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政治经济论文 >

受贿罪主体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25 13:24

  本文关键词:受贿罪主体实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受贿罪 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 认定


【摘要】:受贿罪是我国司法实践中常见、多发罪,也一直是我国反腐败领域重点打击的对象。通过对搜集的1000份判决文书进行整理,关于被告人是否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在公诉机关、审判机关和辩护人认定上产生争议的就接近200个,占比接近20%。其中,争议案件最多的集中在被告人在国有独资企业、国有控股、参股企业任职,还有私营企业中受国家委派的人员身份的认定上。在是否为国家工作人员,是构成受贿罪还是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的问题上,成为争议焦点。目前,由于政治经济体制的深化改革,机关和经济组织人员之间互动频繁,传统意义上的国家工作人员的性质发生了较大变化,导致受贿罪主体范围一直处于不确定的状态中,无论从司法实践工作,还是从刑事立法完善的角度来看,究竟如何把握具体范围,都是相当复杂的问题。通过分析,明确判定犯罪嫌疑人是否属于国家机关或企事业单位委派至非国有企业或社会团体的人员,并以此分析是否属于合法有效的委派,从而准确把握接受委派而成为国家工作人员这一个认定标准;对于从事公务活动,只要是从事公务的行为事实上存在,那么就算是非法获得的相关身份而从事公务,也不影响在认定受贿罪时其具有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身份;对于聘用制人员的身份认定,以明确其是否从事公务且处于领导地位来界定其是否属于受贿罪中的国家工作人员,而不能以是否属于国家在编人员来判定其身份。
【关键词】:受贿罪 主体 国家工作人员 认定
【学位授予单位】:南昌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D924.392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7
  • 第1章 引言7-9
  • 第2章 受贿罪主体样本分析说明9-13
  • 2.1 样本来源9
  • 2.2 采集样本原则9
  • 2.3 概括分析9-10
  • 2.4 案例(1000个)起诉罪名分布10
  • 2.5 受贿罪案件(836个)主体分布情况10-11
  • 2.6 检察院以受贿罪起诉的案件11
  • 2.7 检察院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起诉案件11
  • 2.8 辩护人以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辩护的案件11-12
  • 2.9 数据分析总结12-13
  • 第3章“从事公务”的认定13-23
  • 3.1 刑事审判中的分歧意见13-14
  • 3.1.1 从事公务的形式13-14
  • 3.1.2 从事公务的对象14
  • 3.2“从事公务”的含义14-18
  • 3.2.1 从事公务即从事国家事务15-16
  • 3.2.2 从事公务即从事管理事务16-17
  • 3.2.3 从事公务即从事职权事务17-18
  • 3.3 国有公司中从事公务人员理论争议18-19
  • 3.4“从事公务”的自我理解19-23
  • 第4章“委派”的认定23-37
  • 4.1 刑事审判中的分歧意见23-25
  • 4.1.1 委派从事的工作23-24
  • 4.1.2 委派的形式24
  • 4.1.3“二次委派”的争议24-25
  • 4.2“委派”的理论争议25-28
  • 4.3 被委派人员从事的工作28-29
  • 4.4“二次委派”之理论争议29-33
  • 4.4.1 对“双重身份”的认定30
  • 4.4.2“二次委派”的解释30-32
  • 4.4.3 对于《两高意见》的评析32-33
  • 4.5“委派”的自我理解33-37
  • 第5章“聘用制”人员的身份认定37-42
  • 5.1 刑事审判中的分歧意见37-38
  • 5.2“聘用制”人员的身份认定38-39
  • 5.3 国家工作人员的判定标准不以是否“在编”为要件39-40
  • 5.4“聘用”的自我理解40-42
  • 第6章 结语42-44
  • 致谢44-45
  • 参考文献45-4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艳华;;浅析我国受贿罪主体的扩大[J];法制与社会;2009年31期

2 李北京;;受贿罪主体问题初探——兼评《刑法修正案(七)》第十三条[J];法制与社会;2010年03期

3 唐周绍;龚培华;;受贿罪主体研究[J];检察理论研究;1993年03期

4 姜丹;受贿罪主体与国企管理人员[J];中国刑事法杂志;2000年03期

5 张复友;商业受贿罪主体的界定[J];中国律师;2002年02期

6 孟庆华;受贿罪主体构成中的几个问题探讨[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7 郑侠;受贿罪主体若干问题的探讨——兼论《刑法》第93条[J];法学杂志;2005年01期

8 胡雪萍;;受贿罪主体疑难问题探讨[J];社会科学论坛(学术研究卷);2007年02期

9 陶峰;;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的界定[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6期

10 姜晶;;受贿罪主体认定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法商论丛;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本报记者 张仁平邋通讯员 黄苑芳;“符合受贿罪主体特征,证据呢?”[N];检察日报;2008年

2 本报记者 党小学 通讯员 武伶;记者,能否成为受贿罪主体[N];检察日报;2009年

3 陈军 季琴(作者单位:泰兴市检察院);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主体亟须补充[N];江苏法制报;2006年

4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 黄福涛;领导专职司机属于受贿罪主体[N];检察日报;2012年

5 本报记者  盖东海;反商业贿赂风暴蓄势而发[N];消费日报;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辉平;公务受贿罪主体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6年

2 刘沛;受贿罪主体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3 卢t,

本文编号:736999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engzhijingjixuelunwen/736999.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42e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