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研究 ————以北京市为例
发布时间:2023-02-12 10:32
当前,城镇化建设进入到了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问题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首要任务和关键环节,其市民化进程中的价值观念适应和重塑问题是实现其自身市民化的关键问题,也是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的重要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加快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同时,也推动这一群体的价值观念发生重要变化,正处在传统与现代价值体系的“左右挣扎”之中,呈现出“乡”与“城”的矛盾与冲突,迫切需要重塑与市民化生活相适应的价值观念,并以此来助推其市民化困境的破解,推进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真正实现市民化。本研究以新型城镇化建设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为主线,围绕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市民化重塑和转型展开系统研究,从基础性研究入手,探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相关问题;从历史研究的视角回溯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进程,分析其市民化的历史必然性及其价值观变迁;从现状研究的视角通过调查和访谈全面了解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价值观现状,以及价值观市民化存在的问题和阶段性特征;以综合归纳分析和实证考察的方法全面探讨影响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的因素,探索构建其价值观重塑和转型的目标、原...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1.3.2 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
1.3.3 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论
1.3.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和方法论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考察法
1.4.3 调查法
1.4.4 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
2.1 城镇化相关概念辨析
2.1.1 城镇化和城市化
2.1.2 新型城镇化
2.2 农业转移人口相关概念辨析
2.2.1 农业转移人口概念界定
2.2.2 农业转移人口的群体特征
2.2.3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2.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相关概念辨析
2.3.1 价值观的概念及类型
2.3.2 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
2.3.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类型
2.3.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市民化
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演进及价值观变迁
3.1 我国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演进历程
3.1.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1949-1978)
3.1.2 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1978-1992)
3.1.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1992-2012)
3.1.4 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2012-)
3.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必然性
3.2.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2.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3.2.3 农业转移人口具备市民化的现实条件
3.2.4 当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3.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变迁
3.3.1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发生了变化
3.3.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发生了重要变化
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现状——以北京市为例
4.1 调查区域选择及问卷设计
4.1.1 典型地区的调研选择
4.1.2 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及维度
4.2 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现状调查
4.2.1 调查样本选择
4.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4.3 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现状——基于调查样本的分析
4.3.1 经济价值观
4.3.2 政治价值观
4.3.3 文化价值观
4.3.4 社会价值观
4.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4.4.1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存在现实矛盾性
4.4.2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具有潜在冲突性
4.4.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具有错综复杂性
5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的多维解析
5.1 社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宏观背景性影响因素审视
5.1.1 社会现代化激发农业转移人口民主、法治意识
5.1.2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农业转移人口竞争、平等意识
5.1.3 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乡价值冲突
5.2 国家城乡关系转型发展期中观政策制度体系影响因素考察
5.2.1 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彻底
5.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5.2.3 住房保障制度的缺位
5.2.4 城乡就业政策的不均衡发展
5.2.5 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全面不充分
5.3 社会融入层面的社会心理文化影响因素透视
5.3.1 城乡文化的冲突
5.3.2 社会关系的排斥
5.3.3 城乡多元价值的交流碰撞
5.4 农业转移人口微观层面主体内在因素剖析
5.4.1 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5.4.2 市民化能力不足
5.4.3 思想行为方式的差异
5.4.4 城市主体意识培育滞后
6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市民化重塑和转型
6.1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的可能性
6.2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目标
6.2.1 市民化的价值观目标
6.2.2 实现价值观重塑和转型的层次目标
6.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原则
6.3.1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主体性与完善客观物质环境相统一
6.3.2 强化政府主导性与增强社会协同性相统一
6.3.3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认知能力与强化践行能力相统一
6.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内容
6.4.1 增强主体、效率和创新意识,推动经济价值观重塑
6.4.2 增强民主、法治和核心价值意识,推动政治价值观重塑
6.4.3 增强自主、科学和信息意识,推进文化价值观重塑
6.4.4 增强和谐、友善和平等意识,推动社会价值观重塑
6.5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举措
6.5.1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重塑和转型的政策保障体系
6.5.2 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社会融入机制
6.5.3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利益协调体系
6.5.4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综合素质
6.5.5 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体系
7 结论
参考文献
著作类
论文类
报纸类
政策法规类
网络资料类
附录A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研究调研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740937
【文章页数】:197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研究现状述评
1.3 研究的理论基础
1.3.1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1.3.2 马克思主义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
1.3.3 马克思主义关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论
1.3.4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和方法论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法
1.4.2 历史考察法
1.4.3 调查法
1.4.4 跨学科综合研究方法
1.5 创新之处
2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
2.1 城镇化相关概念辨析
2.1.1 城镇化和城市化
2.1.2 新型城镇化
2.2 农业转移人口相关概念辨析
2.2.1 农业转移人口概念界定
2.2.2 农业转移人口的群体特征
2.2.3 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2.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相关概念辨析
2.3.1 价值观的概念及类型
2.3.2 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
2.3.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类型
2.3.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市民化
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演进及价值观变迁
3.1 我国城镇化历史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演进历程
3.1.1 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1949-1978)
3.1.2 市场经济体制探索期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1978-1992)
3.1.3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带动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1992-2012)
3.1.4 新型城镇化建设阶段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发展(2012-)
3.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历史必然性
3.2.1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必然选择
3.2.2 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国家实现现代化的重要一环
3.2.3 农业转移人口具备市民化的现实条件
3.2.4 当前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3.3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变迁
3.3.1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形成的经济社会文化基础发生了变化
3.3.2 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发生了重要变化
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现状——以北京市为例
4.1 调查区域选择及问卷设计
4.1.1 典型地区的调研选择
4.1.2 调查问卷设计的原则及维度
4.2 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现状调查
4.2.1 调查样本选择
4.2.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分析
4.3 农业转移人口的价值观现状——基于调查样本的分析
4.3.1 经济价值观
4.3.2 政治价值观
4.3.3 文化价值观
4.3.4 社会价值观
4.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存在的问题
4.4.1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存在现实矛盾性
4.4.2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具有潜在冲突性
4.4.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具有错综复杂性
5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的多维解析
5.1 社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宏观背景性影响因素审视
5.1.1 社会现代化激发农业转移人口民主、法治意识
5.1.2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激发农业转移人口竞争、平等意识
5.1.3 新型城镇化加速了农业转移人口的城乡价值冲突
5.2 国家城乡关系转型发展期中观政策制度体系影响因素考察
5.2.1 户籍制度改革的不彻底
5.2.2 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
5.2.3 住房保障制度的缺位
5.2.4 城乡就业政策的不均衡发展
5.2.5 教育培训制度的不全面不充分
5.3 社会融入层面的社会心理文化影响因素透视
5.3.1 城乡文化的冲突
5.3.2 社会关系的排斥
5.3.3 城乡多元价值的交流碰撞
5.4 农业转移人口微观层面主体内在因素剖析
5.4.1 自身文化素质较低
5.4.2 市民化能力不足
5.4.3 思想行为方式的差异
5.4.4 城市主体意识培育滞后
6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的市民化重塑和转型
6.1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的可能性
6.2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目标
6.2.1 市民化的价值观目标
6.2.2 实现价值观重塑和转型的层次目标
6.3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原则
6.3.1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主体性与完善客观物质环境相统一
6.3.2 强化政府主导性与增强社会协同性相统一
6.3.3 提高农业转移人口认知能力与强化践行能力相统一
6.4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内容
6.4.1 增强主体、效率和创新意识,推动经济价值观重塑
6.4.2 增强民主、法治和核心价值意识,推动政治价值观重塑
6.4.3 增强自主、科学和信息意识,推进文化价值观重塑
6.4.4 增强和谐、友善和平等意识,推动社会价值观重塑
6.5 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市民化重塑和转型的举措
6.5.1 健全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重塑和转型的政策保障体系
6.5.2 构建农业转移人口城市社会融入机制
6.5.3 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中的利益协调体系
6.5.4 提升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所需的综合素质
6.5.5 构建农业转移人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认同体系
7 结论
参考文献
著作类
论文类
报纸类
政策法规类
网络资料类
附录A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农业转移人口价值观研究调研问卷
附录B 访谈提纲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本文编号:37409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37409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