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功能性分权体系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基于“结构—过程”的分析

发布时间:2022-11-06 14:43
  在现代公权力体制中,权力的绝对集中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多种多样的分权模式。虽然西方三权分立式的政治性分权不适合中国,但是中国有着自身特色的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分离的功能性分权体系,这一体系力图通过构建多重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实现既保障权力运行效率又防止权力滥用专断的双重目标。中国特色功能性分权体系建基于广义政府,基本要义是政治集权与组织分权、核心特征是功能性与嵌套性。实践中,中国特色功能性分权已初步形成了权力结构与权力过程双重维度上的制约与协调机制,在总体上呈现出"强协调—弱制约"、"强监督—弱制约"的特征。基于此,实务工作者与理论研究者应从权力结构和权力过程来审视、提升功能性分权的合理性、科学性和有效性,建立健全适合中国国情的权力制约与协调体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文章页数】:10 页

【文章目录】:
一、功能性分权的双重目标及其实现机制
    (一)建构与发展:公权力体制的双重逻辑
    (二)功能性分权双重目标的实现机制
二、功能性分权的对象、要义与特征
    (一)广义政府:功能性分权的对象
    (二)政治集权与组织分权:功能性分权体系的基本要义
    (三)功能性与嵌套性:功能性分权体系的核心特征
三、功能性分权体系权力结构中的制约与协调机制
    (一)功能性分权体系权力结构中的制约机制
    (二)功能性分权体系权力结构中的协调机制
四、功能性分权体系权力过程中的制约与协调机制
    (一)功能性分权体系权力过程中的制约机制
    (二)功能性分权体系权力过程中的协调机制
五、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政党中心的国家治理:中国的经验[J]. 郭定平.  政治学研究. 2019(03)
[2]中国政治学的转型:分化与定位[J]. 景跃进.  政治学研究. 2019(02)
[3]六权分工:中国政治体制概括新探[J]. 鄢一龙.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4]加强程序制约,让公权力腐败不易、不能[J]. 姜明安.  中国法律评论. 2014(04)
[5]中国式民主的内涵重构、话语叙事与发展方略——兼与高民政、蒋德海教授商榷[J]. 唐亚林.  探索与争鸣. 2014(06)
[6]制约与监督:两种不同的权力逻辑[J]. 陈国权,周鲁耀.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6)
[7]论党委与人大关系之理顺[J]. 蒋劲松.  法学. 2013(08)
[8]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J]. 周光辉.  中国社会科学. 2011(03)
[9]权力与体制:中国政治发展的现实逻辑[J]. 林尚立.  学术月刊. 2001(05)
[10]现代化进程中政党的集权结构和领导体制的变迁[J]. 陈明明.  战略与管理. 2000(06)



本文编号:3703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03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d8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