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民”到“侨民”身份转变:东晋建康侨姓家族发展与社会融合
发布时间:2021-11-01 01:56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大动荡的时代,尤其在西晋末年及永嘉丧乱后,中原地区遭到北方少数民族的铁骑蹂躏,内争外斗不断,天灾祸害,使中原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生存遭到了巨大的挑战,中原人民纷纷避乱流亡。本为西晋士大夫的高门贵胄此时也沦为流民大军一员,开始举族逃难,自此这些中原士族身份开始发生转变,沦为流民阶层,也正因为他们的加入致使两晋之际流民具有特殊的时代特征,也使东晋流民阶层在东晋一朝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北方士族纷纷南下,因其士族身份而不同于其他朝代主要以下层农民为主的流民阶层,他们在南下后因政府的重视及优待政策,较为迅速的转变为侨民,为区别于土著士族,称之为侨姓士族,至此历史上出现了这一特殊的士族群体。侨姓士族在南渡前本身存在等级、地域差异性,故在东晋南渡侨居后仍保持了之前的内部差异性,侨姓士族在内部仍存在等级和地域选择的差异性,其中以建康地区的侨姓士族,无论从人数规模、家族等级、家族政治文化影响力,都较为突出,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探究建康侨姓士族的特点就要以各个侨姓家族为基本研究对象,建康侨姓家族因共同的侨民身份、共同的家族发展转折点、共同的政治环境等,致使建康侨姓家族呈现出了诸多的共...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侨姓士族的身份转变
二、侨民阶层分化及侨居地域选择
三、建康侨姓士族研究
四、侨姓士族与社会融合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流民到侨民身份的转变
第一节 东晋流民“亡官失土”之士
第二节 流民到侨民身份的转变——侨州郡县的设置
一、流民身份转变的基本途径
二、侨民身份的实现——侨州郡县的设置
第二章 建康侨姓士族的迁入
第一节 东晋侨姓士族的身份特征
第二节 江南地区侨姓士族等级性和地域选择性
一、侨姓士族的等级性
二、侨居地域选择性
第三节 建康地区侨姓士族迁入概况及特点
一、迁入时间分段化
二、迁入士族与司马氏阵营深厚的历史渊源
三、迁入家族原籍家族地域集中性
四、迁入士族群体高等级
第三章 建康侨姓家族特点分析
第一节 侨民身份政治官僚化下的家族个案研究
一、琅邪王氏
二、颍川庾氏
三、太原王氏
第二节 “轻君”思想下强烈的“齐家”意识
一、“家族本位观”下的家族利益至上
二、齐家意识下的“安身立命”
第三节 士族身份下文化传承——家学家风之兴
一、重家学
二、重家教门风
第四节 建康家族发展类型多样化
一、当轴强权士族家族
二、依附型家族
三、典型文化家族
第四章 “冲突与融合”——建康侨姓士族的社会融合
第一节 侨民身份的执拗——南北融合的“排他性”
第二节 建康侨姓士族的“反客为主”
一、政治上的“反客为主”
二、心理上的“反客为主”
第三节 文化主导族群的社会影响
一、“好斗尚武”到“柔靡怯弱”社会风气的转变
二、东晋建康士族“尚玄”风尚与玄理文学的奠基
三、江南融合中建康侨姓士族心态之转变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南方士族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以政治、军事为例[J]. 王艳楠. 黑河学院学报. 2013(04)
[2]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J]. 孙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3]东晋南朝琅邪颜氏之崇尚儒家礼法及其表现[J]. 王永平,孙艳庆.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05)
[4]移民与文化传播——以绍兴为例[J]. 葛剑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04)
[5]东晋南朝流民及其政治影响[J]. 马晓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6]六朝分权体制考——东晋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J]. 李济沧. 学习与探索. 2009(04)
[7]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J]. 王永平. 河北学刊. 2009(02)
[8]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J]. 卫绍生,席格. 中州学刊. 2008(06)
[9]东晋南朝源出流民的情况及其原因分析[J]. 孙志刚,张琳. 青海师专学报. 2008(05)
[10]东晋士族的君主观念[J]. 于瑞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硕士论文
[1]东晋士族社会思想研究[D]. 于瑞琦.重庆师范大学 2009
[2]东晋南朝的流民及其安置问题[D]. 张琳.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9296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缘由与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
一、侨姓士族的身份转变
二、侨民阶层分化及侨居地域选择
三、建康侨姓士族研究
四、侨姓士族与社会融合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思路
第一章 流民到侨民身份的转变
第一节 东晋流民“亡官失土”之士
第二节 流民到侨民身份的转变——侨州郡县的设置
一、流民身份转变的基本途径
二、侨民身份的实现——侨州郡县的设置
第二章 建康侨姓士族的迁入
第一节 东晋侨姓士族的身份特征
第二节 江南地区侨姓士族等级性和地域选择性
一、侨姓士族的等级性
二、侨居地域选择性
第三节 建康地区侨姓士族迁入概况及特点
一、迁入时间分段化
二、迁入士族与司马氏阵营深厚的历史渊源
三、迁入家族原籍家族地域集中性
四、迁入士族群体高等级
第三章 建康侨姓家族特点分析
第一节 侨民身份政治官僚化下的家族个案研究
一、琅邪王氏
二、颍川庾氏
三、太原王氏
第二节 “轻君”思想下强烈的“齐家”意识
一、“家族本位观”下的家族利益至上
二、齐家意识下的“安身立命”
第三节 士族身份下文化传承——家学家风之兴
一、重家学
二、重家教门风
第四节 建康家族发展类型多样化
一、当轴强权士族家族
二、依附型家族
三、典型文化家族
第四章 “冲突与融合”——建康侨姓士族的社会融合
第一节 侨民身份的执拗——南北融合的“排他性”
第二节 建康侨姓士族的“反客为主”
一、政治上的“反客为主”
二、心理上的“反客为主”
第三节 文化主导族群的社会影响
一、“好斗尚武”到“柔靡怯弱”社会风气的转变
二、东晋建康士族“尚玄”风尚与玄理文学的奠基
三、江南融合中建康侨姓士族心态之转变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论南方士族在东晋政权中的地位——以政治、军事为例[J]. 王艳楠. 黑河学院学报. 2013(04)
[2]以东晋侨置郡县的设置简论北方士族的消长[J]. 孙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1(10)
[3]东晋南朝琅邪颜氏之崇尚儒家礼法及其表现[J]. 王永平,孙艳庆. 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10(05)
[4]移民与文化传播——以绍兴为例[J]. 葛剑雄.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2010(04)
[5]东晋南朝流民及其政治影响[J]. 马晓琼.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0(06)
[6]六朝分权体制考——东晋的国家权力与地域社会[J]. 李济沧. 学习与探索. 2009(04)
[7]魏晋南北朝士族文化与中华文明传承[J]. 王永平. 河北学刊. 2009(02)
[8]南渡中原士族对东晋文化的历史贡献[J]. 卫绍生,席格. 中州学刊. 2008(06)
[9]东晋南朝源出流民的情况及其原因分析[J]. 孙志刚,张琳. 青海师专学报. 2008(05)
[10]东晋士族的君主观念[J]. 于瑞琦.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8(03)
硕士论文
[1]东晋士族社会思想研究[D]. 于瑞琦.重庆师范大学 2009
[2]东晋南朝的流民及其安置问题[D]. 张琳.西北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46929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692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