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RITIC-DEA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及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本文关键词:基于CRITIC-DEA的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模型及评价——以四川省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CRITIC-DEA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摘要】:通过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相互作用分析,构建CRITIC值为权重系数的DEA协同发展模型,以2003~2012年四川省区域物流和区域经济发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省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效度分两个阶段,2002~2008年较为平稳,2009~2012年有逐渐下降趋势,政府应注重加强产业集群培育和物流产业联动等方面的建设和投入。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关键词】: CRITIC-DEA 区域物流 区域经济 协同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1103149) 四川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4ZR0048) 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培养资金资助项目(川财社[2012]319号) 成都社会科学学术年会重大招标课题(SKNHR13-05)
【分类号】:F127;F259.27;F224
【正文快照】: 引言在现代经济中,区域物流的发展已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区域物流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潜力和在全国区域分工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同时区域经济的发展也会带动物流需求的增加和物流产业的发展,两者在协同发展中相互适应、相互影响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陶长琪;陈文华;林龙辉;;我国产业组织演变协同度的实证分析——以企业融合背景下的我国IT产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2 贺玉德;马祖军;;产业转移下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同度分析——基于四川省的实证研究[J];管理现代化;2014年01期
3 王昆,宋海洲;三种客观权重赋权法的比较分析[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3年06期
4 崔晓迪;;区域物流供需耦合系统的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19期
5 张毅;陈圻;;中国区域物流业与经济发展协调度研究——基于复合系统模型与30个省区面板数据[J];软科学;2010年12期
6 李全喜;金凤花;孙磐石;;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典型相关分析——基于全国面板数据[J];软科学;2010年12期
7 穆东;杜志平;;资源型区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5年05期
8 王圣云;沈玉芳;;我国省级区域物流竞争力评价及特征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7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志斌;杨晓伟;;基于组合权物元分析模型的地下水水质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12年01期
2 陈有孝;林晓言;;国土开发型铁路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确定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4期
3 刘奕;贾元华;石良清;;基于DEA模型的区域高速公路社会经济适应性评价方法研究[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7年03期
4 傅春;林永钦;谢莉芳;;资源型城市协调发展评价研究——以萍乡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10期
5 向红艳;肖盛燮;;模糊数学方法在交通流预测评价中的应用[J];重庆交通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6 何海鹰;曾胜;赵健;;基于多因素线性模型的项目级路面养护目标确定方法[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4期
7 徐晔;陶长琪;;IT企业的自组织协同机制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10期
8 熊崇俊;宁宣熙;潘颖莉;;中国综合交通各运输方式协调发展评价研究[J];系统工程;2006年06期
9 靳景玉;刘朝明;;基于协同理论的城市联盟动力机制[J];系统工程;2006年10期
10 庄宇;李庆果;;区域生态环境经济效率的数据包络分析[J];工业工程;2008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希锦;叶宏;邓新华;方自力;;基于熵值法的环境科技能力综合评价研究[A];四川省环境科学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2 郭存芝;罗琳琳;;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基于面板数据模型[A];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专刊——2013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一)[C];2013年
3 邵挺;崔凡;范英;许庆;;土地利用效率、省际差异与异地占补平衡[A];经济学(季刊)第10卷第3期[C];2011年
4 朱海;张红梅;龚学文;江丽文;;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研究[A];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的信息技术--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年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金凤花;区域物流场的场效应测度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尹明;汽车产业成长影响变量的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3 王书齐;可变模糊集多属性决策理论在大型编队防空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4 夏伟怀;铁路物流资源整合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5 孙加韬;中国海陆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6 张中文;现代粮食物流协同体系及机制建设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7 田刚;中国物流业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及其地区差异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8 胡静;湖北西部地区区域发展战略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杨玉珍;区域EEES耦合系统演化机理与协同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宋刚;中国技术管理学科演进发展状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毓芳;人的全面发展评价模型及辽宁省实证[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孙丽果;南京市物流产业竞争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3 李广文;“双三角洲”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4 杨雪;大型铁路客运枢纽站应急疏散评价模型与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5 蒋雯;省级环境绩效评估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6 罗新伟;区域物流与TFP[D];浙江工商大学;2010年
7 董秀月;基于复杂系统理论的区域物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8 董玉娜;交通运输系统与物流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年
9 王能洲;长三角区域物流发展态势与空间布局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磊;山西省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太原科技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玉民,李旭宏,毛海军,顾志康;主成分聚类分析在省域物流规划中的应用[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2 穆东,任一鑫;矿产资源行业可持续发展的科技对策研究[J];地质与勘探;2001年02期
3 汪波,杨天剑,赵艳彬;区域物流发展水平的综合评价[J];工业工程;2005年01期
4 郗英,胡剑芬;企业生存系统的协调模型研究[J];工业工程;2005年02期
5 徐浩鸣,徐建中,康姝丽;中国国有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系统协同度模型及实证分析[J];工业技术经济;2003年02期
6 刘国新,孙春梅,罗险峰;武汉地区物流业发展水平综合评价[J];工业技术经济;2004年02期
7 刘南;李燕;;现代物流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基于浙江省的实证分析[J];管理工程学报;2007年01期
8 陶长琪;陈文华;林龙辉;;我国产业组织演变协同度的实证分析——以企业融合背景下的我国IT产业为例[J];管理世界;2007年12期
9 钱晓英;马传秀;;物流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协整性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4期
10 王文斌,马祖军,武振业;现代物流业与区域经济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02年01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章志刚;现代物流与城市群经济协调发展研究[D];复旦大学;2005年
2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1998年
3 耿勇;物流基础设施网络规模确定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安庞;关于推进区域经济民营化的实践与思考[J];前进;2001年12期
2 魏杰;区域经济的发展及其协调[J];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79期
3 理评;;区域经济如何协调发展[J];决策与信息(财经观察);2005年03期
4 董玉明,段浩;论宏观调控法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科学调整[J];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年03期
5 贺源;;论区域经济与现代物流的关系[J];财政监督;2006年04期
6 李娟;;政府在区域经济合作中的作用[J];科技与管理;2007年04期
7 高海生;傅军栋;;区域经济发展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及对策[J];教育学术月刊;2008年05期
8 谷国锋;;基于动力系统模型的区域经济发展机制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8年08期
9 詹展鹏;;试论总部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J];经营管理者;2011年12期
10 张立;李轶娜;;区域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J];电力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来永钧;孙玉亭;王修鹏;;标准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研究[A];2012年度标准化学术研究论文集[C];2012年
2 邓全富;;风险投资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以上海地区为例[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3 李劲夫;;打造生态品牌做 活“水”字文章——洞庭湖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模式研究[A];2010洞庭湖发展论坛文集[C];2010年
4 杨莉;;区域经济网络系统的优化研究[A];2006全国复杂网络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5 钱方明;;开放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机制:理论与实证[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6 李玉江;陈培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7 刘刚;周静;邹飞燕;;湖北城乡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协调性研究[A];首届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7年
8 袁建国;;区域经济发展与廊坊城市定位问题[A];京津廊都市区跨越式发展与廊坊功能再定位——第八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廊坊区位优势 与对接高端城市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梁瑞颖;;坚持科学发展物流 推进区域经济发展[A];北部湾国际商贸物流发展研究: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商贸物流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物流所;张文杰;;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A];首届中国物流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晓琴;区域经济合作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N];中国审计报;2005年
2 黄庭满;格局之变:从省份经济走向区域经济[N];国际商报;2005年
3 陈孟平;强化区域经济 淡化区或经济[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
4 本版编辑 徐一帆 滕卫平 宋恩华 连辑 刘应力 冯并 潘建成 王秉科 刘伟 刘福垣 张可云 王海臣;推动区域经济合作实现新突破[N];经济日报;2006年
5 胡建森;发展区域经济应注重联合与协作[N];新乡日报;2006年
6 秦岭 整理;国家统计局“把脉”我国区域经济发展[N];中华建筑报;2006年
7 徐帮清邋斯尚茂;区域经济 城镇建设“动力芯”[N];中国建设报;2008年
8 王立彬;区域经济:迎来新一轮“雁阵起飞”[N];新华每日电讯;2005年
9 ;服务增效 铺设区域经济发展后劲之路[N];西安日报;2010年
10 丁海军;中国区域经济:走进协同发展新时期[N];河北经济日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郝玉龙;区域经济元竞合关系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2 庞敦之;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指标体系及优化方案设计[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3 张唯实;软投入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比较研究[D];兰州大学;2012年
4 郭本海;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高能效实现机制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
5 李琳;科技投入、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作用机理及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6 王莉茗;投资银行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聚华;区域经济非均衡状态下的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8 张秋利;第三产业发展对资源型区域经济转型的促进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9 陈丽荣;中国林业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及影响因素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10 金影子;区域经济发展与财税金融政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杰;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公共治理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0年
2 刘佳奇;基于格兰杰因果检验的电信业与区域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3 彭磊义;浙江省区域经济与饭店业耦合协调发展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胡广运;我国税收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证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5 吴义能;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6年
6 万长华;区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6年
7 张蒲香;区域文化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D];湘潭大学;2010年
8 谢伟杰;基于系统动力学的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互动关系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年
9 方家强;欠发达地区区域物流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D];兰州大学;2012年
10 李娜;区域经济、企业业绩间的相互影响与价格模型的拓展研究[D];华侨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01138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11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