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行业协会员工心理契约激励研究
本文关键词:Z行业协会员工心理契约激励研究
【摘要】: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行业协会在协助政府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秩序和维护企业利益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与其它发达国家的行业协会比较而言,我国的行业协会目前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十八大以来,我国进一步加强了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对行业协会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行业协会正面临着以政会分开、市场化与自治化为内容的改革。在协会的发展过程中,行业协会员工的心理契约本身就面临着一定的困境。在改革过程中,协会员工的心理契约必然会受到更大的冲击,这是挑战更是机遇。因此,如何准确把握员工的心理契约,针对存在出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激励措施,成为行业协会顺利进行改革的关键环节。本论文以Z行业协会员工为研究对象,以心理契约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采取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框架。首先,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和总结,对心理契约和激励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进而,对Z行业协会的激励机制及员工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访谈和案例分析等形式,对行业协会员工心理契约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存在的问题:最后,论文结合当前的形势和Z行业协会员工的现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重塑建议,为我国行业协会的改革提供参考和借鉴。本论文认为,我国行业协会员工在心理契约中存在的问题是多种原因造成的,因此,行业协会的改革也不能是单方面一蹴而就的。本文从Z行业协会员工心理契约的交易维度、关系维度、发展维度和变革维度四个维度入手分析,有针对性的对行业协会的改革和发展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从而促进协会与员工之间诚信机制及良性互动关系的形成与发展,推动行业协会改革的顺利进行,以及改革后行业协会的健康快速发展。相信对解决我国行业协会的问题会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行业协会 心理契约 问题 激励 建议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2.92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引言11-15
- 1.1 研究的背景11-12
- 1.2 研究的意义12
- 1.3 研究方法、内容及思路12-15
- 2 相关理论基础和文献综述15-26
- 2.1 相关理论基础15-21
- 2.1.1 心理契约理论基础15-18
- 2.1.2 相关激励理论基础18-20
- 2.1.3 激励和心理契约的关系20-21
- 2.2 相关文献综述21-26
- 2.2.1 行业协会文献综述21-23
- 2.2.2 心理契约文献综述23-25
- 2.2.3 研究综述小结25-26
- 3 Z协会激励机制及员工现状分析26-31
- 3.1 Z协会情况简介26
- 3.2 Z协会员工的激励机制26-27
- 3.2.1 薪酬与福利26-27
- 3.2.2 培训与职业发展27
- 3.2.3 文化与发展目标27
- 3.3 Z协会员工现状分析27-30
- 3.3.1 协会员工层级现状28-29
- 3.3.2 协会员工类型现状29
- 3.3.3 协会员工离职现状29-30
- 3.4 Z协会员工面临的问题30-31
- 4 Z协会员工心理契约分析31-46
- 4.1 Z协会员工心理契约内容31-34
- 4.2 Z协会员工心理契约调查34-38
- 4.2.1 调查问卷的结构和方法34-35
- 4.2.2 调查问卷的结果35-38
- 4.3 Z协会员工心理契约问题分析38-46
- 4.3.1 物质激励不足,激励方式单一38-40
- 4.3.2 身份待遇不公,员工参与度低40-42
- 4.3.3 职业发展狭窄,晋升渠道缺乏42-43
- 4.3.4 变革影响较大,离职倾向明显43-46
- 5 Z协会员工心理契约的重塑建议46-52
- 5.1 交易维度的心理契约重塑46-47
- 5.1.1 设计合理的薪酬结构46-47
- 5.1.2 构建科学的绩效体系47
- 5.2 关系维度的心理契约重塑47-48
- 5.3 发展维度的心理契约重塑48-50
- 5.3.1 完善员工的培训体系48-49
- 5.3.2 引导员工的职业发展49-50
- 5.4 变革维度的心理契约重塑50-52
- 6 总结和展望52-54
- 6.1 研究结论52
- 6.2 研究不足52
- 6.3 研究展望52-54
- 参考文献54-56
- 附录 Z行业协会员工心理契约调查问卷56-58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58-60
- 学位论文数据集6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邓子鹃;;构建新员工心理契约的策略[J];商场现代化;2007年32期
2 齐平;;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J];社会科学战线;2008年06期
3 杜涛;;80后员工心理契约的实证研究——以陕西省民营企业为例[J];经营管理者;2012年09期
4 罗文怡;;我国企业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J];经营管理者;2012年17期
5 谢晶莹;罗晓甜;杨志成;;企业一般员工心理契约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年13期
6 陈建国;胡先云;;员工心理契约违背及其预防[J];现代企业教育;2009年08期
7 童夷;;浅论企业新进大学生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J];现代企业教育;2010年08期
8 徐辉;论员工心理契约的管理[J];北方经贸;2005年01期
9 高晓芹;;新经济下知识员工心理契约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06年18期
10 李成江;沈进;;员工心理契约的失衡及重构[J];商业时代;2006年2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孙健敏;;员工雇佣关系类型与员工心理契约的关系研究[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其对工作相关态度的影响[A];中国社会心理学会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3 孙健敏;胡佳;;员工心理契约结构的探索性和验证性研究[A];北京市社会心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4 刘燕;;知识员工心理契约影响因素分析:上海的实证研究[A];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五届学术年会文集(2007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7年
5 鞠冬;秦昕;;破镜能否重圆? 承诺破坏和承诺恢复之于心理契约和对高管的信任的影响[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郑雅琴;贾良定;尤树洋;;企业灵活性人力资源管理系统与员工心理契约满足:个体学习目标导向和适应性的调节作用[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7 江东;;浅析高速公路企业文化中的员工心理契约管理[A];中国公路学会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分会2011年度年会暨第十八次全国高速公路运营管理工作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李育辉;;IT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行为风险的关系[A];Proceedings of Conference on Psychology and Social Harmony(CPSH2011)[C];2011年
9 罗小燕;;心理契约在酒店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应用研究综述[A];第十一届全国经济管理院校工业技术学研究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黄小衡;重视员工心理契约的作用与管理[N];中国企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成江;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管理研究[D];河海大学;2007年
2 李原;员工心理契约的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2年
3 游浚;新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4 彭川宇;知识员工心理契约与其态度行为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8年
5 余琛;员工心理契约与持股计划研究[D];浙江大学;2003年
6 张士菊;国有企业与民营企业员工心理契约比较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蔡建群;管理者—员工心理契约对员工行为影响机理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艳丽;新生代知识型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西南大学;2016年
2 张雨;Z行业协会员工心理契约激励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张烁;中小企业员工心理契约与工作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4 吴艳平;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对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5 罗华;Z公司派遣制员工心理契约的违背及风险防范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6 孙瑞;不同所有制企业员工心理契约差异化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06年
7 赵莹;企业员工心理契约违背研究[D];同济大学;2006年
8 高琛;中小企业基层员工心理契约动态机制实证研究[D];山西师范大学;2012年
9 李静;我国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特点及管理对策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熊壮;劳务派遣员工心理契约结构及相关因素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2年
,本文编号:64685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646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