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论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嬗变
发布时间:2021-10-07 12:04
民间武术是中国人民在生存斗争中创造出来的,带有质朴无华的原始风貌和浓郁的乡土气息的独特身体运动形式,其千百年来的沧桑发展和文化积累被近代以来的武术学者们公认为中国武术发展的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息缩影”。然而在城市化、信息化加速发展的今天,其习练群体和科研发展正呈现边缘化倾向,“人亡艺绝”的现象也十分严重,一些民间武术文化特性正从群众视野中逐渐远离,民间武术生存空间正在缩小。要解决民间武术逐渐失落的问题,把握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嬗变过程是重要前提。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比较研究法以及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从社会的转型和武术价值功能转变的角度,遵照需要-创造价值理论以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将民间武术从古至今做一个详细而深入的脉络梳理,掌握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变化趋势及规律,以期做到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在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基础上,为民间武术新的社会价值功能的探索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研究表明,作为一项人体运动文化,武术萌芽之初其功能发展便遵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生理、安全的基本需求使得技击成为其本质属性,防身自卫、强身健体成为其固有功能。随着人们思想脱离愚昧、经济文化繁荣发展...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武术嬗变方面
1.3.2 关于武术价值功能方面
1.3.3 关于民间武术方面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述法
1.5.2 专家访谈法
1.5.3 历史逻辑统一法
1.5.4 比较研究法
1.6 武术概念的阐述
1.7 相关概念的阐述
1.7.1 民间武术概念的界定
1.7.1.1 民间武术与军事武艺
1.7.1.2 民间武术与竞技武术、学校武术
1.7.1.3 民间武术与群众武术、社会武术
1.7.2 价值功能
1.7.3 嬗变
1.8 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1.8.1 武术与政治的关系
1.8.2 武术与经济的关系
1.8.3 武术与文化的关系
2 史论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嬗变
2.1 古代篇
2.1.1 冷兵器时代
2.1.1.1 原始奴隶社会武术萌芽和成型阶段,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1.2 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初入民间,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1.3 秦汉至南北朝武术初兴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1.4 隋唐武术丰富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2 冷兵器与火器兼容的时代
2.1.2.1 宋元武术兴衰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3 火器时代
2.1.3.1 明清武术鼎盛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2 近代篇
2.2.1 晚清时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2.1.1 引兵操、废武举
2.2.1.2 民间比武练拳活动隐而不衰
2.2.1.3 武德内容极大升华
2.2.2 民国期间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2.2.1 中华武术的入学进程
2.2.2.2 两大武术组织系统的发展
2.2.2.3 民国武术的近代化转型
2.2.2.4 武侠小说的发皇茁壮
2.3 现代篇
2.3.1 现代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3.1.1 武术的现代化转型
2.3.1.2 民间武术发展的阶段热潮
2.3.2 近现代篇小结
2.4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开发
2.4.1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困境
2.4.1.1 民间武术传承方式的弊端
2.4.1.2 当代“文化失根”危机
2.4.1.3 农民信仰的缺失
2.4.2 民间武术的当代价值
2.4.2.1 文化教育价值
2.4.2.2 经济休闲价值
2.4.3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开发
2.4.3.1 政治方面
2.4.3.2 文化经济方面
2.4.3.3 社会组织方面
2.5 总篇图解分析
2.5.1 民间武术各价值功能之间的关系图解
2.5.2 历史进程中民间武术价值功能嬗变阶段图解
4 结论
4.1 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嬗变
4.2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开发
5 建议
5.1 关于民间武术概念的界定
5.2 关于民间武术传承的“整体规划”论与“反规划”论
5.3 关于民间武术宣扬中,大众媒体的运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刍论[J]. 刘文涛. 运动. 2011(10)
[2]民国武术发展的强心剂——军国民教育思想[J]. 刘晓丽. 搏击(武术科学). 2011(06)
[3]休闲视阈下我国民间武术文化价值的开发[J]. 阳媛媛,黄承,陈永辉. 山东体育科技. 2011(03)
[4]文化生态视野下中国民间武术拳种价值开发研究[J]. 王红芳,陈永辉,谭克理,陈勤.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5]明清镖局与武术传承关系探究[J]. 张春梅,段丽梅.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02)
[6]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看明清武侠小说的精神流变[J]. 方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7]武术社会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J]. 吴应广.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
[8]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J]. 周长久.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6)
[9]唐代豪侠小说中的武功描写及其社会背景[J]. 林宪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对河北民间武术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J]. 张绰庵,韩红雨,马振水.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10)
硕士论文
[1]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嬗变及其评述[D]. 彭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关于唐宋元明清时期武术价值取向的研究[D]. 张路平.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2008
【文章来源】:北京体育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依据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关于武术嬗变方面
1.3.2 关于武术价值功能方面
1.3.3 关于民间武术方面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方法
1.5.1 文献综述法
1.5.2 专家访谈法
1.5.3 历史逻辑统一法
1.5.4 比较研究法
1.6 武术概念的阐述
1.7 相关概念的阐述
1.7.1 民间武术概念的界定
1.7.1.1 民间武术与军事武艺
1.7.1.2 民间武术与竞技武术、学校武术
1.7.1.3 民间武术与群众武术、社会武术
1.7.2 价值功能
1.7.3 嬗变
1.8 武术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1.8.1 武术与政治的关系
1.8.2 武术与经济的关系
1.8.3 武术与文化的关系
2 史论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嬗变
2.1 古代篇
2.1.1 冷兵器时代
2.1.1.1 原始奴隶社会武术萌芽和成型阶段,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1.2 春秋战国时期武术初入民间,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1.3 秦汉至南北朝武术初兴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1.4 隋唐武术丰富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2 冷兵器与火器兼容的时代
2.1.2.1 宋元武术兴衰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1.3 火器时代
2.1.3.1 明清武术鼎盛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2 近代篇
2.2.1 晚清时期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2.1.1 引兵操、废武举
2.2.1.2 民间比武练拳活动隐而不衰
2.2.1.3 武德内容极大升华
2.2.2 民国期间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2.2.1 中华武术的入学进程
2.2.2.2 两大武术组织系统的发展
2.2.2.3 民国武术的近代化转型
2.2.2.4 武侠小说的发皇茁壮
2.3 现代篇
2.3.1 现代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体现
2.3.1.1 武术的现代化转型
2.3.1.2 民间武术发展的阶段热潮
2.3.2 近现代篇小结
2.4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开发
2.4.1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困境
2.4.1.1 民间武术传承方式的弊端
2.4.1.2 当代“文化失根”危机
2.4.1.3 农民信仰的缺失
2.4.2 民间武术的当代价值
2.4.2.1 文化教育价值
2.4.2.2 经济休闲价值
2.4.3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开发
2.4.3.1 政治方面
2.4.3.2 文化经济方面
2.4.3.3 社会组织方面
2.5 总篇图解分析
2.5.1 民间武术各价值功能之间的关系图解
2.5.2 历史进程中民间武术价值功能嬗变阶段图解
4 结论
4.1 民间武术价值功能的嬗变
4.2 新时代民间武术的传承与开发
5 建议
5.1 关于民间武术概念的界定
5.2 关于民间武术传承的“整体规划”论与“反规划”论
5.3 关于民间武术宣扬中,大众媒体的运用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古代武术发展刍论[J]. 刘文涛. 运动. 2011(10)
[2]民国武术发展的强心剂——军国民教育思想[J]. 刘晓丽. 搏击(武术科学). 2011(06)
[3]休闲视阈下我国民间武术文化价值的开发[J]. 阳媛媛,黄承,陈永辉. 山东体育科技. 2011(03)
[4]文化生态视野下中国民间武术拳种价值开发研究[J]. 王红芳,陈永辉,谭克理,陈勤.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1(03)
[5]明清镖局与武术传承关系探究[J]. 张春梅,段丽梅.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1(02)
[6]由“侠与儒”的融合到“侠与法”的合流——从《水浒传》到《三侠五义》看明清武侠小说的精神流变[J]. 方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05)
[7]武术社会价值取向的历史嬗变[J]. 吴应广.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 2010(04)
[8]中国传统武术社会功能的嬗变[J]. 周长久. 搏击(武术科学). 2010(06)
[9]唐代豪侠小说中的武功描写及其社会背景[J]. 林宪亮.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2)
[10]对河北民间武术历史文化特征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J]. 张绰庵,韩红雨,马振水.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08(10)
硕士论文
[1]近代以来中国武术嬗变及其评述[D]. 彭春.陕西师范大学 2011
[2]关于唐宋元明清时期武术价值取向的研究[D]. 张路平.山东师范大学 2008
本文编号:34220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22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