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功能的变迁
发布时间:2021-08-05 11:45
在二战前,新马两国粤籍华侨华人社团在当地粤籍华侨华人社会中有着绝对的领导地位,在维护社会稳定,发展和传播中华文化以及增强华侨华人的凝聚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战后随着华侨华人的政治认同和社会环境的变迁,虽然华侨华人社团丧失了战前的支柱地位,但也并非像某些学者认为的那样,即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成员老化,后继无力,缺乏时代特点。不可否认,新马的一些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没有及时做出转变,面对新的社会环境,出现了诸多问题,逐渐被历史的浪潮所吞没。但仍有大部分粤籍华侨华人社团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团职能,在战后修改章程,调整组织结构,在时代发展中及时抓住机遇,拓展社团的经济基础,转变发展理念,由被动转向主动服务大众,在促进所在国社会发展的同时为当地的华侨华人提供了另一种精神归宿,并在当地社会、华侨华人、祖籍地和侨乡之间搭建桥梁,延续了当地华侨华人与祖籍国和侨乡的网络,从而在当地粤籍华侨华人社会中依旧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理论
五、创新之处
六、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组织的形态变化
第一节 组织结构本身的变化
一、管理形式更加多样
二、执行机构更加细化
三、监察机构不断成熟
四、名誉性职务设置增多
第二节 组织形式上的变化
一、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
二、联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第三节 组织管理上的变化
一、管理主体上的变化
二、管理对象上的变化
第四节 组织宗旨的变化
一、坚持联络情谊与倡办文教并举
二、关注当地国的社会发展
第二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政治与社会功能的转变
第一节 政治与社会认同的转变
第二节 政治职能的转变
一、战前的“自治”功能
二、战后参政议政
第三节 社会服务范围的变化
一、早期的社会服务
二、战后服务范围的扩大
第三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经济功能的转变
第一节 开辟社团收入新来源
一、坚持会费缴纳
二、扩大经营性收入
三、发展募捐的形式
第二节 创新发展收入渠道
一、改建义山
二、组建经济实体
三、创建基金会
第三节 完善经费管理与拓展商业网络
一、规范经费的管理和用途
二、扩大商业网络
第四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文教功能的发展
第一节 华文教育职能的继承与发展
一、一如既往支持华文教育
二、转变教育目的和模式
第二节 奖助学金的变化
一、奖学金范围扩大
二、领用奖学金的范围扩大
第三节 文化传播方式的继承与发展
一、深化各种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二、健全文化传播的组织与机构
三、坚持语言传承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美国粤籍传统侨团的延续与变迁[J]. 李爱慧. 东南亚研究. 2014(04)
[2]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J]. 林奋之. 东南亚纵横. 2008(03)
[3]新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发展动态分析[J]. 石沧金. 世界民族. 2007(01)
[4]马华文学发展近况[J]. 年红.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02)
[5]二战后海外华人宗乡会馆的嬗变[J]. 张坚. 八桂侨史. 1998(01)
[6]海外侨团的发展演变及其相关政策[J]. 方雄普.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7(01)
[7]海外华人社团的历史和现状[J]. 梅显仁. 侨园. 1996(04)
[8]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发展之前瞻[J]. 李明欢. 八桂侨史. 1994(04)
[9]当代海外华人社团领导层剖析[J]. 李明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4(02)
[10]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刍议[J]. 李明欢. 八桂侨史. 1993(04)
博士论文
[1]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 罗向阳.暨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社会功能研究[D]. 王雪玲.华侨大学 2015
[2]当代华人社团的变化[D]. 寇海洋.暨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3695
【文章来源】:暨南大学广东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14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三、概念界定
四、研究方法和理论
五、创新之处
六、研究内容与框架
第一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组织的形态变化
第一节 组织结构本身的变化
一、管理形式更加多样
二、执行机构更加细化
三、监察机构不断成熟
四、名誉性职务设置增多
第二节 组织形式上的变化
一、新型组织形式的出现
二、联合的趋势更加明显
第三节 组织管理上的变化
一、管理主体上的变化
二、管理对象上的变化
第四节 组织宗旨的变化
一、坚持联络情谊与倡办文教并举
二、关注当地国的社会发展
第二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政治与社会功能的转变
第一节 政治与社会认同的转变
第二节 政治职能的转变
一、战前的“自治”功能
二、战后参政议政
第三节 社会服务范围的变化
一、早期的社会服务
二、战后服务范围的扩大
第三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经济功能的转变
第一节 开辟社团收入新来源
一、坚持会费缴纳
二、扩大经营性收入
三、发展募捐的形式
第二节 创新发展收入渠道
一、改建义山
二、组建经济实体
三、创建基金会
第三节 完善经费管理与拓展商业网络
一、规范经费的管理和用途
二、扩大商业网络
第四章 二战后新马粤籍华侨华人社团文教功能的发展
第一节 华文教育职能的继承与发展
一、一如既往支持华文教育
二、转变教育目的和模式
第二节 奖助学金的变化
一、奖学金范围扩大
二、领用奖学金的范围扩大
第三节 文化传播方式的继承与发展
一、深化各种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二、健全文化传播的组织与机构
三、坚持语言传承和创新文化传播方式
结语
附录
附录一
附录二
附录三
附录四
附录五
附录六
附录七
附录八
附录九
附录十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当代美国粤籍传统侨团的延续与变迁[J]. 李爱慧. 东南亚研究. 2014(04)
[2]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新特点[J]. 林奋之. 东南亚纵横. 2008(03)
[3]新世纪马来西亚华人社团发展动态分析[J]. 石沧金. 世界民族. 2007(01)
[4]马华文学发展近况[J]. 年红. 世界华文文学论坛. 2003(02)
[5]二战后海外华人宗乡会馆的嬗变[J]. 张坚. 八桂侨史. 1998(01)
[6]海外侨团的发展演变及其相关政策[J]. 方雄普.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7(01)
[7]海外华人社团的历史和现状[J]. 梅显仁. 侨园. 1996(04)
[8]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发展之前瞻[J]. 李明欢. 八桂侨史. 1994(04)
[9]当代海外华人社团领导层剖析[J]. 李明欢. 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994(02)
[10]当代海外华人社团刍议[J]. 李明欢. 八桂侨史. 1993(04)
博士论文
[1]当代华人社团跨境活动研究[D]. 罗向阳.暨南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当代马来西亚华人社团的社会功能研究[D]. 王雪玲.华侨大学 2015
[2]当代华人社团的变化[D]. 寇海洋.暨南大学 2013
本文编号:332369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23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