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环境外部性之下的经济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一个扩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发布时间:2017-10-22 23:24

  本文关键词:环境外部性之下的经济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一个扩展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更多相关文章: 新经济地理学 环境外部性 经济空间优化 区域政策 协调发展


【摘要】:通过向标准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引入环境外部性和环境经济政策,我们得以为以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经济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建模。我们的研究表明:在环境外部性具有全局性特征的情形,第一代新经济地理学模型所揭示的"灾变式集聚"机制仍然起作用;在环境外部性表现为局部性特征的情形,"战斧状"的灾变式集聚被"干草叉状"的不完全集聚所取代;在存在环境外部性的情形,最优经济空间演化路径是最优空间规划与最优环境财政政策组合作用的结果。
【作者单位】: 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大学;
【关键词】新经济地理学 环境外部性 经济空间优化 区域政策 协调发展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区域协调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政策设计研究”(71473012),项目负责人:刘安国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环境友好的产业转移理论和政策研究”(14YJA790030),项目负责人:刘安国 北京化工大学交叉学科建设规划项目“基于校地协同创新的新疆区域煤化产业集群与园区化战略研究”(JX20140005),项目负责人:张英奎
【分类号】:F124
【正文快照】: 一、引言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由Krugman[1]、Fu-jita[2]和Venables[3]等经济学家发起的新经济地理学革命为研究经济空间优化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角和重要的方法论。随新经济地理学而来的理论和方法创新已经在学术界、政府和非政府组织得到广泛应用。进入21世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刘安国,杨开忠,谢燮;新经济地理学与传统经济地理学之比较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05年10期

2 孙久文;李爱民;;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整体分散,优势集中”区域发展总体格局研究[J];经济学动态;2012年05期

3 刘安国;张越;张英奎;;新经济地理学扩展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研究——综述与展望[J];经济问题探索;2014年11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腾云;徐勇;马国霞;王志强;;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理论与方法的回顾[J];地理科学进展;2009年01期

2 段学军;虞孝感;陆大道;Josef Nipper;;克鲁格曼的新经济地理研究及其意义[J];地理学报;2010年02期

3 王伟凯;黄志基;贺灿飞;;中国城市群经济空间评价——基于新经济地理的视角[J];城市发展研究;2012年07期

4 刘安国;张英奎;姜玲;刘伟;;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领域研究——不完全竞争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5 胡杰;李庆云;韦颜秋;;我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问题与演进动力研究综述[J];城市发展研究;2014年01期

6 潘锦云;姜凌;;提升城镇化质量的理论逻辑与路径选择:一个文献述评[J];福建江夏学院学报;2014年01期

7 李爱民;孙久文;;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格局演变路径研究[J];发展研究;2015年06期

8 刘安国;李强;;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内生区域增长差异研究[J];经济经纬;2007年06期

9 花俊;;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方法与学科比较[J];经济经纬;2009年06期

10 鲍伶俐;;空间经济学的现实机制与发展路径[J];经济问题;2010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李爱民;;新时期扶贫开发总体思路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年会暨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艳秋;基于随机前沿模型的区域技术效率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2 何力武;转移支付、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D];南开大学;2010年

3 肖建清;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暨南大学;2009年

4 吴一洲;转型背景下城市土地资源利用的空间重构效应[D];浙江大学;2011年

5 彭荣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内涵、机制与评价研究[D];河南大学;2007年

6 陈朝隆;区域产业链构建研究[D];中山大学;2007年

7 焦连成;经济地理学研究的传统对比[D];东北师范大学;2007年

8 张霞;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08年

9 殷广卫;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南开大学;2009年

10 牛凯龙;基于历史视角的(货币)经济区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蒋运多;湖南省边界中心城市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2 马海涛;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中国海关监管职能优化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3 鞠学泉;区域创新系统发展模式与路径选择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8年

4 李强;市场运行为主的州县生产力布局优化目标研究[D];贵州大学;2008年

5 任健瑾;新加坡石油化工产业集聚及影响因素分析[D];吉林大学;2009年

6 胡华强;武汉综合保税区建设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9年

7 刘艳芳;陆路交通对新疆经济发展影响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2年

8 刘伟;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空间结构优化重点领域研究[D];北京化工大学;2013年

9 邓礼乐;放宽户籍制度对中国经济地理的影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3年

10 胡朋;浙江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研究[D];宁波大学;2013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乃全;陶云;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增长协整分析与区域政策选择——兼论“中部塌陷”现象[J];财经研究;2006年04期

2 刘乃全;刘学华;赵丽岗;;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与空间结构的演变——基于改革开放30年时序变动的特征分析[J];财经研究;2008年11期

3 谢燮,杨开忠;新经济地理学诞生的理论基石[J];当代经济科学;2004年04期

4 张文忠;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探析[J];地理科学进展;2003年01期

5 李小建,李庆春;克鲁格曼的主要经济地理学观点分析[J];地理科学进展;1999年02期

6 顾朝林,石爱华,王恩儒;“新经济地理学”与“地理经济学”——兼论西方经济学与地理学融合的新趋向[J];地理科学;2002年02期

7 顾朝林,王恩儒,石爱华;“新经济地理学”与经济地理学的分异与对立[J];地理学报;2002年04期

8 朱华友,丁四保,高斌;新经济地理学及其对经济地理学范式的修正[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3年06期

9 王耀中,刘志忠;西部引进外资的困境与出路——一个新经济地理学的解析[J];经济评论;2004年04期

10 张发余;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评价[J];经济学动态;2000年11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燕玲;聂大海;;论环境外部性的公共部门解决方法[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7年10期

2 宋晨;;政府在环境外部性问题上的角色转变[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年04期

3 许进杰;;社会互动、消费溢出与环境外部性分析[J];九江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4期

4 冶英豪;;环境外部性的公共经济学分析[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4年03期

5 许进杰;;消费的环境外部性及其对经济福利的影响[J];消费经济;2008年03期

6 陈喜红,吴金明;解决环境外部性问题的两种手段[J];统计与决策;2004年08期

7 王海龙;赵光洲;;循环经济对资源环境外部性的作用及问题探讨[J];经济问题探索;2007年02期

8 吴松强;石岿然;郑垂勇;;从环境外部性视角研究产业集群生态化发展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8期

9 江汇;赵景柱;赵晓丽;范春阳;;中国火电行业环境外部性定量化分析[J];中国电力;2013年07期

10 张宏军;;环境外部性的计量、矫正及其治理——兼论“庇古手段”与“科斯手段”的偏颇[J];改革与战略;2007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本报记者 李坤民;用体制创新再造太湖美[N];中国经济导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朱国伟;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李雪峰;再论限塑令—环境外部性法律规制的失衡及对策[D];兰州大学;2011年

2 杨琼;环境外部性与环境法相关制度的构建[D];西南政法大学;2005年

3 于付秀;环境外部性问题的政府管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4 胡雅楠;基于选择模型的火电产业环境外部性评价[D];华北电力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8058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8058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82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