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中国“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价值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3 13:22

  本文关键词: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中国“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价值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社会有机体理论 “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 实践 价值


【摘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其构建的基础是人类的生产实践活动,在此之上,人类社会各方面之间,通过一系列的密切联系、共同作用、统筹协调,组成有机整体。马克思分析了人类的发展历程,从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演变,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互影响等方面,系统全面的论述了社会有机体理论。社会有机体观点的演变历程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哲学家,认为整个社会的运转就如同是富有生命的“机体”,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广泛的思考,这就是朴素整体社会观。在中世纪,宗教、神灵和上帝主宰西方社会主流思想,大多数学者认为,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生老病死、演变迁移,都是受到无法言说的、违背自然常理的特殊力量的掌控,社会有机体理论也就充满了神奇怪诞的成分。直接导致无法从本质揭示人类历史社会发展的规律。黑格尔、孔德、斯宾塞等近代西方哲学家,建立了全新的探讨方式,这种开创性的探讨人类社会结构、人类社会发展路线的方法,对封建主义、神学起到了很好的反抗作用。因阶级性的桎梏,其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泥潭,不可避免的充斥着机械实用主义,受限于资产阶级的狭隘性。马克思以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为研究分析模型,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以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人类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目标,将人类社会视作相互作用、相互整合的有机统一整体,从而根本上否定了资产阶级学者将人类社会看作是孤立分散的、互不影响的单独个体这一把社会各部分割开来的观点。从这方面讲,社会有机体理论摆脱了机械实用主义的桎梏,彻底的与资本主义持久发展没了关系。社会有机体理论在人类历史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地拓展与延伸,在其发展和完善的过程中,马克思将政治、经济、文化、人口、自然环境等因素作为社会有机体的重要组成。社会有机体理论,阐述了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发展、上层建筑的发展、经济基础的发展以及人类和自然环境之间关系的发展,是研究人类发展的崭新视角与方法指导。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是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结合中国当前实际情况,与时俱进的创新与拓展。“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在坚持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同时,独创性的运用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解读人类的发展、研判人类的发展、预测人类的发展,并以此解决当前发展中的困难。把握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之间的理论渊源,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社会有机体理论 “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 实践 价值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61;A8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引言8-12
  •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8
  • (二)研究文献综述8-11
  • 1.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历史渊源8-9
  • 2.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涵、基本构成要素及其理论特征9
  • 3.马克思社会机体理论对推进“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现实意义9-11
  •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11
  • (四)创新与不足11-12
  • 1.创新点11
  • 2.不足之处11-12
  •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思想渊源12-15
  • (一)古希腊朴素的社会有机体思想12
  • (二)黑格尔辩证法中的有机体思想12-13
  • (三)孔德社会学理论中的有机体思想13
  • (四)斯宾塞的“社会超有机体”理论13-14
  • (五)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确立14-15
  • 二、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中国“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理论根基15-23
  • (一)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基本内涵及主要特征15-20
  • 1.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基本内涵15-17
  • 2.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的主要特征17-20
  • (二)“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内涵及基本特征20-21
  • 1.“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再深化、再拓展20-21
  • 2.“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注重有机整体性21
  • (三)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为中国“五位一体”社会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21-23
  • 1.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是“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理论基石21-22
  • 2.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指导中国“五位一体”总布局22-23
  • 三、中国“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的理论指导23-29
  • (一)经济建设是基础23-24
  • 1.大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23-24
  • 2.增强科技创新驱动发展24
  • (二)“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要坚持以人为本24-25
  • 1.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关键基础24-25
  • 2.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是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保障25
  • (三)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指导“五位一体”总布局建设25-29
  • 1.打造中国特色的社会有机体25-26
  • 2.多措并举,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26-29
  • 结语29-31
  • 参考文献31-35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35-36
  • 致谢3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天琼,贺祥林;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范畴的形成及其意义[J];重庆社会科学;2005年08期

2 刘海龙;;社会有机体理论思考[J];理论与改革;2005年06期

3 高天琼;;关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构成内容的文本分析[J];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6期

4 魏伟;;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意义[J];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5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理论与改革;2007年01期

6 魏伟;;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视阈中的和谐社会构建的路径探讨[J];求实;2007年05期

7 金晓燕;王昌明;;从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透视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J];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04期

8 王浩斌;王飞南;;近年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研究述评[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4期

9 周建超;;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述评[J];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2008年11期

10 侯彦峰;崔剑;;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探析[J];新疆社科论坛;2008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西华;;中国梦和社会系统的涌现机制与和谐社会的非线性构建[A];“历史唯物主义与民族复兴之路”全国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和丽蓉;;和谐社会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关系[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教育——德育论丛(第二辑)[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坚;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迪[N];学习时报;2007年

2 高天琼 贺祥林;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与科学发展观[N];光明日报;2006年

3 殷叙彝;“社会有机体”的思想[N];学习时报;2006年

4 马俊峰;从社会有机体角度理解社会生产力[N];人民日报;2004年

5 北京大学教授 王东;关于科学发展观之哲学基础的几点理解[N];北京日报;2007年

6 马援;让核心价值体系弥补社会裂痕[N];人民日报;2007年

7 王巍;历史唯物主义的核心要义[N];学习时报;2014年

8 杨巧蓉;哲学视野中的和谐社会[N];人民日报;2006年

9 孟庆艳 张涛 张龙海;长期的历史任务 重大的现实课题[N];沈阳日报;2006年

10 邓伟志;和谐不是“无差别境界”[N];学习时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郭继文;文化软实力的历史观阐释[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开鹏;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扬州大学;2010年

2 周雷;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理论及其启示[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3 彭先兵;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新探[D];中共湖南省委党校;2008年

4 张文虎;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天津师范大学;2012年

5 王远方;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实践意义[D];河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赵净琳;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7 田菲菲;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赣南师范学院;2013年

8 李晓庆;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探析[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9 王洪贺;马克思社会有机体思想及其对当代中国现代化的启示[D];福建师范大学;2015年

10 申川;马克思的“社会有机体”思想探析[D];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72527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2527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aad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