义和儒家政治意识形态为核心的宗法家族组织支持,以科举制度、赋税制度、兵役制度等一系列在国家与社会之间实行人员、资源和信息交换的制度维系,成功地解决了超大规模国家的治理问题,确保了中国古典政治文明的长期延续。但中国的光荣与显赫在很大程度上是属于过去的。自进入近代以来,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中国已不能像鸦片战争以前那样孤立于世界,继续按照自己的历史发展惯性独自发展。自清中叶开始,政治日渐腐败,农民起义此起彼伏。鸦片战争以后帝国主义通过一系列的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逐步在中国的经济、政治、外交等领域享有种种特权,俨然中国的太上皇;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腐朽的清政府则... 

【文章来源】:辽宁师范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4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意义
    (二) 研究现状
        1. 国内研究状况
        2. 国外研究状况
    (三) 研究方法
一、 西方列强的入侵与近代中国的政治失序
    (一) 近代中国的政治危机与专制统治的衰落
    (二) 民族危机的加深与社会结构的变化
二、 辛亥革命的爆发与共和政体的建立
    (一) 清朝末年的政治统治危机
    (二) 辛亥革命与共和政体的建立
三、 民国初期政权的频繁更迭
    (一) 民国初期的动荡与混乱
    (二) 内部变乱迭起,外部胁迫相继
    (三) 民主共和有名无实
四、 民国初年的国体之争与政治乱象
    (一) 关于共和制与君主制之争
    (二) 共和制是否适合中国国情
五、 孔教之争引发的思想冲突与社会动荡
    (一) 建立国教以及以孔教为国教的问题
    (二) 孔子学说是否为宗教的问题
六、 民初共和政体的正当性危机
    (一) 袁世凯复辟引发的正当性危机
    (二) 法统之争背后的正当性危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民国初年的信仰危机与尊孔思潮[J]. 左玉河.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1)
[2]辛亥革命与中国政治发展的新模式[J]. 郑炳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02)
[3]近代中国政党产生探源[J]. 姜洁晶.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2005(01)
[4]论发展中国家的制度移植及其绩效问题[J]. 卢现祥,朱巧玲.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4(04)
[5]辛亥革命后的社会环境与孔教运动[J]. 郭世佑,邱巍.  江苏社会科学. 2004(02)
[6]论民国初年政党政治的异化[J]. 程舒伟.  东北师大学报. 2004(01)
[7]关于中国近代思想史研究对象与方法的思考[J]. 耿云志.  广东社会科学. 2003(02)
[8]辛亥革命时期乡村民变的特点及成因探析[J]. 章征科.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1(02)
[9]关于民族国家的思考[J]. 张树青,刘光华.  兰州大学学报. 1999(04)
[10]论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转型──以经济结构为透视点[J]. 陈曼娜,陈伯超.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04)



本文编号:323281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3281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88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