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论“十七年”视觉艺术作品中男性英雄形象的建构

发布时间:2021-11-01 20:18
  当下无论是关于“十七年”艺术领域的研究还是关于男性形象的研究都已获得丰硕的成果,但其中仍存在诸多尚待丰富的研究内容,这就可以从研究角度、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等方面做出新的尝试与拓展。现有的对“十七年”艺术方面的研究主要涵盖了文学、电影、戏曲、美术、建筑、音乐、舞蹈等门类,其中对于人物形象的研究多集中在少数民族、女性形象、知识分子和中间人物等角度,并多存在于对传统文学文本的讨论和研究层面上,而对于男性形象的关注尤其是将其放入视觉领域的研究则较少;同时以男性气质作为切入点进行研究的领域多见于西方文学领域的性别研究,对于国内视觉艺术的研究则更鲜有涉及。新中国成立后,建立起了一套崭新的视觉体系和审美逻辑以示自身政权和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合理性和必然性。男性英雄人物则被赋予了书写这一历史话语的权利,既形成了毛泽东时代关于理想男性的视觉景观,又为解读这段历史的提供了新视角。有鉴于此,本文将研究目光聚焦于“十七年”视觉艺术(本文主要涉及电影和美术)中男性英雄形象,既打破了单一艺术门类限制的藩篱,又将男性形象尤其是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英雄形象作为研究主要内容。旨在借助男性英雄形象的建构来解读意识形态如何进... 

【文章来源】:上海大学上海市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211 页

【学位级别】:博士

【部分图文】:

论“十七年”视觉艺术作品中男性英雄形象的建构


黎冰鸿《爆炸英雄王先明》(1949

徐悲鸿,骑兵


徐悲鸿《骑兵英雄邰喜德》(1950年)

徐悲鸿,保家卫国,抗美援朝


赵域《抗美援朝保家卫国》(1951年)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艺术与共同体[J]. 邹建林.  文化研究. 2018(02)
[2]从“小鲜肉”现象看男性身体的表征与物化[J]. 詹俊峰.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5)
[3]“清算”好莱坞:论战后中国对美国电影的批评模式(1945—1950)[J]. 王玉良.  文化艺术研究. 2016(02)
[4]新中国初期的招贴画创作——1949-1966年招贴画[J]. 朱昶安,龚小凡.  艺海. 2016(02)
[5]近十年来中国社会学研究进展——基于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统计分析[J]. 徐俊,风笑天.  北京社会科学. 2014(09)
[6]论“十七年”电影中的反面角色[J]. 柳迪善.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4(04)
[7]论男性性别身份认同与文化再现[J]. 刘传霞.  山东社会科学. 2014(06)
[8]重构“共和国工业长子”的男性气质[J]. 王向贤.  中华女子学院学报. 2014(01)
[9]20年代中国电影中特写镜头的视觉风格——肖像摄影与电影美学的关系考察[J]. 罗琳.  当代电影. 2014(01)
[10]认同与危机——海姆斯《孤独的征战》中的男性气概探究[J]. 隋红升.  外国文学. 2013(06)

博士论文
[1]中国电影主流意识形态表述的历史研究与当代思考[D]. 陈默.北京电影学院 2017
[2]中国体育电影发展研究[D]. 倪沫.苏州大学 2017
[3]跨境·体认·交互[D]. 王玉良.上海大学 2017
[4]建国十七年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政策及其演变研究(1949-1965)[D]. 王铁钢.湖南师范大学 2015
[5]锦衣红颜 家国梦影—张艺谋电影身体文化研究[D]. 李强.上海大学 2015
[6]当代英国电影中男性形象的建构(1959-2014)[D]. 鞠薇.华东师范大学 2015
[7]新中国十七年山水画从题材之变到笔墨之变研究[D]. 王跃奎.中国艺术研究院 2014
[8]新中国文艺政策与当代中国电影发展[D]. 金宜鸿.武汉大学 2012
[9]“十七年”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D]. 王金双.南开大学 2012
[10]90年代中期以来好莱坞电影中的男性气质研究[D]. 董雪飞.武汉大学 2012



本文编号:347072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47072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d96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