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1 10:40

  本文关键词: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城市群 科技 协同创新


【摘要】:由于当前京津冀区域内部科技要素分布极为不均,科技合作的体制机制和政策协同不完善,促进创新资源整合的一体化要素市场不活跃,区域内部创新资源配置落差较大等原因,致使区域科技创新的联系和协作程度较低。对此,研究提出建立京津冀跨区域科技合作与协调机制,联合共建一批协同创新示范基地,统筹加强区域科技人才的联合培养与双向交流,积极推动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以及整合财税、金融等政策手段,合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等对策建议。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北京东方硅谷科技开发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关键词】京津冀 城市群 科技 协同创新
【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第54批面上项目:“以城市创新提升城镇化发展效率研究”(2013M541114) 北京市科委项目“以首都创新圈引领首都经济圈,建设京津冀创新共同体”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1京津冀城市群科技协同创新的基础能力分析1.1科技人力资源配置情况(1)科技人才数量及结构。截止2012年底,京津冀地区万人RD人员数53.27人,略低于长三角的59.34人和珠三角的59.38人;其中,北京的万人RD人员数远高于天津和河北之和,是河北省的9倍多(见表1)。从科技人才结构来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志华;李林;姜郁文;;我国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及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4年06期

2 张淑莲;胡丹;高素英;刘建朝;;京津冀高新技术产业协同创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1年06期

3 何恬;刘娟;;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建设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年20期

4 张亚明;刘海鸥;;协同创新博弈观的京津冀科技资源共享模型与策略[J];中国科技论坛;2014年0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任保平;韩璐;;中国经济增长新红利空间的创造:机制、源泉与路径选择[J];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03期

2 刘银良;;美国专利制度演化掠影——1980年纪略[J];北大法律评论;2013年02期

3 杜平;;制造业部门技术水平比较研究——基于浙江地区与国内外制造业的分析比较[J];科技和产业;2014年03期

4 黄斌;;江苏省技术转移体系的建设与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4年08期

5 刘蕾;;后ECFA时代海峡两岸专利合作对策研究[J];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2014年03期

6 王君;;京津冀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基于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J];当代经济;2014年16期

7 陈喜乐;朱本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协调发展策略[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5期

8 杨文;吴雅瑜;;福建省林产加工业技术创新协同度的实证研究[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12期

9 彭珊;朱枫;;贵州省科技创新状况及对策探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5年03期

10 石宝峰;孟斌;王静;;基于矩阵距离修正Topsis的动态赋权方法[J];系统工程;201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慧;刘宝;;企业协同创新对经营绩效的影响研究[A];第九届(2014)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与决策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14年

2 尤芳湖;周勇;;山东省科技实力综合评价研究[A];第一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3 郭巍;宋英杰;赵彬;;京津冀一体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分析[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1辑[C];2014年

4 金福子;高金;;学习型区域视角下京津冀跨越式协同发展研究[A];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论丛2015卷第1辑[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谢廷宇;全球生产网络下当地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机制[D];暨南大学;2011年

2 何菊莲;人力资本价值提升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作用及其实现机制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3 刘丽萍;复杂系统环境下中国企业合作创新系统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2年

4 王莉;我国体育企业资本扩张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连建新;跨区域产业技术联盟与企业创新绩效关系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6 刘建朝;京津冀城市群产业优化与城市进化协调发展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7 张国梁;中国有色金属工业节能潜力与碳排放研究[D];厦门大学;2014年

8 贾鹏;机械产品研发项目的进度计划管理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9 梁尔昂;中小企业成长的财务基因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赵昱;创新资源国际流动格局、过程及对中国自主创新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晓波;国家创新体系相关问题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11年

2 孙雪;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引进与创新能力分析[D];天津商业大学;2011年

3 刘达;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政法大学;2011年

4 黄菊萍;基于DEA模型下的江西省政府科技投入绩效评价[D];江西财经大学;2012年

5 陈代奎;科技进步与循环经济发展的互动关系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

6 杜彦艳;建筑业技术创新的影响因素及地区差异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年

7 张虹;北京与上海科技创新功能发展对比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年

8 王阅;辽宁省高技术产业协同创新能力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9 张艳;协同视角下的山东省产业集聚效应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3年

10 付敏;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中的政府决策职能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乔金杰;赵秋莲;;农业技术创新主体协同绩效分析及主体确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8期

2 张翠华;周红;赵淼;常广庶;;供应链协同绩效评价及其应用[J];东北大学学报;2006年06期

3 鲁淑华;;我国产学研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研究);2011年01期

4 林健;范佳凤;;集群企业协同创新的智猪博弈恶化及治理[J];系统工程;2006年04期

5 张爱琴;陈红;;产学研知识创新网络的协同创新评价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4期

6 柯飞帆;宁宣熙;;基于神经网络的合作企业资源协同评价的研究[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6年01期

7 葛慧丽;;科技资源共享活动中的政府作用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24期

8 万幼清;邓明然;;基于知识视角的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绩效分析[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4期

9 张钢,陈劲,许庆瑞;技术、组织与文化的协同创新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1997年02期

10 许庆瑞;朱凌;王方瑞;;从研发—营销的整合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的协同[J];科研管理;2006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申维辰;把晋中建成新型城市群和文化旅游区[J];前进;2000年08期

2 徐琴;;城市价值观和人类社会发展观的对应演进——兼论可持续的城市发展战略[J];未来与发展;2000年06期

3 韩洁;我国形成三大城市群[J];中国建设信息;2003年01期

4 ;中国五大地区性城市群比较[J];领导决策信息;2003年41期

5 仇保兴;政府如何有效地经营城市[J];西部大开发;2003年01期

6 ;背景链接:世界五大城市群[J];中国城市经济;2003年09期

7 张文忠;第三只眼睛看中国大城市群的发展——评周牧之《鼎——托起中国的大城市群》[J];地理研究;2004年03期

8 钮德明;我为什么积极参与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的筹建[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4期

9 刘勇;充分发挥武汉市及武汉城市群在中部崛起中的龙头带动作用[J];学习与实践;2004年05期

10 ;城市聚焦[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4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清平;;建设沿海城市群是广西重要的增长极[A];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学术研讨会论文选辑(2002—2004)[C];2002年

2 郭省;;精心构筑以石家庄为龙头的冀南城市群 为建设沿海强省发力领跑[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3 饶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协调发展[A];湖南省经济学学会年会暨科学发展观与湖南经济协调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4 周琳;魏溯华;姜迎;;城市群推动辽宁城乡经济中的发展[A];科学发展与社会责任(B卷)——第五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文集[C];2008年

5 贺素莲;;紧凑理念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网络布局[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叶奇;陈文海;;大长株潭、“3+5”城市群的一体化规划与发展共赢[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7 陈群元;尹长林;;我国城市群不协调发展现象的探析[A];2010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10年

8 高惠瑛;冯启民;贾婧;;城市群交通安全应急系统研究[A];科技、工程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中国科协第五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9 王发曾;刘静玉;;我国城市群整合发展的基础与实践[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程成;;对武汉城市圈的现状分析及政策建议[A];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8年哲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郁鸿胜;城市群制度创新之重点[N];国际金融报;2004年

2 本报记者 阴雪;“反竞争”的城市群[N];21世纪经济报道;2005年

3 郁鸿胜;城市群竞争力决定中国发展未来[N];文汇报;2006年

4 佚名;对美国城市规划的认识与思考[N];建筑时报;2008年

5 程小旭 胡亮;城市群如何成为拉动内需的新增长极[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6 记者 徐和平;三市长展望“宜荆荆”城市群[N];湖北日报;2010年

7 本报记者 宋广玉;城市新“型态”的五大突破口[N];南京日报;2010年

8 宋时飞;在城市中发现美创造美[N];中国经济导报;2010年

9 上海社科院城市化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郁鸿胜;科学规划上海市域城市群[N];解放日报;2010年

10 实习记者 张烨;城市,如何让生活更美好[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长株潭城市群社区休闲体育设施现状及需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春雷;城市群视阈下“联合政府”内的合作方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6年

3 白晨曦;智慧城市的本质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4 吴朋珊;当城市遇见微电影—城市微电影发展现状研究[D];南昌大学;2014年

5 钟绵生;山东省东部城市群研究[D];西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乐;长株潭城市群用地扩展与用地经济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

7 高红丽;成渝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评价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8 陈冠华;北京城市生活垃圾状况预测及效益评价[D];北方工业大学;2009年

9 张荣;环京津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发展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程馨;武汉城市圈产业一体化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120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120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22d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