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视角的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多视角的新疆生态文明建设路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摘要】:自1972年“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人类已经逐渐认识到传统发展方式带来的危害,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循环经济成为全球性话语,现今世界已经开始向生态文明时代迈进;在中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下,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全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同时要求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当中,党的十八界三中全会提出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而新疆的现实情况是自然资源丰富但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已经使新疆在优势自然资源转换中陷入“资源诅咒”效应。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上明确“环保优先,生态立区”的发展理念和核心精神。因此,研究新疆生态文明的建设路径,提高新疆资源的利用效率和环境的保护力度,推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研究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梳理,认为生态文明的研究起始于欧美发达国家,源于他们对工业文明的反思和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其中关于生态经济理论、环境保护理念、可持续发展模式和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我国学者对生态文明的研究还处于摸索阶段,大多是针对生态文明的内涵、特征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基本上还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在具体可操作的实践层面研究的较少,且层次不深,角度单一。其次,对生态文明的概念给予了界定,从生态经济、民生改善、生态环境、生态治理和生态文化五个方面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综合评价,根据评价结果比较研究新疆与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并找出新疆提升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然后,分别从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化、产业结构优化和制度创新三个视角对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进行了分析。从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到新疆国土利用与空间开发现状、发展潜力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疆国土开发布局优化的路径;从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新疆产业结构的现状,到新疆产业结构变动的生态效益分析,提出了新疆产业结构优化的生态创新路径;从新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缺失的现象和原因,到新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提出以强化制度保障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最后,基于上文的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了本文研究的主要结论,并针对结论和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化 产业结构优化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学位授予单位】:新疆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5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4
-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9-10
- 一、研究背景9
- 二、研究意义9-10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3
- 一、国外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10-11
- 二、国内生态文明建设研究现状11-13
- 第三节 研究内容、框架和研究思路13-14
- 一、研究内容与研究框架13
- 二、研究思路13-14
- 第二章 新疆与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14-28
- 第一节 生态文明的内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5-17
- 一、生态文明的内涵15-16
- 二、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16-17
- 第二节 新疆与全国各省区生态文明发展水平比较研究17-22
- 一、新疆与全国其他省区生态文明系统层评价结果比较分析17-20
- 二、目标层综合评价结果及分析20-22
- 第三节 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特征分析22-24
- 一、各个系统层与生态文明发展水平的相关性22-23
- 二、各系统层协调度分析23-24
- 第四节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24-26
- 一、经济发展质量较低,生态文明建设基础薄弱24-25
- 二、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不合理,国土使用出现低效扩张的局面25
- 三、产业结构层次较低,可持续发展受到挑战25
- 四、体制机制不健全,生态文明建设缺乏制度支撑25-26
- 五、生态文化体系不健全,生态文明意识淡薄26
- 第五节 主要结论26-28
- 第三章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规制——基于新疆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化的视角28-37
- 第一节 国土空间开发布局优化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28-29
- 一、空间均衡理论的概念28
- 二、不同主体功能区的空间均衡28-29
- 第二节 新疆国土利用与空间开发现状29-33
- 一、国土利用及空间开发格局29-31
- 二、现有开发密度分析31
- 三、现阶段新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呈现出的主要特征31-33
- 第三节 新疆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33-37
- 一、新疆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存在的主要问题33-35
- 二、优化新疆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对策建议35-37
- 第四章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优化——基于产业结构的视角37-54
- 第一节 产业结构优化视角下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基础37-38
- 一、环境治理与保护理论37
- 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产业结构体系37-38
- 第二节 基于生态文明视角的新疆产业结构发展现状38-44
- 一、产业结构层次较低38-41
- 二、能源投入产出水平低41-43
- 三、生产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严重43
- 四、产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足43-44
- 第三节 产业结构变动的生态效益分析44-51
- 一、新疆产业结构与能源强度的关系研究——运用投入产出理论研究新疆三次产业能源消耗强度及影响因素44-48
- 二、新疆产业结构与污染排放强度的关系——基于污染排放强度的Divisia因素分解48-50
- 三、主要结论和对策建议50-51
- 第四节 产业结构优化的生态创新路径51-54
- 一、生态创新的理论内涵51-52
- 二、生态创新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的必然性52-53
- 三、新疆生态创新的实施策略53-54
- 第五章 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制度保障——基于制度创新的视角54-60
- 第一节 自治区政府出台的生态文明建设相关的制度54
- 第二节 新疆生态文明制度缺失的现象和原因54-55
- 一、新疆生态文明制度缺失的现象54-55
- 二、新疆生态文明制度缺失的原因55
- 第三节 新疆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内容55-58
- 一、生态文明的评价及奖惩制度55-56
- 二、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56
- 三、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56
- 四、水资源管理制度56-57
- 五、环境保护制度57
- 六、资源有偿使用制度57-58
- 七、完善生态补偿制度58
- 八、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追究和环境损害赔偿制度58
- 第四节 以强化制度保障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58-60
- 一、尽快落实自治区政府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的主体地位58-59
- 二、尽快建立和完善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机制59
- 三、建立生态文明建设的激励机制59
- 四、加快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教育传播59-60
- 第六章 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60-64
- 第一节 主要结论60-61
- 第二节 政策建议61-64
- 一、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的薄弱环节,提高新疆生态文明发展水平61-62
- 二、优化国土空间开发布局,加快新疆生态文明建设62-63
- 三、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生态化发展63
- 四、通过制度保障,形成有利于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体制机制63-64
- 参考文献64-68
- 附录68-74
- 致谢74-7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科研成果目录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主要负责人名单[J];今日国土;2008年10期
2 杨燕南;;中国生态文化协会在北京举行成立大会[J];中国林业产业;2008年10期
3 周孔张;;临沧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传承与保护[J];企业家天地;2010年07期
4 ;宁夏生态文化协会成立[J];宁夏林业通讯;2010年04期
5 周泽峰;;试论繁荣发展生态文化[J];林业经济;2010年07期
6 吴小钢;石占琳;;确立绿色生态文化 回归教育的原生态[J];发展;2011年02期
7 ;弘扬生态文化 共享自然之美[J];浙江林业;2012年04期
8 ;生态文化[J];内蒙古林业;1990年10期
9 林言;;弘扬生态文化 共建美丽家园——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第一届三次常务理事会在新昌召开[J];浙江林业;2014年04期
10 林竹;;生态文化研究网正式开通[J];生态文化;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宗常;;建设广西民族特色生态文化散论[A];2012年广西老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建设民族文化强区的理论与实践”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续)[C];2012年
2 姜春云;;生态文明是人类一切文明的基础——在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开幕式上致辞[A];第二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论文集[C];2005年
3 王如松;;序[A];中国生态学会2006学术年会论文荟萃[C];2006年
4 孙家驹;;大力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市场建设[A];第五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7年
5 杨索;崔明昆;周晓红;;生计变迁对民族生态文化的影响——以新平县嘎洒镇大槟榔园为例[A];第十六届中国科协年会——分4民族文化保护与生态文明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格·孟和;;论游牧生态文化的和谐内涵及其意义[A];中国少数民族和谐思想研究[C];2005年
7 杨安翔;;审美文化视野下的生态写作[A];2009江苏省美学学会年会“当代审美文化与艺术传统”学术研讨会会议论文集[C];2009年
8 仁钦道尔吉;;生态文化视阈中的“草原文学”——谈新世纪“草原文学”之一种可能[A];论草原文化(第六辑)[C];2009年
9 ;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10 维克托·希科尼纳;;在第四届中国(海南)生态文化论坛上的致辞[A];生态文明·绿色崛起——中国生态前沿报告[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华枫;云南将举办首届生态文化博览会[N];西部时报;2008年
2 全国政协常委、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文联副主席 冯骥才;生态文化是人类文明的核心内容[N];中国绿色时报;2008年
3 刘德伟;首届中国生态文化博览会举行[N];中国艺术报;2008年
4 潘杰 江苏省水利厅;生态文化的文化立意[N];中国水利报;2009年
5 本报记者 闫慧;乡村生态化须紧抓生态文化村建设[N];中国花卉报;2009年
6 胡丽娟;林业生态文化网在江西开通[N];科技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周晓东 整理;大力弘扬与发展生态文化[N];江淮时报;2011年
8 记者 尹萍 王海涛;弘扬生态文化 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N];中国绿色时报;2011年
9 石怀绶;弘扬生态文化 倡导绿色生活[N];安庆日报;2012年
10 记者 吴宏林;我区4个村跻身全国生态文化村[N];宁夏日报;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廖荣华;南山牧场区域生态文化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7年
2 景杰;区域生态认证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9年
3 王福昌;生态·社会·共同体[D];上海师范大学;2006年
4 郑喜淑;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5 张庆顺;坡地建筑生态文化设计创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张贺楠;中国当代生态小说时间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昆;蒙古族古代生态文化的现代价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年
2 张保伟;生态文化当代生成的探讨[D];武汉理工大学;2005年
3 李会勤;生态文化自觉探析[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4 刘俊利;论大学生生态文化素养的培育[D];上海师范大学;2015年
5 温惠淇;马克思主义视域中的满族生态文化传统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6 高洋;纳西族多元宗教生态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7 李磊;湖南九龙江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文化建设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5年
8 马明明;试论生态心理学的发展态势及前瞻[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9 饶旋;生态文化与雕塑艺术的共生与互融[D];湖北美术学院;2015年
10 裘亚勤;生态艺术中生态绘画的研究与思考[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06673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66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