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发布时间:2021-11-18 08:33
  形象学是比较文学研究领域内的一个新兴学科,它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顾名思义,形象学就是研究形象问题,但比较文学意义上的形象学,并不是对文学作品中的某个或某一类型的人物形象进行研究,而是考察文学作品中对异域或异族形象的塑造和描述。虽然中国学者接触这一领域较西方晚了近半个世纪,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比较文学研究热潮的初始,有关形象学的话题就已经通过一些西方译著进入了中国。特别是近10年以来,无论是在理论建设还是在实践研究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对异国文学、文化中的中国形象研究是近年来国内形象学研究的热点,其内容主要是研究不同时代、不同国别、不同观念领域、不同文本中的中国形象。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也在不断地演绎变化着,错综复杂、变幻莫测,但并非没有规律可循。周宁先生将1298年《马可波罗行纪》的问世作为西方中国形象的起点,也有学者认为早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中国就已经为西方所知了,因而将西方中国形象的起点设在古希腊罗马时期。但无论从何时算起,有一点是众所公认的,那就是西方中国形象自诞生之日起,至18世纪后期以前一直处于被西方不断理想化的上升阶段,...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25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形象学研究的缘起
    第二节 形象学研究在中国
        1.2.1 形象学理论研究
        1.2.2 异国文学、文化中的中国形象研究
        1.2.3 中国文学、文化中的异国、异域形象研究
    第三节 中外关于“西方的中国形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1 国外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1.3.2 国内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第四节 本文的研究目的、研究方法
        1.4.1 研究目的及创新点
        1.4.2 本文采用的理论及研究方法
    第五节 本文拟采用的基本篇章结构
        1.5.1 中世纪晚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13 世纪—15 世纪):
        1.5.2 地理大发现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15 世纪—17 世纪):
        1.5.3 启蒙运动时期西方的中国形象(18 世纪—18 世纪中叶):
        1.5.4 “中国神话”的幻灭:18 世纪中后期西方的中国形象
第二章 中世纪晚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中世纪晚期中国形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二节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形象
        2.2.1 《柏郎嘉宾蒙古行纪》(Histoire des Mongols)
        2.2.2 《鲁布鲁克东行纪》(The Journey of Villiam of Rubruk to the Eastern Parts, 1253-1255)
        2.2.3 孟德高维诺(Giovanni da Montecorvino,1247-1328)书简
        2.2.4 《玛黎诺里游记》(Der Reisebericht des Johannes Marignolla)
    第三节 旅行者眼中的中国形象
        2.3.1 《马可波罗行纪》
        2.3.2 《鄂多立克东游记》(The Eastern Parts of World)
    第四节 文学家笔下的中国形象
        2.4.1 契丹与蛮子国——神奇富足的国度
        2.4.2 大汗的传奇
        2.4.3 长老约翰和东方的伊甸园
        2.4.4 中世纪晚期其他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第五节 对财富、王权与世俗享乐的渴求——中国形象的象征意义
        2.5.1 信仰的衰落——渴望突破宗教禁锢
        2.5.2 王权的衰微——渴望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强大国家
        2.5.3 经济的发展——渴望财富与世俗享乐
第三章 地理大发现时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地理大发现时期中国形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二节 去东方——获取财富:使节、商人、冒险家眼中的中国形象
        3.2.1 托梅·皮雷斯(Tomé Pires)《东方概要》(SumaOriental)
        3.2.2 克里斯托旺·维埃拉(Crist0’vao Vieira)《广州来信》(Carte de Cantao)
        3.2.3 盖略特·伯来拉(Galiote Periera)《中国报道》(Albumas Coisas Sabidas Da China)
    第三节 去东方——收获灵魂: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形象
        3.3.1 加斯帕·达·克路士(Gaspar da Cruz)《中国志》(Tratado das Coisas da China)
        3.3.2 马丁·德·拉达(Martin de Rada)《出使福建记》和《记大明的中国事情》
        3.3.3 门多萨(Juan Gonzales De Mendoza)的《中华大帝国史》(Historia de Las Cosas mas Noto-bles Ritos y Costumbres del Gran Reyno de la China)
        3.3.4 利玛窦(Matteo Ricci)、金尼阁(Nicolas Trigault)的《利玛窦中国札记》(De Christiana Expeditione apud Sinas Suscepta ab Societate Iesu)
    第四节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3.4.1 卢多维科·阿里奥斯托(Ludovico Ariosto,1474—1533)的《疯狂的奥兰多》
        3.4.2 佛朗索瓦·拉伯雷(Fran ois Rabelais,1494—1553)的《巨人传》
        3.4.3 费尔南·门德斯·平托(Fern o Mendes Pinto,1509—1583)的《游记》
        3.4.4 罗伯特·伯顿(Robert Burton,1577-1640)的《忧郁的解剖》(The Anatomy of Melancholy)
    第五节 文明智慧与道德秩序的典范——中国形象的象征意义
        3.5.1 对中国广大富饶的渲染——渴望土地与财富
        3.5.2 对中国政治制度的钦羡——渴望社会变革
        3.5.3 对中国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敬仰——渴望思想的解放
第四章 启蒙运动时期西方视野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启蒙运动时期中国形象产生的历史文化语境
    第二节 传教士眼中的中国形象
        4.2.1 柏应理(Philippe Couplet)等编译的《中国哲学家孔子》(Confucius Sinarum Philosophus)
        4.2.2 法国的“国王数学家”
        4.2.3 基歇尔(Athanasius Kircher)的《中国图说》(China Illustrata)
        4.2.4 杜赫德(Jean Baptiste Du Halde)的《中华帝国全志》(Description Geographique Historique,Chronologique,Politique,et Physique de L’empire de la Chine et de la Tartarie Chinoise)
    第三节 哲学家眼中的中国形象
        4.3.1 莱布尼茨(Gottfried Wilhelm Leibniz)的《中国近事》(Novissima Sinica: Historiam nostri temporis illustratura)、《论中国哲学》
        4.3.2 伏尔泰(Voltaire)的《风俗论》
        4.3.3 魁奈(Francois Quesnay)的《中华帝国的专制制度》
    第四节 文学作品中的中国形象
        4.4.1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
        4.4.2 德·阿尔让斯侯爵(Marqius d’Argens)的《中国人信札》(Les Lettres Chinoises)
        4.4.3 哥尔斯密(Oliver Goldsmith)的《世界公民》(Citizen of the World)
    第五节 现实中的理想国、精神上的乌托邦——中国形象的象征意义
        4.5.1 追求“中国情调”——艺术和审美风格的重塑
        4.5.2 道德与政治结合的完美政体——现实中理想国的政治期盼
        4.5.3 自然神学与理性哲学——挑战基督教权威的有力武器
第五章 “中国神话”的幻灭
    第一节 批评的声音
    第二节 中国形象彻底的逆转——马尔嘎尼使团访华
    第三节 中国神话幻灭的历史文化语境
        5.3.1 礼仪之争”导致的天主教在华传教事业的全面衰落
        5.3.2 清帝国自身的衰落
        5.3.3 西方现代文化精神期待视野的转变
第六章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参考文献
        论文类
        著作类
    西文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利玛窦中国札记》中的中国形象[J]. 邹雅艳.  文学与文化. 2011(04)
[2]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对《易经》的译介及索隐派的汉学研究[J]. 王佳娣.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0(01)
[3]形象学在中国的传播、发展与前景[J]. 伍依兰.  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 2009(06)
[4]《今古奇观》:最早译成西文的中国古典小说[J]. 宋丽娟.  明清小说研究. 2009(02)
[5]中国的名字叫契丹[J]. 刘震.  大科技(百科探索). 2008(05)
[6]简论莱布尼茨《中国近事》的文化意义[J]. 张西平.  世界哲学. 2008(01)
[7]近十五年来国内形象学研究回顾与展望[J]. 金安利.  当代文坛. 2007(05)
[8]17世纪晚期传教士眼中的中国——评《中国近事报道(16871692)》[J]. 赵华.  社会科学战线. 2007(01)
[9]哥尔斯密笔下的中国形象[J]. 姜智芹.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03)
[10]欧洲中世纪一部最流行的非宗教类作品——《曼德维尔游记》的文本生成、版本流传及中国形象综论[J]. 葛桂录.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4)



本文编号:35025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025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cca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