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5 11:34
一切革命的首要问题是夺取国家政权,政权建设是中国社会主义整体建设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发展的基本前提和基础。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十三年的政权建设,使中国共产党的力量由弱小变强大,由局部执政到执掌全国政权,是中国革命政权建设史上的伟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当时中国复杂的国情相结合,解决我国面临的现实问题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抗日战争时期的延安民主政权建设经验最为丰富,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是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成功典范,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是中国共产党政治上的辉煌期,使延安成为当时全国最富有朝气和希望、最进步的地方。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实践为我国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领导、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以及干部人才培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历史经验。本文以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政权建设的理论和实践为研究对象,总结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期推进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加强我国的国家政权建设和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对夺取新时代中...
【文章来源】: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无产阶级政党政权建设理论
2.1 无产阶级政党政权建设理论
2.1.1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政权建设理论
2.1.2 列宁政权建设理论
2.1.3 斯大林政权建设理论
2.2 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理论
2.2.1 建立“劳工专政”与“革命民主政权”思想
2.2.2 从“工农民主政权”到“工农共和国”思想
2.2.3 从“工农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
2.2.4 从“人民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
2.2.5 从“抗日民主政权”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第3章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概述
3.1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2 国内背景
3.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社会历史条件
3.2.1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客观条件
3.2.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主观条件
第4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实践及基本特点
4.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实践
4.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建设
4.1.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4.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基本特点
4.2.1 社会环境极其复杂多变
4.2.2 民主政权形式独具特色
4.2.3 社会基础更加广泛
4.2.4 中心任务是抗日救国和民主建国
第5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5.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成就
5.1.1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组织基础
5.1.2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5.1.3 培育出不朽的延安精神
5.1.4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为建立新中国准备了宝贵的人才
5.1.5 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模型,边区政权成为新中国的雏形
5.1.6 制定了新民主主义政策,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政策基础
5.1.7 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奠定了基础
5.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5.2.1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的根本保证
5.2.2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关键
5.2.3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行正确的执政方式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根本原因
5.2.4 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的根本宗旨
5.2.5 推行民主制度建设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5.2.6 党始终坚持廉洁执政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
5.2.7 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政权建设的首要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5.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当代启示
5.3.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5.3.2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3.3 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5.3.4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5.3.5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5.3.6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执政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J]. 周朋飞.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2]延安精神结硕果 低渗透上铸丰碑——浅析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实践意义[J]. 朱文伯.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硕士论文
[1]列宁与邓小平国家政权建设思想若干方面比较[D]. 叶萌.河南大学 2010
[2]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D]. 刘乃山.中共中央党校 2003
本文编号:3344473
【文章来源】:沈阳理工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80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目的和意义
1.1.1 选题目的
1.1.2 选题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与文章结构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1.5 论文的创新点
第2章 无产阶级政党政权建设理论
2.1 无产阶级政党政权建设理论
2.1.1 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政权建设理论
2.1.2 列宁政权建设理论
2.1.3 斯大林政权建设理论
2.2 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理论
2.2.1 建立“劳工专政”与“革命民主政权”思想
2.2.2 从“工农民主政权”到“工农共和国”思想
2.2.3 从“工农共和国”到“人民共和国”
2.2.4 从“人民共和国”到“民主共和国”
2.2.5 从“抗日民主政权”到“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第3章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概述
3.1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背景
3.1.1 国际背景
3.1.2 国内背景
3.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社会历史条件
3.2.1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客观条件
3.2.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主观条件
第4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实践及基本特点
4.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政权建设实践
4.1.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的政治建设
4.1.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根据地的经济建设
4.1.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根据地的文化建设
4.2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基本特点
4.2.1 社会环境极其复杂多变
4.2.2 民主政权形式独具特色
4.2.3 社会基础更加广泛
4.2.4 中心任务是抗日救国和民主建国
第5章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当代启示
5.1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成就
5.1.1 形成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组织基础
5.1.2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5.1.3 培育出不朽的延安精神
5.1.4 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干部,为建立新中国准备了宝贵的人才
5.1.5 建立了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模型,边区政权成为新中国的雏形
5.1.6 制定了新民主主义政策,为建立新中国奠定了政策基础
5.1.7 积累了“局部执政”的经验,为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执政奠定了基础
5.2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历史经验
5.2.1 坚持党的正确领导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的根本保证
5.2.2 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关键
5.2.3 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实行正确的执政方式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根本原因
5.2.4 坚持执政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的根本宗旨
5.2.5 推行民主制度建设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重要保障
5.2.6 党始终坚持廉洁执政是党在延安时期政权建设成功的重要条件
5.2.7 坚持把思想建党放在政权建设的首要位置,培养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
5.3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政权建设的当代启示
5.3.1 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5.3.2 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5.3.3 必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加强党的建设
5.3.4 坚持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相结合
5.3.5 加强民主政治建设
5.3.6 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巩固执政基础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共产党成功执政陕甘宁边区的历史经验[J]. 周朋飞.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2]延安精神结硕果 低渗透上铸丰碑——浅析延安精神的时代内涵及实践意义[J]. 朱文伯.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06)
硕士论文
[1]列宁与邓小平国家政权建设思想若干方面比较[D]. 叶萌.河南大学 2010
[2]论陕甘宁边区参议会[D]. 刘乃山.中共中央党校 2003
本文编号:33444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44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