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嬗变(1994-2019)

发布时间:2021-12-17 00:43
  自1994年中国全功能接入国际互联网以来,互联网既释放出巨大"红利",又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为应对其"双刃剑"作用,中国围绕"如何治理互联网"展开持续探索。论文基于技术进步、社会变迁、治理变革三者之间的相互影响,从宏观层面对25年来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嬗变进行历时性考察,可发现:以启动技术-社会互构的新技术涌现为标志,可以将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探索过程划分为五个阶段,从政府中心视角看,各阶段的重点任务分别是:针对互联网普及率的治理、针对网络媒体的治理、针对网民及集体行动的治理、针对互联网政治性使用的治理、针对互联网利益集团的治理,先后形成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治理模式。截至目前,中国互联网治理的成功之道在于坚持因时制宜、因事制宜,并于不断变化的外部环境中维持好发展与治理的平衡,这也正是方法论意义上互联网治理的中国经验。 

【文章来源】:新闻与传播研究. 2020,27(08)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23 页

【部分图文】:

中国互联网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嬗变(1994-2019)


图1 双重“冲突———调适———稳定”过程

模型图,性理论,社会,视角


还需指出的是,技术对社会的冲击和社会对技术的形塑在程度上存在差别,新技术涌现后并不一定会触发技术与社会之间的相互建构,也可能会被“弃置”,出现“社会固守”的情况(2)。所以,只有当技术-社会互构启动并发展到“调适”阶段,才会形成“冲突”并向政治系统输入。而政治系统的“调适”作为对“输入”的“反馈”,同时作为一个新的变量,也会为社会带来新的“冲突”,进而可能延长技术-社会互构的“调适”过程。所以,治理变革的“稳定”状态(新治理模式形成)与技术-社会互构的“稳定”状态(技术化社会形成)应该是同步达到的。基于以上讨论,我们得以构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模型(如图1),并对前面提出的两个问题做出回答: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人工智能时代后真相现象的消解、再塑及矫治[J]. 张爱军,李圆.  中国行政管理. 2019(08)
[2]网络外部性、临界容量与中国互联网普及进程研究[J]. 杜创.  社会科学战线. 2019(06)
[3]超越政府中心主义治理逻辑如何可能——基于“最多跑一次”改革的经验[J]. 郁建兴,黄飚.  政治学研究. 2019(02)
[4]平台型企业社会责任的生态化治理[J]. 肖红军,李平.  管理世界. 2019(04)
[5]两大舆论场:从竞争到融合[J]. 张涛甫.  新闻与写作. 2019(04)
[6]数字资本主义对市场和劳动的控制[J]. 菲利普·斯塔布,奥利弗·纳赫特韦,鲁云林.  国外理论动态. 2019(03)
[7]网络舆情治理象限:由总体目标到参照标准[J]. 张权.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2)
[8]算法政治:风险、发生逻辑与治理[J]. 汝绪华.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06)
[9]中国改革的普遍意义——40年中国政治发展的再认识[J]. 燕继荣.  浙江社会科学. 2018(09)
[10]中国网络舆情治理的系统分析与善治路径[J]. 张权,燕继荣.  中国行政管理. 2018(09)



本文编号:35390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5390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676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