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马克思“经济人”概念的时代性及其现实意义

发布时间:2021-08-14 22:39
  马克思指出,在共产主义之前的社会里,人不是被当作具有完整规定性的人,而是首先被当作经济人,即资本家或工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首先表现在经济领域。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主要表现为产能过剩和经济过剩。这表明,马克思所分析的"经济人"的时代在中国正在走向终结。中国要巩固改革成果,顺利实现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就必须变革"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价值观,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观。从"经济的社会形态"角度重新研究马克思的相关理论,有助于我们理解"经济人"的时代性,变追求剩余价值的需要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变潜在的需要丰富性为现实的需要丰富性。这对于解决新时代经济领域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来源】:学术交流. 2019,(11)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马克思的“经济人”概念
二、“经济人”的时代性
三、马克思“经济人”概念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价值观转型: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一着[J]. 马拥军.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2]新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时代性特征——兼议十九大报告的“新时代”意涵[J]. 马拥军.  江海学刊. 2018(03)
[3]全面资本过剩的挑战及中国的应对[J]. 李军,吕敏.  税务与经济. 2018(03)
[4]从需要角度重新审视价值体系概念[J]. 马拥军,陈志超.  哲学动态. 2013 (05)



本文编号:33433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433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a05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