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浅析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现代化进程

发布时间:2021-08-14 20:35
  自1949年以来,我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围绕实现工业化的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探索。在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农村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现代化的探索,并在部分领域取得成效。但由于当时体制所限,再加上建国初期经济发展战略是以工业化为中心,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村成为工业和城市提供粮食、生产原料及资金来源的基地。曾使得农村现代化陷入滞缓状态,并成为整个社会现代化链条上的薄弱环节。本文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对建国初期农村现代化所取得的进展及整体进程缓慢的状况及经验进行了分析。 

【文章来源】:农家参谋. 2019,(01)

【文章页数】:2 页

【文章目录】:
1 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村现代化背景
    1.1 政治背景
    1.2 经济背景
    1.3 文化背景
2 建国初期中国农村现代化主要内容
    2.1 政治现代化
    2.2 经济现代化
    2.3 文化现代化
3 建国初期中国农村现代化整体进程缓慢
    3.1 社会保障差
    3.2 工业化水平低
    3.3 传统文化影响
4 建国初期中国农村现代化过程的经验
    4.1 农业发展对经济建设至关重要
    4.2 农业现代化发展需符合中国国情
    4.3 保护农民权益、重视土地制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刘少奇关于发展私有制经济思想评析[J]. 高晶.  理论学刊. 2006(11)
[2]农村衰败与晚清现代化的受挫[J]. 吴毅.  天津社会科学. 1996(03)



本文编号:33431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431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2b2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