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耀之源:20世纪50年代劳动模范制度化及其效用
发布时间:2025-01-20 15:58
20世纪50年代的劳动模范制度是国家在政治运动转向生产运动的过程中,在学习苏联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渐建立起来的。劳动模范制度化的主要效用体现在这一制度承载着传播先进生产技术和推广科学生产管理方法的功能,从而实现带动整个行业生产效率的提升和促进生产运动持续推进的效果。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生产运动与劳动模范的选拔标准
(一)生产运动的兴起:从政治运动走向生产运动
1. 抗美援朝与“爱国增产”运动
2.“三反”“五反”与“增产节约”运动
(二)劳动模范的选拔标准
1. 劳动标准的确定
(1)“增产”“节约”标准的提出
(2)“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标准的提出
2. 政治标准的确立
(1)阶级成分
(2)品格特质
二、劳动模范制度化
(一)生产竞赛
(二)推广经验
1. 组织劳动竞赛
2. 推广经验技术
3. 改革管理体制
三、余论:劳动模范制度激发劳动者主观生产积极性
本文编号:4029351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一、生产运动与劳动模范的选拔标准
(一)生产运动的兴起:从政治运动走向生产运动
1. 抗美援朝与“爱国增产”运动
2.“三反”“五反”与“增产节约”运动
(二)劳动模范的选拔标准
1. 劳动标准的确定
(1)“增产”“节约”标准的提出
(2)“合理化建议”“技术革新”标准的提出
2. 政治标准的确立
(1)阶级成分
(2)品格特质
二、劳动模范制度化
(一)生产竞赛
(二)推广经验
1. 组织劳动竞赛
2. 推广经验技术
3. 改革管理体制
三、余论:劳动模范制度激发劳动者主观生产积极性
本文编号:402935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40293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