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中国直辖市_上海是中国经济特区_《长江大学》2012年硕士论文

发布时间:2016-08-23 20:21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长江大学》 2012年

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

何勇钦  

【摘要】: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在中国创办经.济特区,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产物,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邓小平的.倡导,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顺应世界政治经济形势.发展的趋势,在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中国经济.特区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息息相关。经济特区30年发展的历史,为全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做出了重要贡献。经济特区的创办与建设,既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成果,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进行的一个伟大创举。 首先,中国为什么要兴建经济特区?中国兴建经济特区的缘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经济特区是实现“一国两制”的桥梁纽带,促进祖国统一,实现香港、澳门的早.日回归和海峡两岸的早日统一,是中国政府始终不渝的目标,在深圳、珠海和厦门等地设立经济特区,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从服务于祖国统一这一大目标出发的。第二,作为改革开放政策的试验田,避免在全国政策失误从而带来社会动荡,降低风险成本,获得成功经验进行推广。第三,借鉴外国经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吸收和借鉴外国文明成果的同时,大胆地加以创造,提高技术水平来快速的促进经济的发展。第四,利用沿海区域地理优势和华侨的投资,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创造就业机会。第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走向实践的起点,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兴建中国特区是其实践的表现形式。 总结了中国特区的发展建设历史进程和成就,特区发展已经风风雨雨走过了三十年,在党和政府的英明领导下,经过特区人民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奋斗,取得了与世瞩目的辉煌成就,经济特区还展现了其巨大的历史作用。而且,和国外经济特区的作了简要的比较。 其次,分析了中国特区发展的成功经验与教训。中国特区30年的历程与实践成功的重要经验对于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典型的示范意义,30年来积累的经验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宝贵的精神财富。第一,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坚持实现科学发展。第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是特区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根本经验。第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弘扬特区创新精神,也是成功的重要经验。第四,改革是推进经济特区发展的强大动力,改革是经济特区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源。第五,实行人才立区,吸引全国及海内外优秀人才来开发特区。特区之所以发展得这么快,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汇聚到特区共同推动的,是一条很重要的经验。 但是繁荣的背后也有应该汲取的深刻教训,一是经济增长模式单一,过于依赖出口型的经济模式,缺乏长久持续的发展动力,在这次世界性的金融危机面前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来,过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还不完备,精神文明建设的滞后,现代社会信用体系的缺失,出现违背社会主义价值观的行为和严重的经济犯罪,不利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和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最后,没有做到兼顾协调全面发展,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没有做到经济和自然环境的和谐协调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相对滞后,医疗和住房保障还没达到人民的期望,没有做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还有,产业工人工资待遇过低,应该正确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最后,总结中国特区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借鉴学习西方的先进成功经验,探求中国特区建设的未来发展方向,应该转变出口型的经济增长模式,改变过于依赖国外市场,降低经济发展的风险。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努力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特区。不断创新,建立创新型特区,经济建设以自由贸易区为目标方向。政治上,发展民主,健全法制,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成为中国政治改革的先锋带头人,构建一个高效廉洁的服务型特区政府。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长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127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罗清和;加入WTO后我国经济特区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先俊;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执政党建设的理论创新[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4期

2 李方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特点[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3 杨俊;论教育效率与教育公平的协调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05期

4 刘健儿;教育公正刍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5年01期

5 李祥,杨凤春;共同富裕释义[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6 陶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与减轻农民负担[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年02期

7 张书林;近年来党内民主问题研究综述[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5期

8 潘菁;国际服务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9 刘艳;高兴民;;农地制度中的公平与效率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5年12期

10 危旭芳,郑志国;服务贸易对我国GDP增长贡献的实证研究[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文丽;;关于进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两点思考[A];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努力增强高校创新与服务能力——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8年

2 张寿春;金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指针——“社会主义本质论”的创立和发展及其历史地位[A];当代中国研究所第三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张新华;;《论十大关系》的文本解读及相关文献的比较研究[A];毛泽东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第六届国史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4 陈永国;;建设沿海经济隆起带的理论思考[A];“科学发展观与沿海经济”高层论坛暨省专家献策服务团换届大会论文集[C];2007年

5 胡元聪;;从权利与义务平衡的角度解决我国的“三农”问题[A];2005年中国农业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5年

6 罗忠敏;;割除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毒瘤——学习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反腐倡廉的论述[A];中国现代化与西部大开发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0年

7 吴传清;;区域产业集群品牌的术语、权属和商标保护模式分析[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暨“全球化与中国区域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李建国;;弘扬西柏坡精神 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A];继承·创新·发展——西柏坡精神研究文集[C];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波;治安社会化思想与模式[D];中共中央党校;2002年

2 张大伟;私营企业主的成长历程[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0年

3 刘仁伍;区域金融结构和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证研究[D];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2001年

4 娄立志;论目前我国教育的主导价值[D];华东师范大学;2001年

5 张曙霄;中国对外贸易结构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年

6 王关义;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7 王宝莅;断了线的等价交换?!——合同的伦理分析[D];中国政法大学;2003年

8 黄先海;蛙跳型经济增长[D];复旦大学;2003年

9 陈冬梅;保障利益论[D];复旦大学;2003年

10 杨联明;《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定》法律制度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庆华;市场经济的道德性思考[D];天津师范大学;2001年

2 张中;论刑事证据展示[D];中国政法大学;2001年

3 宋婕;我国外贸核心竞争力分析[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4 吴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及其政策选择[D];南京师范大学;2002年

5 东梅;国营专业外贸公司的战略转型研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2年

6 贺红权;我国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经济分析与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2年

7 史峰;论新世纪人民军队建设[D];华中师范大学;2002年

8 张文;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文化建设的进程与思考[D];中共中央党校;2003年

9 余鸿芳;世界贸易组织贸易技术壁垒及其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3年

10 周莹玉;比较优势与中国经济增长[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高红;深圳物流业发展与对策分析[J];经济地理;2004年01期

2 汪永成;新世纪中国共产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环境背景分析[J];理论与改革;2004年05期

3 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发展中的理论问题[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年03期

4 杨团;;中国社会政策演进、焦点与建构[J];学习与实践;2006年11期

5 王乐夫,,唐兴霖;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年04期

6 陈振明;薛澜;;中国公共管理理论研究的重点领域和主题[J];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03期

7 高小平;沈荣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回顾总结与前瞻思路[J];中国行政管理;2006年0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牧野;总结经验 继续前进——广东省第二次特区经济学术讨论会闭幕词[J];南方经济;1986年02期

2 何佳声;经济特区建设从实践到认识的飞跃[J];特区经济;1988年06期

3 吕凡;;国外管理经济特区的十条经验[J];经济管理;1984年10期

4 曾牧野;再接再励把经济特区建设推向新的发展阶段——在经济特区创办十周年理论研讨会上的“小结”报告[J];南方经济;1991年01期

5 黄泰和;继续开创特区建设的新局面[J];瞭望;1996年03期

6 李植斌;邓小平的特区建设思想[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02期

7 李建民;;俄罗斯大搞经济特区[J];世界知识;2006年04期

8 陈必生;我国特区经济性质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经济特区问题探索》一书评介[J];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1982年06期

9 彭隆辉;论邓小平的特区建设思想[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02期

10 钟坚;深圳特区实践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J];特区理论与实践;1999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百川;;设立和发展经济特区是邓小平改革开放思想的重要内容[A];’93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术报告会论文集[C];1993年

2 刘琳;;中国经济特区的历程及历史性贡献[A];五十年社会变迁与中国现代化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9年

3 吴克辉;;广东经济特区建设的历程及基本经验[A];中国共产党与现代中国[C];2001年

4 刘正英;黄顺通;;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A];毛泽东邓小平与现代中国——中国现代史学会与中共永定县委、永定县人民政府联合召开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00周年暨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学术讨论会重要讲话与论文选集[C];1993年

5 李秀记;;邓小平创办经济特区思想在厦门经济特区的成功实践[A];中国管理科学文献[C];2008年

6 陶一桃;金传;;经济特区与中国道路[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7 詹长智;;从试验到示范:入世是经济特区发展的新起点[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陈红泉;;东亚—非洲经济特区和竞争性产业集群南南合作经验交流中国片区会议综述[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0年期 总第3期)[C];2011年

9 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的新鲜使命——从“中国”经济特区走向“世界”经济特区[A];2001中国经济特区论坛:WTO与特区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10 颜家安;颜敏;;从经济特区到生态特区——海南特区发展面临的第二次历史性抉择[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贺耀敏;[N];中华读书报;2010年

2 本报驻广东记者 林金华;[N];中国文化报;2009年

3 记者 杨伟伟;[N];人民政协报;2006年

4 本刊编辑部;[N];检察日报;2010年

5 李凯 林馥盛;[N];汕头日报;2011年

6 贾庆林;[N];福建日报;2006年

7 翟朝辉;[N];经济日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黄超;[N];南方日报;2008年

9 本报记者 陈炳山;[N];新华日报;2010年

10 陈健 陈洪镔;[N];汕头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关义;中国五大经济特区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李长虹;论科技工业园区[D];四川大学;2003年

3 李军晓;先行一步[D];中共中央党校;2007年

4 詹文渊;两岸投资环境及产业升级发展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5 李芳;财产权利、制度变迁与国家成长[D];华中师范大学;2008年

6 高同彪;中国经济市场化改革的区域效应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7 陈继杰;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溢出效应研究[D];浙江大学;2006年

8 王诚;改革中的先行先试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9年

9 于畅;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10 薛立强;授权体制:改革时期政府间纵向关系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勇钦;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D];长江大学;2012年

2 孟俊成;特区示范型制度变迁[D];山东大学;2012年

3 王锐;新疆喀什经济特区产业结构调整的研究[D];新疆大学;2012年

4 任湘娟;关于建立中俄珲春哈桑跨境经济特区的可行性及法律基础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杨颂;深圳特区扩大背景下的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2年

6 李怀建;从经济特区到特大城市——深圳城市发展历程研究[D];暨南大学;2004年

7 夏晶晶;菲律宾产业集群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8 刘靖;我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中的投融资模式探讨[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9 王珊;深圳经济开发区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及实证研究[D];湘潭大学;2006年

10 丁元梅;中朝经贸合作现状与对策研究[D];暨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经济特区的回顾与展望,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144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144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13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