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与国家对外关系 ——建国以来的中国外交考察
发布时间:2021-10-09 17:14
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研究重视国家行为体的硬力量与外交政策之间的关系。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的软力量理论,强调软力量具有硬力量难以达到的政策效用,可能成为国家对外关系中的优先选择。实际上,单一的软力量或者硬力量研究都很难揭示二者在推动国际关系发展中的运作规律与作用。学术界就软硬力量及相关概念的界定众说纷纭,至今尚未达成完全一致的意见。为明确研究对象和范围,本文第一章首先对软硬力量概念和理论进行了简要的梳理和界定,以便为后文进一步阐述打下理论和逻辑基础。本文认为,外交目标的实现与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呈正相关关系。易言之,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能够发挥二者的最大效能,促进国家外交目标更稳健地实现。为验证这一假设,本文在综合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组分析工具:即从性质协调、机制协调和互动协调三个方面来分析国家软硬力量运用的总体情况;同时从国际形象、国际地位、经济利益与安全利益四个方面来考察国家外交目标的实现情况,从而探析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中国对外关系政策的研究和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为验证上述假设,本文选取了1949年以来的中国外交实践为考察对象,以“三个协调”为分析工具,对中国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国家对外关系中软硬力量的运用
第一节 软力量的概念及其运用
一、 软力量概念的界定
二、 软力量的运用
三、 软力量运用的功效
第二节 硬力量的概念及其运用
一、 硬力量的概念
二、 硬力量的运用
三、 硬力量运用的功效
第三节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理论假设
一、 理论假设
二、 协调运用的三种路径
三、 影响软硬力量运用的因素
四、 功效评估的“四个抓手”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框架
第二章 1949—1978 年中国软硬力量的运用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 国际环境
二、 国内环境
三、 外交目标诉求
四、 对内政外交的认知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运用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
四、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案例剖析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
一、 国家形象
二、 国际地位
三、 国家经济利益
四、 国家安全利益
第三章 1979—1991 年中国软硬力量的运用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 国际环境
二、 国内环境
三、 外交目标诉求
四、 对内政外交的认知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
一、 国家形象
二、 国际地位
三、 国家经济利益
四、 国家安全利益
第四章 1992 年以来中国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 国际环境
二、 国内环境
三、 外交目标诉求
四、 对内政和外交的认知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
一、 国家形象
二、 国际地位
三、 国家经济利益
四、 国家安全利益
第五章 三个时期软硬力量运用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 对内政外交认知的比较分析
一、 毛泽东时期认知情况分析
二、 邓小平时期认知情况分析
三、 1992 年以来认知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三个协调”的比较评析
一、 性质协调的比较分析
二、 机制协调的比较分析
三、 互动协调的比较分析
四、 小结
第三节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问题评析
一、 认知方面的问题评析
二、 性质协调的问题评析
三、 机制协调的问题评析
四、互动协调的问题评析
第四节 对未来中国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启示
一、 认知层面的启示
二、 性质协调的启示
三、 机制协调的启示
四、 互动协调的启示
参考书目
英文著作
中文著作
中文译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观——毛泽东时期中国准联盟外交战略探析[J]. 孙德刚. 国际展望. 2009(01)
[2]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政治资源[J]. 傅菊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05)
[3]新兴大国群体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战略选择[J]. 杨洁勉.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06)
[4]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 苏长和. 国际观察. 2007(02)
[5]试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J]. 曹峻. 理论月刊. 2005(12)
[6]中国软力量的内涵[J]. 庞中英. 瞭望新闻周刊. 2005(45)
[7]试论毛泽东关于战争不可避免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J]. 杨倩. 军事历史研究. 2003(04)
[8]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J]. 沈志华.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2(01)
[9]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J]. 郑启荣,孙洁琬.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06)
[10]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J]. 江忆恩,肖欢容.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8)
本文编号:3426745
【文章来源】: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国家对外关系中软硬力量的运用
第一节 软力量的概念及其运用
一、 软力量概念的界定
二、 软力量的运用
三、 软力量运用的功效
第二节 硬力量的概念及其运用
一、 硬力量的概念
二、 硬力量的运用
三、 硬力量运用的功效
第三节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理论假设
一、 理论假设
二、 协调运用的三种路径
三、 影响软硬力量运用的因素
四、 功效评估的“四个抓手”
第四节 论文的主要框架
第二章 1949—1978 年中国软硬力量的运用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 国际环境
二、 国内环境
三、 外交目标诉求
四、 对内政外交的认知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运用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
四、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案例剖析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
一、 国家形象
二、 国际地位
三、 国家经济利益
四、 国家安全利益
第三章 1979—1991 年中国软硬力量的运用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 国际环境
二、 国内环境
三、 外交目标诉求
四、 对内政外交的认知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
一、 国家形象
二、 国际地位
三、 国家经济利益
四、 国家安全利益
第四章 1992 年以来中国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
第一节 影响中国外交决策的主要因素
一、 国际环境
二、 国内环境
三、 外交目标诉求
四、 对内政和外交的认知
第二节 软硬力量的协调运用
一、 软硬力量运用的性质协调
二、 软硬力量运用的机制协调
三、 软硬力量运用的互动协调
第三节 软硬力量运用的功效评估
一、 国家形象
二、 国际地位
三、 国家经济利益
四、 国家安全利益
第五章 三个时期软硬力量运用的比较与启示
第一节 对内政外交认知的比较分析
一、 毛泽东时期认知情况分析
二、 邓小平时期认知情况分析
三、 1992 年以来认知情况分析
第二节 “三个协调”的比较评析
一、 性质协调的比较分析
二、 机制协调的比较分析
三、 互动协调的比较分析
四、 小结
第三节 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问题评析
一、 认知方面的问题评析
二、 性质协调的问题评析
三、 机制协调的问题评析
四、互动协调的问题评析
第四节 对未来中国软硬力量协调运用的启示
一、 认知层面的启示
二、 性质协调的启示
三、 机制协调的启示
四、 互动协调的启示
参考书目
英文著作
中文著作
中文译著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特色的国际合作观——毛泽东时期中国准联盟外交战略探析[J]. 孙德刚. 国际展望. 2009(01)
[2]中国的和平发展与国际政治资源[J]. 傅菊辉.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2008(05)
[3]新兴大国群体在国际体系转型中的战略选择[J]. 杨洁勉.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8(06)
[4]中国的软权力——以国际制度与中国的关系为例[J]. 苏长和. 国际观察. 2007(02)
[5]试论中共三代领导集体的国家安全思想[J]. 曹峻. 理论月刊. 2005(12)
[6]中国软力量的内涵[J]. 庞中英. 瞭望新闻周刊. 2005(45)
[7]试论毛泽东关于战争不可避免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J]. 杨倩. 军事历史研究. 2003(04)
[8]对在华苏联专家问题的历史考察:基本状况及政策变化[J]. 沈志华.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2(01)
[9]论世纪之交的中国多边外交[J]. 郑启荣,孙洁琬. 当代中国史研究. 2001(06)
[10]美国学者关于中国与国际组织关系研究概述[J]. 江忆恩,肖欢容.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01(08)
本文编号:3426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26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