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越两国经济改革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21-08-18 10:22
中越两国山水相连,自古以来,两国人民就结下了深厚的传统友谊。中国共产党和越南共产党自他们的缔造者,即伟大的毛泽东主席和胡志明主席开始,就彼此互相支持,共同战斗,用鲜血凝结成了可歌可泣的真正的同志加兄弟的友好关系。中越两国在经过多年的革命斗争后,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仿效苏联模式,形成了以高度集权为基本特征的政治经济体制和外交上“一边倒”的封闭局面。中越两国先后于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开始了一项以经济体制改革为核心内容的伟大事业。与苏东国家改革相比,中越两国在改革过程当中具有明显的特点。中越两国进行经济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对经济改革的看法认识基本相似,且改革所经历的过程也大致相同。同时,两国的经济改革都获得了巨大成功,开辟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道路,那就是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越南的“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然而,中国和越南毕竟是两个不同的国家,在进行经济改革过程中仍体现出许多不同之处。有鉴于此,本文拟在探索越南经济改革背景、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尝试对中越两国经济改革的背景、理论、实践等方面进行比较,以加深对中越两国经济改革历程的认识,并从中总结出某些共同的历史规律...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方法与思路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越改革背景比较
第一节 中越改革国内背景比较
一、中国改革国内背景
二、越南改革国内背景
三、中越改革国内背景比较
第二节 中越改革国际背景比较
一、中国改革国际背景
二、越南改革国际背景
三、中越改革国际背景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中越改革理论比较
第一节 中国改革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第二节 越南改革理论
一、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顺应时代的迫切要求
二、理论思维的创新
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
四、经济政策的创新:关于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三节 中越改革理论的差异
一、中越改革的指导思想比较: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越南的胡志明思想、阮文灵理论
二、中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比较
三、中越对本国发展阶段的认识比较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越南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比较
五、中越所有制理论比较
六、中越分配制理论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越工业改革实践比较
第一节 工业基础比较
第二节 工业改革实践比较
一、总体评价
二、国有企业改革比较
三、非国有企业改革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中越农业改革实践比较
第一节 农业基础比较
第二节 农业改革实践比较
一、改革的突破点不同
二、改革实践的重点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承包制度改革比较
第三节 中越农村经济继续深化改革的比较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中越对外经济开放比较
第一节 对外经济开放基础比较
第二节 对外经济开放实践比较
一、对外经济开放的突破口不同
二、对外贸易都保持一个快速的增长势头
三、关于吸收外国投资资金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中越改革中的社会公正与民生问题比较
第一节 社会、民生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中越经济关系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攻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和发展[J]. 杜飞进. 学习与探索. 2012(03)
[2]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J]. 李邦铭,曾长秋. 求实. 2012(01)
[3]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J]. 黄涛. 调研世界. 2011(10)
[4]越南改革中的社会公正和民生问题及其经验探析[J]. 李育民,杜进君. 求索. 2011(09)
[5]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基本经验总结[J]. 李文.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07)
[6]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诉求[J]. 杨豹.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3)
[7]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模式[J]. 陈爱民. 经济学动态. 2011(04)
[8]对越南改革以来社会与民生问题的评价[J]. DO TIEN QUAN.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0(04)
[9]越南改革中存在的若干矛盾问题[J]. 杜进君. 改革与开放. 2010(20)
[10]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J]. 喻明俊,伦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硕士论文
[1]冷战后中越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D]. 何晓清.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9711
【文章来源】:湖南师范大学湖南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的理由及意义
二、学术史回顾
三、方法与思路
四、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中越改革背景比较
第一节 中越改革国内背景比较
一、中国改革国内背景
二、越南改革国内背景
三、中越改革国内背景比较
第二节 中越改革国际背景比较
一、中国改革国际背景
二、越南改革国际背景
三、中越改革国际背景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二章 中越改革理论比较
第一节 中国改革理论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新
二、“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理论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模式
四、改革是社会主义发展动力的理论
第二节 越南改革理论
一、越南社会主义改革理论是顺应时代的迫切要求
二、理论思维的创新
三、“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理论
四、经济政策的创新:关于市场经济与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些理论问题
第三节 中越改革理论的差异
一、中越改革的指导思想比较:中国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越南的胡志明思想、阮文灵理论
二、中越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比较
三、中越对本国发展阶段的认识比较
四、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越南的“社会主义定向的市场经济’比较
五、中越所有制理论比较
六、中越分配制理论比较
第四节 小结
第三章 中越工业改革实践比较
第一节 工业基础比较
第二节 工业改革实践比较
一、总体评价
二、国有企业改革比较
三、非国有企业改革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四章 中越农业改革实践比较
第一节 农业基础比较
第二节 农业改革实践比较
一、改革的突破点不同
二、改革实践的重点问题——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和承包制度改革比较
第三节 中越农村经济继续深化改革的比较
一、相同点
二、不同点
第四节 小结
第五章 中越对外经济开放比较
第一节 对外经济开放基础比较
第二节 对外经济开放实践比较
一、对外经济开放的突破口不同
二、对外贸易都保持一个快速的增长势头
三、关于吸收外国投资资金比较
第三节 小结
第六章 中越改革中的社会公正与民生问题比较
第一节 社会、民生政策及其效果
第二节 经济增长与社会公正问题
第三节 社会中的弱势群体问题
第四节 小结
结语
一、结论
二、中越经济关系的发展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博士攻读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目录
后记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三大规律”认识的丰富和发展[J]. 杜飞进. 学习与探索. 2012(03)
[2]论马克思恩格斯社会管理思想[J]. 李邦铭,曾长秋. 求实. 2012(01)
[3]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周期的分析[J]. 黄涛. 调研世界. 2011(10)
[4]越南改革中的社会公正和民生问题及其经验探析[J]. 李育民,杜进君. 求索. 2011(09)
[5]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及基本经验总结[J]. 李文.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011(07)
[6]社会公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三重诉求[J]. 杨豹. 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03)
[7]论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模式[J]. 陈爱民. 经济学动态. 2011(04)
[8]对越南改革以来社会与民生问题的评价[J]. DO TIEN QUAN.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0(04)
[9]越南改革中存在的若干矛盾问题[J]. 杜进君. 改革与开放. 2010(20)
[10]析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问题[J]. 喻明俊,伦超.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4)
硕士论文
[1]冷战后中越政治经济关系的发展[D]. 何晓清.暨南大学 2007
本文编号:33497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3497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