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警察权变迁研究
发布时间:2021-09-24 12:32
我国正在推进深化公安改革。在此过程中,有必要深入了解影响我国警察权变迁的主要因素。警察是国家强制力的垄断者,警察权有效性影响社会秩序,其合法运行影响公民的自由。本文梳理了政治变迁、经济发展、权利意识和科技发展几个方面对警察权的影响,整理出新中国警察权变迁的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我国的公安改革面临的问题。本文第一章分析了警察权的概念和属性。警察权具有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法律属性。警察作为政府的下属部门,更是国家作为“必要的恶”的组成部分,必然要维护政治制度,为政治服务;警察权具有公共性,其存在的价值在于社会公益,维护社会秩序。警察权运行过程中的重要任务是预防和打击犯罪,社会本身又对警察权具有型塑作用。警察会帮助社区内的民众完成职权范围外的事项,或者采用非法律手段维持社会秩序,以此确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形象。这种做法有利于提升警察的权威,获得民众的认同,警察权也要呼应社会的需求;警察是执法机关,其职权范围是由法律明文规定的。同时警察也是法律调整的对象,警察在工作中要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警察权的法治化水平直接影响国家的法治程度。在警察权发展的不同阶段,警察权的政治属性、社会属性和...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警察权及其在新中国的主要阶段
第一节 警察权概念及属性
一、警察权的界定
二、警察权的属性
第二节 新中国警察权的嬗变
一、政治保卫阶段(1949—1978)
二、调适阶段(1979—1991)
三、警察法治建设阶段(1992—2002)
四、警察权的立法完善阶段(2003至今)
第二章 政治演变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顶层设计的转变
一、个人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的转变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节 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
一、从管理到治理
二、运动式执法的式微
三、依法治国的兴起
第三节 统治合法性的追求
一、警察权滥用对政府合法性的损害
二、将警察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三、警察权需要赢得公众信任
第三章 经济发展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公权力限制
一、经济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二、产权保护限制警察权
第二节 市场经济对政府管理的挑战
一、权威的分散
二、社会失序加剧
第三节 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化
一、社会阶层流动增加
二、贫富差距增大
第四章 公民权利意识转变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民众对权利保障需求的提升
一、“讨个说法”的流行
二、警察权规范运行以应对公众
三、民众对警察权有效性的需求
第二节 权利意识导致对警察权监督增强
一、权利意识导致不信任警察权
二、维权增多导致维稳力度的加剧
第三节 权利保障要求警察权透明
一、警察权与个人权利的矛盾性
二、“看得见的正义”成为追求目标
第五章 科技发展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科技进步是双刃剑
一、科技进步意味着犯罪手法进步
二、警察权必须适应科技进步
第二节 执法手段的高科技化
一、“向科技要警力”的兴起
二、社会控制手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 警察权变迁对公安改革的启示
第一节 警察权威的构建
一、公众的安全感
二、公众的满意度
第二节 警察权的职权重构
一、警务指导理念的转变
二、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
三、非警务活动的缩减
第三节 警察权的法治化
一、政治属性对警察权法治化的影响
二、社会属性对警察权法治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治安防控的社会化和市场化[J]. 陈波.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03)
[2]2004-2014年网络犯罪的演进[J]. 皮特·戈拉博斯基,吴雨桐.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03)
[3]Uber欧洲再吃一棒 从金饭碗到非法运营[J]. 晨曦. 世界博览. 2015(04)
[4]中国人的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和警察信任[J]. 胡荣. 社会学研究. 2015(01)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展现的战略定力[J]. 陈金钊. 法学论坛. 2015(01)
[6]毛泽东与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J]. 尹曙生. 炎黄春秋. 2014(05)
[7]户籍、同期群及其对警察信任度的影响:基于上海数据的分析[J]. 李峰. 社会学评论. 2013(06)
[8]论警察国家——以纳粹德国和《1984》大洋国为样本[J]. 章剑.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3(06)
[9]社会协商与社会建设:以区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为分析视角[J]. 林尚立.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07)
[10]“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J]. 于志刚. 法学. 2013(10)
本文编号:3407757
【文章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上海市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缘起
二、文献回顾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方法
五、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警察权及其在新中国的主要阶段
第一节 警察权概念及属性
一、警察权的界定
二、警察权的属性
第二节 新中国警察权的嬗变
一、政治保卫阶段(1949—1978)
二、调适阶段(1979—1991)
三、警察法治建设阶段(1992—2002)
四、警察权的立法完善阶段(2003至今)
第二章 政治演变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顶层设计的转变
一、个人魅力型权威向法理型权威的转变
二、以阶级斗争为纲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转变
第二节 国家治理方式的转变
一、从管理到治理
二、运动式执法的式微
三、依法治国的兴起
第三节 统治合法性的追求
一、警察权滥用对政府合法性的损害
二、将警察权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三、警察权需要赢得公众信任
第三章 经济发展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经济发展与公权力限制
一、经济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二、产权保护限制警察权
第二节 市场经济对政府管理的挑战
一、权威的分散
二、社会失序加剧
第三节 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结构变化
一、社会阶层流动增加
二、贫富差距增大
第四章 公民权利意识转变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民众对权利保障需求的提升
一、“讨个说法”的流行
二、警察权规范运行以应对公众
三、民众对警察权有效性的需求
第二节 权利意识导致对警察权监督增强
一、权利意识导致不信任警察权
二、维权增多导致维稳力度的加剧
第三节 权利保障要求警察权透明
一、警察权与个人权利的矛盾性
二、“看得见的正义”成为追求目标
第五章 科技发展对警察权的影响
第一节 科技进步是双刃剑
一、科技进步意味着犯罪手法进步
二、警察权必须适应科技进步
第二节 执法手段的高科技化
一、“向科技要警力”的兴起
二、社会控制手段的多样性和有效性
第六章 警察权变迁对公安改革的启示
第一节 警察权威的构建
一、公众的安全感
二、公众的满意度
第二节 警察权的职权重构
一、警务指导理念的转变
二、警务活动与非警务活动
三、非警务活动的缩减
第三节 警察权的法治化
一、政治属性对警察权法治化的影响
二、社会属性对警察权法治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谢辞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社会治安防控的社会化和市场化[J]. 陈波.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03)
[2]2004-2014年网络犯罪的演进[J]. 皮特·戈拉博斯基,吴雨桐. 河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5(03)
[3]Uber欧洲再吃一棒 从金饭碗到非法运营[J]. 晨曦. 世界博览. 2015(04)
[4]中国人的政治效能感、政治参与和警察信任[J]. 胡荣. 社会学研究. 2015(01)
[5]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所展现的战略定力[J]. 陈金钊. 法学论坛. 2015(01)
[6]毛泽东与第三次全国公安会议[J]. 尹曙生. 炎黄春秋. 2014(05)
[7]户籍、同期群及其对警察信任度的影响:基于上海数据的分析[J]. 李峰. 社会学评论. 2013(06)
[8]论警察国家——以纳粹德国和《1984》大洋国为样本[J]. 章剑. 江苏警官学院学报. 2013(06)
[9]社会协商与社会建设:以区分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为分析视角[J]. 林尚立. 中国高校社会科学. 2013(07)
[10]“双层社会”中传统刑法的适用空间——以“两高”《网络诽谤解释》的发布为背景[J]. 于志刚. 法学. 2013(10)
本文编号:34077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07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