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实力视域下的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7-03 03:00
所谓国际话语权,指的是一国对国际议程的设置能力、政治操作能力、对国际舆论的主导控制能力以及理念贡献能力等,本质上体现的是一国在国际社会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影响力。所谓软实力,主要指一国在文化力、制度力基础上所形成的对本国民众和其他国际行为体的感召力、吸引力、协同力与整合力。其中,文化是观念前提,制度是支撑和保障。国际话语权与国家软实力之间存在着深切的联系与勾连,主要体现在: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构成要素和重要表征,软实力内蕴国际话语权的发展资源;国家软实力的壮大有赖于强大的国际话语权作为依托支撑。国际话语权对于国家软实力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在:推动中华文明的对外传播,促进世界对中国的全面理解和心理认同;以易于世界理解的话语体系解读“中国模式”,消除误解,传播中国价值理念;推进“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提升中国的魅力,让世界接纳中国的发展崛起;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海外华人华侨的向心力,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伴随着中国崛起步伐的加快,国际话语权的匮乏业已成为民族复兴的瓶颈,也反映出中国整体软实力的欠缺。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的缺失主要表现在:媒体传播技术西强中弱甚不对称;中国的国际身份常被西方...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际话语权的内涵本质
1.1 话语权的理论溯源
1.1.1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领导权”学说
1.1.2 列宁的“软国家机器”思想
1.1.3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1.1.4 福柯的“权力话语”
1.1.5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
1.2 国际话语权的概念
1.2.1 “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的不同解读
1.2.2 国际话语权的本质体现
1.3 国际话语权与国家利益博弈
1.3.1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投射
1.3.2 国际话语权的此消彼长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1.4 小结
2 国际话语权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内在勾连
2.1 国家软实力的内涵
2.1.1 软实力的概念界定
2.1.2 国家软实力的内涵构成
2.2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和依托支撑
2.2.1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作用于国际社会的重要表征
2.2.2 国家软实力的壮大有赖于强大的国际话语权作为依托支撑
2.3 国际话语权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作用
2.3.1 利于国家民族文化传播,促进国际理解
2.3.2 利于导引国际舆论议题,形成利我氛围
2.3.3 利于本国价值观念输出,扩大理念贡献
2.3.4 利于本国国际作用发挥,增强政治权力
2.3.5 利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增强魅力吸引
2.3.6 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人民信心
2.4 小结
3 提升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崛起发展的意义
3.1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发展道路的正当性需求
3.2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回应外部世界对中国种种质疑和挑战的需求
3.3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保障中国在国际社会各种合理利益的需求
3.4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让世界听懂中国话语的需求
3.5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在国际事务中真正拥有责任大国地位的必然需求
3.6 小结
4 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缺失的主要表现
4.1 媒体传播与技术西强中弱甚不对称
4.2 中国的国际身份常被西方话语定位
4.3 基本价值观受压于西方的强势话语
4.4 中国发展意图时被质疑而自辩乏力
4.5 中国进步未获应有肯定却频遭抹黑
4.6 有关中国的新闻议程常被西方设置
4.7 舆论高点常被西方先占而常处守势
4.8 小结
5 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增强中国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5.1 影响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主要因素
5.1.1 根本因素: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现实基础性因素和西方遗留冷战思维的影响
5.1.2 关键因素:对外战略中以国际话语权为目标的公共外交整体战略筹划的疏缺
5.1.3 话语内容:符合中国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建构与输出不力
5.1.4 话语运用:对外传播交流的语言、技巧、判断不能与国际接轨
5.1.5 话语平台:中国传媒资源、渠道和形式不敌西方“媒体帝国”
5.2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对策概要
5.2.1 “软硬兼施”,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夯实国际话语权提升基础
5.2.2 “破旧立新”,促进公平公正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以改变既有国际政治权力结构
5.2.3 “战略提升”,确立实施包括竞夺和建构国际话语权为目标的国家公共外交战略
5.2.4 “主动出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主动定位自己的国际身份
5.2.5 “先发制人”,主动进行有关中国的新闻议程设置,赢得更多的话语主动权
5.2.6 “养人用人”,建设善驾西方语言及话语技巧的队伍并建立国际话语的智囊机制
5.2.7 “他山之石”,加强全球华人媒体的合作和中外媒体的交流43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J]. 王雪野. 今传媒. 2011(03)
[2]再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J]. 刘笑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2)
[3]略论中国如何在媒介传播中掌握国际话语权[J]. 陈琦. 新闻知识. 2010(02)
[4]话语权观的流派探微[J]. 汝绪华.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5]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观察 中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竞争策略[J]. 李勇,杨平. 对外传播. 2010(01)
[6]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写在世界媒体峰会之后[J]. 蒋旭峰. 对外传播. 2009(12)
[7]国际局势变化与中国话语权的提升[J]. 何兰. 现代国际关系. 2009(11)
[8]析海外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国软实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陈正良,薛秀霞,何先光. 浙江学刊. 2009(06)
[9]全球传播中的中国话语权建构[J]. 石坚,杜伟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5)
[10]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四个要点[J]. 熊蕾. 中国记者. 2009(09)
本文编号:3261729
【文章来源】:宁波大学浙江省
【文章页数】:117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国际话语权的内涵本质
1.1 话语权的理论溯源
1.1.1 马克思恩格斯意识形态“领导权”学说
1.1.2 列宁的“软国家机器”思想
1.1.3 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理论
1.1.4 福柯的“权力话语”
1.1.5 约瑟夫·奈的“软权力”理论
1.2 国际话语权的概念
1.2.1 “话语权利”与“话语权力”的不同解读
1.2.2 国际话语权的本质体现
1.3 国际话语权与国家利益博弈
1.3.1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综合实力在国际关系中的投射
1.3.2 国际话语权的此消彼长体现的是国家利益的博弈
1.4 小结
2 国际话语权与国家软实力之间的内在勾连
2.1 国家软实力的内涵
2.1.1 软实力的概念界定
2.1.2 国家软实力的内涵构成
2.2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表征和依托支撑
2.2.1 国际话语权是国家软实力作用于国际社会的重要表征
2.2.2 国家软实力的壮大有赖于强大的国际话语权作为依托支撑
2.3 国际话语权对国家软实力的影响作用
2.3.1 利于国家民族文化传播,促进国际理解
2.3.2 利于导引国际舆论议题,形成利我氛围
2.3.3 利于本国价值观念输出,扩大理念贡献
2.3.4 利于本国国际作用发挥,增强政治权力
2.3.5 利于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增强魅力吸引
2.3.6 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提高人民信心
2.4 小结
3 提升国际话语权对中国崛起发展的意义
3.1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说明中国发展道路的正当性需求
3.2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回应外部世界对中国种种质疑和挑战的需求
3.3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保障中国在国际社会各种合理利益的需求
3.4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让世界听懂中国话语的需求
3.5 提升国际话语权是在国际事务中真正拥有责任大国地位的必然需求
3.6 小结
4 当前中国国际话语权缺失的主要表现
4.1 媒体传播与技术西强中弱甚不对称
4.2 中国的国际身份常被西方话语定位
4.3 基本价值观受压于西方的强势话语
4.4 中国发展意图时被质疑而自辩乏力
4.5 中国进步未获应有肯定却频遭抹黑
4.6 有关中国的新闻议程常被西方设置
4.7 舆论高点常被西方先占而常处守势
4.8 小结
5 提升国际话语权以增强中国软实力的对策思考
5.1 影响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的主要因素
5.1.1 根本因素:国际政治权力结构现实基础性因素和西方遗留冷战思维的影响
5.1.2 关键因素:对外战略中以国际话语权为目标的公共外交整体战略筹划的疏缺
5.1.3 话语内容:符合中国价值观的话语体系建构与输出不力
5.1.4 话语运用:对外传播交流的语言、技巧、判断不能与国际接轨
5.1.5 话语平台:中国传媒资源、渠道和形式不敌西方“媒体帝国”
5.2 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的对策概要
5.2.1 “软硬兼施”,不断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夯实国际话语权提升基础
5.2.2 “破旧立新”,促进公平公正国际新秩序的构建以改变既有国际政治权力结构
5.2.3 “战略提升”,确立实施包括竞夺和建构国际话语权为目标的国家公共外交战略
5.2.4 “主动出击”,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用中国话语主动定位自己的国际身份
5.2.5 “先发制人”,主动进行有关中国的新闻议程设置,赢得更多的话语主动权
5.2.6 “养人用人”,建设善驾西方语言及话语技巧的队伍并建立国际话语的智囊机制
5.2.7 “他山之石”,加强全球华人媒体的合作和中外媒体的交流43
5.3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媒体发展与国际传媒秩序重构[J]. 王雪野. 今传媒. 2011(03)
[2]再论一流媒体与中国的话语权时代[J]. 刘笑盈.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10(02)
[3]略论中国如何在媒介传播中掌握国际话语权[J]. 陈琦. 新闻知识. 2010(02)
[4]话语权观的流派探微[J]. 汝绪华.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0(01)
[5]从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观察 中国媒体国际话语权竞争策略[J]. 李勇,杨平. 对外传播. 2010(01)
[6]新媒体时代中国的国际传播能力——写在世界媒体峰会之后[J]. 蒋旭峰. 对外传播. 2009(12)
[7]国际局势变化与中国话语权的提升[J]. 何兰. 现代国际关系. 2009(11)
[8]析海外华侨华人在推动中国软实力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J]. 陈正良,薛秀霞,何先光. 浙江学刊. 2009(06)
[9]全球传播中的中国话语权建构[J]. 石坚,杜伟泉.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2009(05)
[10]争夺国际话语权的四个要点[J]. 熊蕾. 中国记者. 2009(09)
本文编号:32617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2617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