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语境下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08 20:19
苏区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探索中国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道路的重要历史阶段。中国共产党领导创立的苏维埃政制是我党开展局部执政的首次尝试,为我党在抗战时期、解放战争时期、新中国时期的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雏形。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历经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由盛转衰,见证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历史转折,总结了中国苏维埃运动的经验,但会后中国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以此为契机,重新思考中国革命的出路,实现革命战略的转变。本文聚焦于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追溯根源,梳理过程,延伸发展,以基本历史史实为依据,综合运用多维研究方法,以历史个案为研究视角揭示中国革命选择苏维埃道路的历史根源和实现苏维埃道路转化的历史过程。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根源于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和苏联苏维埃模式,同时和国内环境息息相关。马克思的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中国的苏维埃运动提供了理论指南,成为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原点;苏维埃俄国模式是以无产阶级专政理论为指导建立的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以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制度,成为中国苏维埃运动和苏维埃代表大会制度的实...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准备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店员各业工人大会”20按比例选举,一种以贫民及群众大会按比例进行选举。“区域选举暂行条例(1930)”对选举原则、选举比例的规定相对规范,同时,以“组织法”为指导,对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县苏维埃代表大会、独立市苏维埃代表大会、市区工农兵会议、县区苏维埃代表大会、乡苏维埃代表大会、村工农兵会议及相应的常设机关的性质及其权力的运作方式进行了规定。但该条例中有“选民”和“住民”相互交错,易导致工农群众混淆概念;因战争发展的不平衡,行政区划的设置相对较为繁琐等特征。其选举结构如下图:
“暂行选举法(1933)”下的选举结构图
本文编号:3330616
【文章来源】:吉林大学吉林省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64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准备委员会组织结构图
店员各业工人大会”20按比例选举,一种以贫民及群众大会按比例进行选举。“区域选举暂行条例(1930)”对选举原则、选举比例的规定相对规范,同时,以“组织法”为指导,对特区苏维埃代表大会、县苏维埃代表大会、独立市苏维埃代表大会、市区工农兵会议、县区苏维埃代表大会、乡苏维埃代表大会、村工农兵会议及相应的常设机关的性质及其权力的运作方式进行了规定。但该条例中有“选民”和“住民”相互交错,易导致工农群众混淆概念;因战争发展的不平衡,行政区划的设置相对较为繁琐等特征。其选举结构如下图:
“暂行选举法(1933)”下的选举结构图
本文编号:33306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306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