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謇与中国近代民间博物馆教育的兴起
本文关键词:张謇与中国近代民间博物馆教育的兴起
更多相关文章: 张謇 南通博物苑 近代中国民间博物馆教育 当代中国博物馆教育
【摘要】:作为清末民初著名的实业家和教育家,张謇曾在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教育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教育理论界已对张謇教育思想做了不少研究,但对张謇率先在近代中国创办民间博物馆教育却尚未予以重视。而当代中国正在鼓励民间力量参与博物馆建设及博物馆教育,正需要张謇那样的有识之士来切实推动。正是从这些学术及现实因素出发,本文选择以张謇与近代中国民间博物馆教育的兴起为题,籍此丰富教育理论界的张謇研究,并为当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提供参考。本文主要采用历史文献分析的研究方法,以张謇创办南通博物苑为基本线索,重点考察张謇为什么会依靠自家力量创办博物馆,他用博物馆来做什么教育,他如何建构博物馆的内在机制以实现自己的教育理想,以及他的博物馆教育开拓努力与中国近代民间博物馆教育兴起有何关联等问题。围绕这些问题展开历史考察后,本文发现,张謇自“维新变法”起形成“教育救国”理想,他在重视发展学校教育之余,还十分重视发展博物馆、图书馆等社会教育,其对博物馆教育功能的理解也超越了此前丁韪良在京师同文馆附设博物馆时的构想,南通博物苑不仅为学校教育提供辅助,而且可以成为独立的博物或自然教育机构和面向社会大众的本国传统文化及现代科学文化教育机构。为充分发挥博物馆的几大教育功能,张謇曾从人才、管理乃至观众教育等层面建构内部运行机制,并从藏品搜集、经费支持、对外宣传等层面努力完善外部支持机制。张謇的上述理论及实践努力不仅促成了近代中国民间博物馆教育在清末时期的兴起,还对民国时期官方博物馆教育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研究张謇通过创办南通博物苑发展博物馆教育,既能凸显张謇在近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史上的尚未被教育理论界重视的先行者角色,而且有益于完善当代中国博物馆教育发展。
【关键词】:张謇 南通博物苑 近代中国民间博物馆教育 当代中国博物馆教育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G266;K25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0
- 导论10-21
- 第一章 清末政治改革与官办博物馆教育21-29
- 第一节 京师同文馆与第一家官办博物馆的设立21-25
- 第二节 “新政”时期官办博物馆教育的搁浅25-29
- 第二章 从“教育救国”到发展民间博物馆教育29-35
- 第一节 “教育救国”理想及最初行动29-31
- 第二节 自主办学与向官方提议发展博物馆教育31-35
- 第三章 南通博物苑的教育功能定位及机制建构35-47
- 第一节 多重的教育功能定位35-38
- 第二节 内部运行机制的实践探索38-42
- 第三节 努力健全外部支持机制42-47
- 第四章 南通博物苑的历史意义与影响47-53
- 第一节 近代民间博物馆教育的兴起47-50
- 第二节 继续推动官方发展博物馆教育50-53
- 结语53-57
- 参考文献57-64
- 后记6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齐吉祥;;试论博物馆教育的主体和客体[J];中国文物科学研究;2006年04期
2 孙婉姝;;博物馆教育功能理念的新探索[J];沧桑;2009年01期
3 刘新;;关于我国博物馆教育的变革[J];文博;1986年06期
4 余玉龙;试析博物馆教育的特性[J];中国博物馆;1988年03期
5 刘新;;论博物馆教育的对象[J];文博;1988年02期
6 王立岩,鲁欣;博物馆教育——持续的挑战[J];中国博物馆;1990年04期
7 郭福祥;谈博物馆教育中的人[J];中国博物馆;1990年04期
8 刘晓晖;;博物馆教育源流新探——兼谈东西方文化观念差异[J];北方文物;1990年03期
9 刘文求;;博物馆教育目的之探讨[J];中国博物馆;1996年01期
10 宋向光;;博物馆教育是贯穿博物馆一切工作的基本主题[J];中国博物馆;1996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火根;;博物馆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A];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上册)[C];2002年
2 于延俊;;浅谈博物馆教育的实效性[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三届学术会议文集[C];2000年
3 石建文;;浅议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创新[A];湖南省博物馆学会2010年会暨博物馆免费开放专题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振清;;从博物馆教育职能谈与学校教学的关系[A];北京博物馆学会首届学术讨论会文集[C];1987年
5 ;第二章 博物馆社会教育的主体和客体[A];博物馆社会教育[C];2006年
6 李萍;高清;;论博物馆教育功能的发挥[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年
7 李红;;练好三项基本功提高县级讲解员水平[A];赣博论坛——博物馆现状与发展前瞻论文集(一)[C];2003年
8 郑智;;博物馆教育漫谈[A];北京博物馆学会第四届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4年
9 黄晨;;创新是博物馆教育服务的强大动力[A];回顾与展望:中国博物馆发展百年——2005年中国博物馆学会学术研讨会文集[C];2005年
10 蓝国英;;浅议博物馆教育活动[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0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卫华;博物馆教育的新思维[N];中国文物报;2011年
2 易明;数字化时代的博物馆教育须转变观念[N];中国文化报;2013年
3 刘卫华;充满活力的博物馆教育[N];中国文物报;2014年
4 陈齐放;博物馆教育的时代命题[N];中国文物报;2007年
5 易运文;免费开放利于博物馆教育功能实现[N];光明日报;2007年
6 许祖华;陕西博物馆教育列入教学计划[N];西部时报;2007年
7 布鲁斯·阿尔什那;艺术博物馆、教育和公众[N];中华读书报;2008年
8 郑文;应将博物馆教育列入国民教育[N];贵阳日报;2009年
9 自庶;加强博物馆教育职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9年
10 本报记者 崔波;规范博物馆教育 为和谐社会服务[N];中国文物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郑奕;博物馆教育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若谷;博物馆与学校合作开展教育活动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2 高汀杨;论博物馆教育功能优化[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3 黄旭茹;博物馆教育活动管理研究[D];华侨大学;2015年
4 黄丹萍;素质教育理念下博物馆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有机结合[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6年
5 王丽丽;上海地区博物馆教育研究(1980—2015)[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6 金晶;张謇与中国近代民间博物馆教育的兴起[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7 李初一;高校博物馆教育功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0年
8 张曦;英国博物馆教育的初步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9 冯丽娜;试论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发展[D];内蒙古大学;2012年
10 徐俐媛;智能手机应用与博物馆教育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7365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365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