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及其消解
发布时间:2021-08-14 23:00
信访制度作为公民政治参与的特殊形式,在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化建设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民群众依法行使民主权利、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政治、表达利益诉求的重要形式。在新形势下,信访制度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目前的现实情况中来看,在农村土地的征收利用、城市拆迁、医疗纠纷、企业重组改革等领域凸显出利益纷争的常态化与复杂化。大量的越级上访、集体上访、暴力上访、群访闹访现象时有发生。信访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社会安定的重要问题。因此,对信访制度的研究与改革就显得刻不容缓。对信访制度的改革应放在整个社会体制改革的背景下来考虑,采取渐进方式实现。本文在调研的基础上,通过对信访制度设计缺乏高位阶的法律统领、现行体制下信访制度的逻辑悖论、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引发了信访洪流、传统社会“清官”意识的影响等方面原因的具体论述,在借鉴西方相类似制度的基础上,提出了消解信访困境的途径。以期切实发挥信访制度在公民权利救济、监督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权力运行、收集与反馈信息上作用。实现信访工作的合理化、法制化。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信访制度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政治参与理论
(一) 政治参与的涵义
(二) 政治参与的形式
(三) 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四) 利益表达——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
(五) 政治参与与信访制度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一) 社会冲突的分类
(二) 社会冲突的功能
(三) 社会冲突理论与信访制度
三、公平正义理论
(一) 正义的概念
(二) 公平正义的原初状态
(三) 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
(四) 公平正义理论与信访制度
第二章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一、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 政治动员型信访制度阶段
(二) 拨乱反正型信访制度阶段
(三) 安定团结型信访制度阶段
(四) 新信访条例颁布后的信访
二、我国信访的种类
(一) 参与类信访
(二) 求决类信访
(三) 诉讼类信访
三、我国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
(一) 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
(二) 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 来自于法理的困境
第三章 造成信访制度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高位阶的法律统领制度的设计
二、现行体制下信访制度的逻辑悖论
三、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引发了信访洪流
(一) 民意代表渠道的虚置导致公民的诉求信访
(二) 行政参与渠道的阻塞导致信访数量的增加
(三) 司法参与渠道的不畅导致了信访数量的增多
四、传统社会“清官”意识的影响
第四章 境外类似信访制度的启示
一、相关制度介绍
(一) 北美的民意表达渠道
(二) 欧洲民意表达渠道
(三) 亚洲各国的民意表达渠道
二、境外相关制度的启示
(一) 要进一步发挥代议机关的作用
(二) 救济机构要具有独立性
(三) 完善司法救济外的其他救济方式
(四) 救济手段到位而不越位
第五章 完善信访制度的途径选择
一、明确信访功能的定位
(一) 权利救济功能
(二) 权力监督功能
(三) 收集与反馈信息的功能
二、制定并出台《信访法》
三、完善参与机制
(一) 进一步完善人大信访功能
(二) 改革司法行政救济制度
四、提高信访部门效率
(一) 整合信访部门并完善信访程序
(二) 提高信访接待干部队伍素质
五、培养公民“法治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类治理”:国家信访治理中的偏好及其限度[J]. 尹利民.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2]功能分流:中国信访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J]. 贾少涵,崔嘉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1(04)
[3]浅析社会转型期信访机制创新的着力点——以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为分析视角[J]. 国晓光. 法制与社会. 2011(05)
[4]信访的政治:民众表达与国家治理[J]. 尹利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5]论我国信访制度的既存缺陷与重构途径[J]. 李玲玲,雷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6]协商民主与信访困境消解之道[J]. 孙悦良.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7]信访问题预警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J]. 阎耀军,宋协娜,张美莲.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8]信访工作标准化问题研究[J]. 宋协娜,孔红伟.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3)
[9]涉诉信访制度困境与解决机制的整合[J]. 易虹.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2)
[10]构建和谐中原视野下的制度化信访及其完善路径研究[J]. 丁同民. 中州学刊. 2009(06)
博士论文
[1]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 李微.中南大学 2008
[2]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 张修成.中共中央党校 2007
本文编号:3343334
【文章来源】: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55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缘由及意义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
三、论文的基本思路与框架结构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一章 信访制度研究的相关理论基础
一、政治参与理论
(一) 政治参与的涵义
(二) 政治参与的形式
(三) 影响政治参与的因素
(四) 利益表达——公民政治参与的动因
(五) 政治参与与信访制度
二、社会冲突理论
(一) 社会冲突的分类
(二) 社会冲突的功能
(三) 社会冲突理论与信访制度
三、公平正义理论
(一) 正义的概念
(二) 公平正义的原初状态
(三) 公平正义的两个原则
(四) 公平正义理论与信访制度
第二章 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发展与现状分析
一、新中国信访制度的历史发展
(一) 政治动员型信访制度阶段
(二) 拨乱反正型信访制度阶段
(三) 安定团结型信访制度阶段
(四) 新信访条例颁布后的信访
二、我国信访的种类
(一) 参与类信访
(二) 求决类信访
(三) 诉讼类信访
三、我国信访制度面临的困境
(一) 制度设计存在的缺陷
(二) 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三) 来自于法理的困境
第三章 造成信访制度的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缺乏高位阶的法律统领制度的设计
二、现行体制下信访制度的逻辑悖论
三、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引发了信访洪流
(一) 民意代表渠道的虚置导致公民的诉求信访
(二) 行政参与渠道的阻塞导致信访数量的增加
(三) 司法参与渠道的不畅导致了信访数量的增多
四、传统社会“清官”意识的影响
第四章 境外类似信访制度的启示
一、相关制度介绍
(一) 北美的民意表达渠道
(二) 欧洲民意表达渠道
(三) 亚洲各国的民意表达渠道
二、境外相关制度的启示
(一) 要进一步发挥代议机关的作用
(二) 救济机构要具有独立性
(三) 完善司法救济外的其他救济方式
(四) 救济手段到位而不越位
第五章 完善信访制度的途径选择
一、明确信访功能的定位
(一) 权利救济功能
(二) 权力监督功能
(三) 收集与反馈信息的功能
二、制定并出台《信访法》
三、完善参与机制
(一) 进一步完善人大信访功能
(二) 改革司法行政救济制度
四、提高信访部门效率
(一) 整合信访部门并完善信访程序
(二) 提高信访接待干部队伍素质
五、培养公民“法治精神”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分类治理”:国家信访治理中的偏好及其限度[J]. 尹利民. 湖北行政学院学报. 2011(03)
[2]功能分流:中国信访制度改革的根本出路[J]. 贾少涵,崔嘉欣.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2011(04)
[3]浅析社会转型期信访机制创新的着力点——以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为分析视角[J]. 国晓光. 法制与社会. 2011(05)
[4]信访的政治:民众表达与国家治理[J]. 尹利民.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01)
[5]论我国信访制度的既存缺陷与重构途径[J]. 李玲玲,雷薇.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5)
[6]协商民主与信访困境消解之道[J]. 孙悦良.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4)
[7]信访问题预警的理论模型及指标体系[J]. 阎耀军,宋协娜,张美莲.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8]信访工作标准化问题研究[J]. 宋协娜,孔红伟. 山东社会科学. 2010(03)
[9]涉诉信访制度困境与解决机制的整合[J]. 易虹. 江西社会科学. 2010(02)
[10]构建和谐中原视野下的制度化信访及其完善路径研究[J]. 丁同民. 中州学刊. 2009(06)
博士论文
[1]涉诉信访制度研究[D]. 李微.中南大学 2008
[2]1978年以来中国信访工作研究[D]. 张修成.中共中央党校 2007
本文编号:33433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433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