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正法治思想研究
发布时间:2021-12-11 18:19
从历史的坐标体系来看,民国时期的法律体系与法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既要实现传统的复兴,又要完成民族国家的现代性改造。尽管这样的努力最终流产,但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否认,民国时期法学界与实务界涌现出的一大批法学名家,他们处在思想史“古、今、中、西”的十字路口,他们身上被烙下深刻的传统印记,又担负着将国家民族披上现代化新装的重任;他们既饱受西洋文明的洗礼,又承载起古老中国时代变革的重责。作为近代中国法学理论的缔造者,他们为中国的法治建设作出了“前期”铺垫,他们的法治思想是一座座亟待深挖的富矿。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司法院院长、“重建中华法系”发起人之一、近代中国著名法学家居正(1876-1951)便是这个群体中的重要一员。本文的结构安排为,除“绪论”和“结论”外,正文部分分为五章。第一章,居正的生平及其法治贡献。在介绍居正生平之余,考察法治实践对其法治思想形成的贡献。居正任司法院长取得三项较大成就:树立司法威信、完善司法体系、恢复法权完整。他在任职16年半中,曾遍历地方,实地考察,广泛收集各方意见,从都市而及偏远,这对推进司法决策工作,有相当大的影响,进而在总结其法治实践之上,居正形成了知行合一的法律哲...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居正生平简介及其法治贡献
第一节 居正生平简介
第二节 居正主要法治贡献
一、树立司法威信
二、完善司法体系
三、恢复法权完整
第二章 现代化:居正论法治的变革与前进观
第一节 法治变革理念的时代背景
一、传统治理图景的危机
二、西方“客观法理”的冲击
三、法治现代化结构层次
第二节 法治现代化的性格与结构
一、法治现代化的双重性格
二、法治文化变革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 居正“法治前进观”的表达
一、“厉行法治”与“澄清法治”
二、“三民主义法制化”与“法治三民主义化”
三、“法律民众化”与“民众法律化”
第三章 民族化:法治的本土主义与世界图景
第一节 “重建中华法系”的努力
一、中华法系的本位原则
二、中华法系的固有结构
第二节 本土刑狱理念的批判
一、死刑的存废问题
二、大力提倡减刑
第三节 三民主义法治国的构想
一、民族复兴与法律生活共谋
二、树立三民主义法治权威
三、中国本位法律文化建设
第四节 法治本土运动的开展
一、全国司法会议:“扩大国家的自由”
二、中华民国法学会:“法律民族化运动之先声”
三、司法节:“收回法权之切要”
第四章 党化:居正司法改革的时代观
第一节 司法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近代司法主权的危机
二、“分权”与“分职”之辨
三、司法权威的缺失
第二节 司法党化施行的背景与争议
一、司法党化的时代表达
二、司法党化的学理争论
三、居正对司法党化的认知
第三节 革命式司法与全能主义政党
一、司法制度的政治化与革命化
二、三民主义下的政党全能化
第五章 居正法治思想的评析
第一节 变革与前进中的法治现代化
一、“变革”下的法律哲学思想
二、“前进”中的法治现代化
第二节 最高原理指导下的法律民族化
一、“中国固有”:中华法系的传统底蕴
二、“重新建立”:本位新法系的主义色彩
第三节 党化理论浸润下的法律主义化
一、法制建设与政治革命的取舍
二、“法治”与“党治”的理论交错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辛亥革命与民国司法——居正司法时期(1932—1948)[J]. 江照信. 明清论丛. 2011(00)
[2]辛亥札记(节选)[J]. 居正. 湖北文史. 2011(02)
[3]居正与辛亥革命[J]. 刘作忠. 湖北文史. 2011(01)
[4]正本清源 折中融西——重建新的中华法系[J]. 俞荣根.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0(02)
[5]居正改良司法思想述评[J]. 周振新.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
[6]党治下的司法——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执政党与国家司法关系之构建[J]. 侯欣一.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03)
[7]“中华法系”话语在近代中国的建构[J]. 郭世佑,李在全.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6)
[8]居正法律教育思想述略[J]. 周振新. 时代法学. 2008(05)
[9]居正以法治国思想探析[J]. 周振新,刘传红. 理论月刊. 2008(10)
[10]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J]. 赖骏楠. 北大法律评论. 2008(02)
硕士论文
[1]居正司法改革思想研究[D]. 尤跃海.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辛亥革命时期的居正[D]. 李艳玲.湖南师范大学 2005
[3]居正法律思想研究[D]. 周振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35162
【文章来源】:西南政法大学重庆市
【文章页数】:145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选题来源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综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居正生平简介及其法治贡献
第一节 居正生平简介
第二节 居正主要法治贡献
一、树立司法威信
二、完善司法体系
三、恢复法权完整
第二章 现代化:居正论法治的变革与前进观
第一节 法治变革理念的时代背景
一、传统治理图景的危机
二、西方“客观法理”的冲击
三、法治现代化结构层次
第二节 法治现代化的性格与结构
一、法治现代化的双重性格
二、法治文化变革的结构分析
第三节 居正“法治前进观”的表达
一、“厉行法治”与“澄清法治”
二、“三民主义法制化”与“法治三民主义化”
三、“法律民众化”与“民众法律化”
第三章 民族化:法治的本土主义与世界图景
第一节 “重建中华法系”的努力
一、中华法系的本位原则
二、中华法系的固有结构
第二节 本土刑狱理念的批判
一、死刑的存废问题
二、大力提倡减刑
第三节 三民主义法治国的构想
一、民族复兴与法律生活共谋
二、树立三民主义法治权威
三、中国本位法律文化建设
第四节 法治本土运动的开展
一、全国司法会议:“扩大国家的自由”
二、中华民国法学会:“法律民族化运动之先声”
三、司法节:“收回法权之切要”
第四章 党化:居正司法改革的时代观
第一节 司法改革的时代背景
一、近代司法主权的危机
二、“分权”与“分职”之辨
三、司法权威的缺失
第二节 司法党化施行的背景与争议
一、司法党化的时代表达
二、司法党化的学理争论
三、居正对司法党化的认知
第三节 革命式司法与全能主义政党
一、司法制度的政治化与革命化
二、三民主义下的政党全能化
第五章 居正法治思想的评析
第一节 变革与前进中的法治现代化
一、“变革”下的法律哲学思想
二、“前进”中的法治现代化
第二节 最高原理指导下的法律民族化
一、“中国固有”:中华法系的传统底蕴
二、“重新建立”:本位新法系的主义色彩
第三节 党化理论浸润下的法律主义化
一、法制建设与政治革命的取舍
二、“法治”与“党治”的理论交错
结论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辛亥革命与民国司法——居正司法时期(1932—1948)[J]. 江照信. 明清论丛. 2011(00)
[2]辛亥札记(节选)[J]. 居正. 湖北文史. 2011(02)
[3]居正与辛亥革命[J]. 刘作忠. 湖北文史. 2011(01)
[4]正本清源 折中融西——重建新的中华法系[J]. 俞荣根.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10(02)
[5]居正改良司法思想述评[J]. 周振新.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
[6]党治下的司法——南京国民政府训政时期执政党与国家司法关系之构建[J]. 侯欣一.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2009(03)
[7]“中华法系”话语在近代中国的建构[J]. 郭世佑,李在全. 江苏社会科学. 2008(06)
[8]居正法律教育思想述略[J]. 周振新. 时代法学. 2008(05)
[9]居正以法治国思想探析[J]. 周振新,刘传红. 理论月刊. 2008(10)
[10]建构中华法系——学说、民族主义与话语实践(1900—1949)[J]. 赖骏楠. 北大法律评论. 2008(02)
硕士论文
[1]居正司法改革思想研究[D]. 尤跃海.南京师范大学 2014
[2]辛亥革命时期的居正[D]. 李艳玲.湖南师范大学 2005
[3]居正法律思想研究[D]. 周振新.华中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53516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35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