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以来京汕低谷带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本文关键词:21世纪以来京汕低谷带经济发展差异研究
【摘要】:京汕低谷带在全国经济发展由东向西战略转移过程中具有承东启西的重大责任,研究京汕低谷带经济发展差异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首先,将京汕低谷带作为整体,考量了21世纪以来其在全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地位的演变,发现其经济总量、均量在全国地位变化可分为快速下降和波动性缓慢下降两个阶段,发展速度亦处于劣势,客观上证实了经济低谷的存在;其次,以市域为研究单元,对低谷带内部经济综合发展差异做进一步的时空演变分析,结果表明:低谷带市域经济发展差异在时序上呈不断增大态势,尤其是绝对差异;市域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明显,各发展类型区域在空间分布上以"组间分异,组内集聚"为主要特征;低谷带各城市经济发展水平整体上提升缓慢,陷入到"有点无轴"的发展困境。最后,基于京汕低谷带的发展困境进一步探讨了促使其经济振兴的政策措施。
【作者单位】: 江西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江西师范大学区域发展与规划研究中心;江西师范大学城建学院;
【关键词】: 经济发展差异 熵值法 聚类分析 京汕低谷带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61021)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使产业转型升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1],目前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受区域发展本底条件的影响,经济在空间上总是呈不均衡的发展态势[2],区域经济差异已成为当前中国区域发展中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区域经济差异过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落成,吴楚材,季子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状况以及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2 陈传康;决策研究与地理学[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7年01期
3 吕桦;京九低谷与九江区域发展战略[J];地理学与国土研究;1987年04期
4 罗君;白永平;张学斌;;兰渝铁路辐射带经济空间差异研究[J];地理科学;2011年05期
5 孙姗姗;朱传耿;李志江;;淮海经济区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地理学报;2009年08期
6 蒲英霞;葛莹;马荣华;黄杏元;马晓冬;;基于ESDA的区域经济空间差异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5年06期
7 仇方道;佟连军;朱传耿;杨如树;;省际边缘区经济发展差异时空格局及驱动机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地理研究;2009年02期
8 黄朝永;省域差异的警戒水平及调控研究──以山东省为例[J];地理研究;1996年02期
9 董晓菲;王荣成;;东北地区哈大交通经济带经济发展空间差异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年02期
10 关兴良;方创琳;罗奎;;基于空间场能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评价[J];地理科学;2012年09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ESDA-GIS Analysis of Spatial-temporal Disparity in Rural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Guangxi[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2期
2 张永良;张学琴;郑伟;;我国小城镇发展中的个体·企业及政府行为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6年11期
3 陈建建;甄峰;;20世纪90年代以来安徽省区域经济差异时空特征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9期
4 周利军;王雪松;;绥化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时空差异[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0期
5 廖伟华;;广西农村经济发展时空差异的ESDA-GIS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8期
6 张荣天;张小林;;基于县域尺度的江苏省乡村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8期
7 黄庆;雷国平;刘力玮;王元辉;;基于ESDA-GIS的黑龙江省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1年10期
8 苗俊哲;姜炎鹏;;河北省市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10期
9 钱明霞;;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发展差距的定量分析[J];商业研究;2006年11期
10 朱兵;张志斌;张仲伍;;兰州—西宁城镇密集区社会经济发展评价[J];柴达木开发研究;2010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蒲英霞;马荣华;马晓冬;顾朝林;;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规模分布的时空演变特征[A];中国测绘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会成立50周年纪念大会论文集[C];2009年
2 王景雷;孙景生;张寄阳;周祖昊;;基于ESDA和GIS的冬小麦需水量空间分布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3 朱传民;叶长盛;黄雅丹;吴佳;刘平辉;;基于ESDA的江西省县域尺度耕地集约利用水平空间格局分析[A];2010年中国土地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赵维良;;多中心发展与地区差异[A];第五届(2010)中国管理学年会——城市与区域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5 申伟;赵明华;唐宽金;;基于县域尺度的山东省农民收入差异研究[A];2008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论文集(2)[C];2008年
6 丁嵩;李红;;发达省份县域经济差异变动的时空分析——以广东为例[A];《中国区域经济》2012年第3期(总第18期)[C];2012年
7 李建新;钟业喜;郭泉恩;;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区域经济时空格局研究[A];Proceedings of the 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ngineering and Business Management[C];2013年
8 汪鑫;王沣;;区域规划中经济地理空间格局分析方法研究——以河北省冀中南区域为例[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9 朱金;徐素;徐j;;长三角地区县级单元经济空间格局的演变因素研究[A];‘城乡治理与规划改革——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 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4年
10 邓吉祥;刘晓;;湖南省农业生产空间格局分析[A];“深化农村改革”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金萍;基于IANN的县域农业可持续性预警模型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3 邵大伟;城市开放空间格局的演变、机制及优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4 钟业喜;基于可达性的江苏省城市空间格局演变定量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5 卢晓旭;基于空间视角的县域义务教育发展均衡性测评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杨;中国财政支出空间效应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7 夏泽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产业空间结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8 董晓菲;大连港—东北腹地系统空间作用及联动发展机理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9 赵映慧;东北地区城市系统的空间极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10 黄馨;哈大城市走廊演变机理与功能优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良玉;中国能源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及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2 张雨风;产业集群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旭明;安徽省水旱灾害的时空特征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4 李雅箐;农村经济统计数据空间化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
5 周杜辉;渭河流域经济空间分异及其优化对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6 殷胜磊;河南省县域经济增长差异的计量分析[D];河南大学;2011年
7 沈露威;我国有效专利区域分布与发展对策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8 贾蕾;江苏省县域经济差异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梁小翠;中国人类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及驱动机制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10 张宁;陕西省区域经济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夏耕;中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的实证考察[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5期
2 俞路;张善余;;近年来北京市人口分布变动的空间特征分析[J];北京社会科学;2006年01期
3 邹家明,刘彦;关于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研究[J];商业研究;2005年17期
4 熊小刚;翁贞林;;“环鄱阳湖经济圈”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聚类分析及评估[J];商业研究;2008年06期
5 张落成,吴楚材,季子修;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差距状况以及经济低谷地区的崛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2年03期
6 张洪;张燕;;基于加权TOPSIS法的旅游资源区际竞争力比较研究——以长江三角洲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5期
7 张兴榆;黄贤金;赵栻泰;王倩倩;陆汝成;赵小风;;近10年江苏省土地利用重心与经济重心迁移轨迹对比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1期
8 熊俊;基尼系数估算方法的比较研究[J];财经问题研究;2003年01期
9 俞路;蒋元涛;;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的时空分析——基于全国与三大都市圈的对比研究[J];财经研究;2007年03期
10 朱林兴,孙林桥;论中国小城镇的建设[J];财经研究;1999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陶希东;跨省都市圈的行政区经济分析及其整合机制研究——以徐州都市圈为例[D];华东师范大学;2004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海华;东西部农村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分析[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3年06期
2 付桂生;江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J];企业经济;2004年01期
3 ;京、津、沪、穗农村经济发展差异明显[J];领导决策信息;2004年03期
4 孙霞;;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变化及对策初探[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4期
5 司金銮;胡章俊;;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协调对策创新——以江苏为例的实证研究[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1期
6 代琳琳;;河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7年08期
7 高鸿鹰;武康平;;“集聚中扩散”与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程度变化[J];生产力研究;2007年16期
8 杨晓波;;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剖析——从制度视角观察[J];山东经济;2007年06期
9 杨冬梅;;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制度解析[J];东岳论丛;2007年06期
10 胡章俊;;江苏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协调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07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刘英;李世平;;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实证研究[A];建设我国现代化农业的技术经济问题研究——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2007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朱世英;;山东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对策研究[A];全国高等财经院校《资本论》研究会2006年学术年会山东经济学院与会人员论文汇编[C];2006年
3 张伟;;北京市不同功能区农村经济发展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4 韦伟;;区域经济发展差异与中国宏观经济管理[A];当今中国经济学八大理论热点[C];1994年
5 赵映慧;修春亮;;振兴东北前后哈尔滨市下辖县经济发展差异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6 张春梅;吴启焰;;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政治周期研究[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沈正平;翟仁祥;;江苏省南北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协调研究——兼与鲁南和中国东西部地区的比较[A];21世纪的人文地理学——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暨全国高校人文地理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C];2003年
8 杜瑜;徐建华;;我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的R/S分析——兼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A];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暨2001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胡建辉;北京条约不会考虑国家经济发展差异[N];法制日报;2012年
2 朱厚泽;非公经济发展差异直接影响改革深度[N];发展导报;2001年
3 本报深度报道组记者 王健;“总部经济”魅力何在?[N];南京日报;2008年
4 本报记者 程小旭;总部经济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供新思路[N];中国经济时报;2008年
5 杨再平 何勤华;会东:发挥优势彰显特色 做强县域经济[N];四川日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朱志升 特约记者 严鹏举 通讯员 范银菊;温宿经济综合实力一路走高[N];阿克苏日报;2009年
7 李乐;“换届经济 ”预热 “第三梯队”集体发力[N];中国经营报;2008年
8 记者 陈玮;兰州小康社会实现程度近八成[N];兰州日报;2012年
9 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李迅雷 主持 于勇;中国经济是否回升看东部[N];上海证券报;2012年
10 王式跃;对宁波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分析[N];中国信息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蒲小川;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制度因素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2 黄晖;中国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的制度分析[D];湖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小芳;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2 卢丽春;福建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D];厦门大学;2006年
3 魏彦锋;陕西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年
4 陈小勇;江苏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成因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1年
5 纪誉;潍坊市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2年
6 虞囝;湖南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4年
7 耿伶玉;吉林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8 杨立锋;浙江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9 左聪颖;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理论与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10 周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及成因分析[D];厦门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05473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54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