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统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0:33

  本文关键词:我国城镇化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统计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摘要】: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在当前错综复杂的世界经济形势下,只有真正扩大本国内需,才能从根本上改善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质量,而城镇化正是带动国内需求,促进经济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同时应当注意的是,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城镇化和经济增长长期以来存在着发展不均衡的问题,制约着我国经济发展增速和结构转型,因此从空间角度研究城镇化因素及其对拉动内需和经济发展的作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首先从理论上介绍了城镇化科学内涵,特别是如何正确理解现阶段国家所提出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在此基础上从需求角度对城镇化拉动经济总量增长和改善经济结构的作用机制进行详细阐述,指出我国城镇化进程中所蕴含的消费投资需求潜力将为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驱动力量。理论分析之后建立了涵盖城镇化人口规模、经济发展、生活质量、生态环境四个维度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测算全国各省份城镇化水平综合得分;从消费和投资的总量、结构以及产业构成等方面对改革开放至今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考虑到以往研究中忽视经济变量存在的空间关联效应,从而可能造成研究结果的偏误,因此作者对2005-2013年城镇化、消费、投资、经济水平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检验,证实均存在显著的区域聚集效应,体现为东部沿海省份尤其是京津、江浙沪地区呈现高水平聚集,而西部省份则属于低水平聚集。之后建立了城镇化因素影响经济增长的空间滞后模型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城镇人口比重的上升对经济发展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这种正效应呈现递减趋势,现阶段消费是扩大内需最根本的动力,投资的作用要弱于消费对经济发展的驱动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论从空间效应、消费因素、投资因素、人口规模和政府作用等角度对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提出合理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 经济增长 空间计量
【学位授予单位】:暨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99.21;F124.1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绪论8-16
  • 1.1 研究背景8-9
  • 1.2 研究意义9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9-12
  • 1.3.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0-12
  • 1.4 论文结构及技术路线12-14
  • 1.4.1 论文结构12-14
  • 1.4.2 技术路线14
  • 1.5 创新之处14-16
  • 2.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相关理论基础16-22
  • 2.1 城镇化理论基础16-19
  • 2.1.1 城镇化内涵及测度16-17
  • 2.1.2 世界城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17-19
  • 2.2 城镇化影响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19-22
  • 2.2.1 城镇消费推动经济发展19-20
  • 2.2.2 城镇投资促进经济增长20-21
  • 2.2.3 城镇化有利于优化产业结构21-22
  • 3.我国城镇化与经济增长发展进程统计分析22-34
  • 3.1 我国城镇化水平发展进程分析22-27
  • 3.1.1 指标及数据说明22-25
  • 3.1.2 对城镇化水平的综合评价25-27
  • 3.2 我国经济发展进程分析27-34
  • 3.2.1 需求格局发展变化分析27-30
  • 3.2.2 产业结构分析30-34
  • 4.我国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效应分析34-44
  • 4.1 空间关联效应介绍34-37
  • 4.1.1 空间效应34-35
  • 4.1.2 空间自相关检验35-37
  • 4.2 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全局空间关联分析37-39
  • 4.2.1 城镇化全局自相关分析37-38
  • 4.2.2 经济水平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38-39
  • 4.3 城镇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局部空间关联分析39-44
  • 4.3.1 城镇化局部自相关分析39-40
  • 4.3.2 经济水平局部自相关分析40-44
  • 5.我国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44-52
  • 5.1 空间计量模型介绍44-45
  • 5.1.1 空间计量模型类别44
  • 5.1.2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估计44
  • 5.1.3 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检验与选取44-45
  • 5.2 城镇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空间计量实证分析45-52
  • 5.2.1 数据说明与变量选取45-46
  • 5.2.2 模型估计及结果解释46-52
  • 6.总结与展望52-56
  • 6.1 主要结论52-53
  • 6.2 政策启示53-54
  • 6.3 不足及展望54-56
  • 参考文献56-60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清单60-61
  • 致谢61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昌;程开明;;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动态计量分析[J];财经研究;2006年09期

2 柳思维;徐志耀;唐红涛;;基于空间计量方法的城镇化动力实证研究——以环洞庭湖区域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12年04期

3 徐雪梅,王燕;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4年02期

4 杨开忠;中国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与概念模型[J];城市问题;2001年03期

5 彭立;刘邵权;;川滇黔接壤地区城镇化空间特征及驱动力分析[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4期

6 蓝庆新;陈超凡;;新型城镇化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了吗?——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研究[J];财经研究;2013年12期

7 付荣;伍湘凌;;中国城镇化进程中消费增长动力研究[J];商业研究;2013年12期

8 吕健;;城市化驱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计量分析:2000~2009[J];上海经济研究;2011年05期

9 蒋伟;;中国省域城市化水平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分析[J];经济地理;2009年04期

10 程开明;;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理论模型述评[J];经济评论;2007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2 王振华;城镇化发展、产业结构升级与县域经济增长:理论与实证[D];沈阳农业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启华;居民消费空间相关性与地区收敛性分析[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2 洪曦;农村城镇化对湖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08年

3 杨瑞琼;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空间计量分析[D];山西财经大学;2012年

4 谢昆;中国城市化率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关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3年

5 刁t熻,

本文编号:105193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5193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997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