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当户对”加剧收入不平等吗
本文关键词:“门当户对”加剧收入不平等吗
更多相关文章: 正向选择婚配 阶层固化 收入不平等 倾向得分匹配
【摘要】: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通过反事实实验发现正向选择的婚姻匹配会加剧家庭的收入不平等;进一步计算匹配概率发现中国的婚配不但存在自身职业阶层的正向匹配,也存在依据父亲职业阶层的"门当户对"的正向匹配,而且后者的匹配趋势增强。同时,数据说明代际传承之间阶层固化趋势明显。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来测算婚配对不同阶层家庭的收入效应,发现"门当户对"对高低阶层家庭收入产生马太效应,而且阶层固化条件下"门当户对"的马太效应增强,加剧家庭收入不平等。
【作者单位】: 厦门大学宏观经济研究中心;厦门大学经济学院;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
【关键词】: 正向选择婚配 阶层固化 收入不平等 倾向得分匹配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城市规模与城市居民工资不平等研究”(71503222)资助
【分类号】:D669.1;F124.7
【正文快照】: 一、引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婚姻匹配标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人力资本等自致性因素作用力上升,家庭背景等先赋性因素的作用力经历了一个先降后升的过程[1]。决定婚配标准的重要因素是个体的潜在经济能力(Mare,1991[2];Kalmijin,1994[3];Xu等,2000[4]),所以,婚配标准的变化可以改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张群梅;;当前中国阶层流动固化趋向与治理路径分析——基于集团分利视角[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3期
2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J];社会学研究;2000年06期
3 李煜;;婚姻匹配的变迁:社会开放性的视角[J];社会学研究;2011年04期
4 齐亚强;牛建林;;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婚姻匹配模式的变迁[J];社会学研究;2012年01期
5 张翼;中国阶层内婚制的延续[J];中国人口科学;2003年04期
6 边燕杰;李路路;李煜;郝大海;;结构壁垒、体制转型与地位资源含量[J];中国社会科学;2006年05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舫;;四川古蔺苗族婚恋观的变迁调查及原因分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4期
2 钱铭怡,王易平,章晓云,朱松;十五年来中国女性择偶标准的变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年05期
3 张尚丹;李季桐;赵懿黑;叶海江;王冰冰;;当代中韩婚姻文化比较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1年05期
4 韩琳琳;;社会学视角下对当代社会“门当户对”择偶观的再认识[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钟奕;;从劳动力市场分割原理透视当前中国社会地位不平等[J];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01期
6 庞果;;中西方女性择偶观念差异之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科学教育版);2011年01期
7 谭命知;李桂平;;未婚女研究生的婚恋观念探析[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9期
8 董海军;高飞;;承继与变迁:城市住房功能分析[J];城市问题;2008年09期
9 许多澍;;改革开放30年中国人择偶偏好的变迁及其社会成因[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10 杨在军;;中国家族企业继任子承父业模式困惑及其理论解读[J];当代经济科学;2009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陈志霞;何芳玲;;矛盾性别偏见与家庭权力相关婚恋观念的相关研究[A];2009年中国社会学年会“中国社会变迁与女性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陈青霞;;青年农民工的婚姻观念和行为的研究——来自豫东黄庄村的个案调查[A];福建省社会学2008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陈娟;;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城市剩女问题研究[A];“新一轮西部大开发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10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张杰;;女性新生代农民工择偶过程中的生活世界重构[A];2013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性别发展与美丽中国建设” 论坛论文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五好;道德教育中人伦价值的重构[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程瑛;社会转型期我国大学资源竞争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丁桂芳;哈尼族奕车人爱情与婚姻关系研究[D];云南大学;2011年
4 王庆明;身份产权变革[D];吉林大学;2011年
5 姜励卿;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户籍工资差异的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6 李慧波;新中国十七年(1949-1966)北京市婚姻文化嬗变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
7 常亚慧;沉默的力量[D];南京师范大学;2007年
8 陈绮文;北京市城区成年超重/肥胖人群肥胖相关行为因素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6年
9 彭莉;重庆市中小学生的营养状况及其社会环境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10 侯阿冰;少数民族价值观的结构、特征及变迁研究[D];西南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明书;农村未婚青年择偶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章伟华;和谐社会视野下调控贫富差距与社会冲突互嵌的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3 彭春梅;福州市硕士研究生择偶焦虑及其与一般自我效能感、自我同一性地位的关系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4 于红丹;村落里的中国式“相亲”[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5 马旭;体制洞背景下的信访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1年
6 姚晓琳;中学生心目中理想异性的特征研究[D];西南大学;2011年
7 刘晓琳;大学生爱情冲突与痛苦的心理学探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1年
8 刘千里;未婚男研究生自我因素对择偶偏好影响的探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令芳;基于面孔线索的择偶与亲缘识别的眼动轨迹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10 王佳;择偶复制现象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朱宏军;;阶层分化中的社会公正[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1期
2 弗劳拉·博通·白哈,罗梅尔·科内霍·布斯达曼德,陈耀祖;我看中国征婚[J];妇女研究论丛;1992年03期
3 田岚;当代女大学生的恋爱观和性价值观[J];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01期
4 吴雪莹,陈如;当代人择偶重什么?鐡———千例征婚启事的启示[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1期
5 徐安琪;上海女性择偶行为的现状和变迁[J];妇女研究论丛;1997年04期
6 李路路;王宇;;当代中国中间阶层的社会存在:社会生活状况[J];江苏社会科学;2009年01期
7 严海兵;;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社会结构新变化的政治分析[J];江淮论坛;2006年04期
8 王文龙;;制度缺陷、逆淘汰与阶层固化[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4期
9 陈丹苗;;广州大龄未婚女性择偶心态分析[J];广州研究;1988年07期
10 刘光权;对西宁地区一百则征婚启示的分析思考[J];青海社会科学;1997年06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国亮,姜涛;社会资本累积与家庭收入分化[J];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005年03期
2 苏守儒;家庭经济与家庭成员素质[J];中国妇女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5年01期
3 罗彦魁;核定家庭收入中十个问题的处理[J];中国民政;2001年09期
4 迟书君;深圳特区居民家庭经济状况调查[J];特区理论与实践;2002年07期
5 阿德拉·尼科尔斯基;沈劲摘;;苏联年轻一代家庭的收支[J];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1982年09期
6 孙良;适应市场需求 促进职工收入增加[J];农场经济管理;2002年02期
7 李萍;;为中低收入家庭提供住房保障是政府的重要职责[J];探求;2007年06期
8 李顺民;;农民李明德喜算家庭增收账[J];党的建设;2008年01期
9 宗学哲;;他赚多了,我该如何掌财[J];中国女性(海外版);2006年01期
10 柳拯;;目前家庭收入测算中存在四个问题[J];党政干部文摘;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洪彦;刘艳彬;Alvin C.Burns;Ann Veeck;;基于家庭就餐行为探索中国都市家庭特征——针对长春市年轻、富裕家庭的探索性研究[A];中国市场学会2006年年会暨第四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6年
2 丁赛;董晓媛;李实;;经济转型下的中国城镇女性就业、收入及其对家庭收入不平等的影响[A];经济学(季刊)第6卷第4期(总第26期)[C];2007年
3 朱云河;;北京工人家庭收支变化研究(1956—1962)[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届北京大学史学论坛论文集[C];2011年
4 同春芬;黄艺;;当前我国渔民家庭收入结构特点及问题初探——基于与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的比较分析[A];2012年中国社会学年会暨第三届中国海洋社会学论坛:海洋社会学与海洋管理论文集[C];2012年
5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华夏教师篇卷2)[C];2013年
6 杨爱华;;浅析民工潮下的农村家庭[A];婚姻·家庭·老人论文集[C];1994年
7 干传文;;给留守儿童的一片温暖天空[A];国家教师科研专项基金科研成果(神州教育卷)[C];2013年
8 李春景;;《家庭收入来之不易》教学案例[A];河北省教师教育学会第二届中小学教师教学案例展论文集[C];2013年
9 孙志军;刘泽云;孙百才;;家庭、学校与儿童的学习成绩——基于甘肃省农村地区的研究[A];2009年中国教育经济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林燕;张忠根;;孤身外出还是举家迁移?——制度对劳动力家庭迁移决策的影响分析[A];2010年(第十届)中国制度经济学年会论文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柳拯;农村家庭收入测算:关系救助公平性的大问题[N];中国社会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蔡炜;四大“负累”拖垮低收入家庭[N];新华日报;2006年
3 万云;少儿保险:5%开支保障家庭重心[N];中国经营报;2006年
4 记者 张睿邋通讯员 穗房宣;穗低收入住房难家庭开始调查[N];南方日报;2007年
5 李光忠邋记者 沈才;红卫农场低收入家庭全脱贫[N];黑龙江日报;2008年
6 ;吉林省城镇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廉租住房保障办法[N];吉林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陶忠辉 通讯员 韩华平 实习生 汪琴;城市低收入家庭标准线划定[N];湖北日报;2010年
8 ;汕头市城市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N];汕头日报;2010年
9 黄淼;启东市低保家庭收入测算有据可依[N];中国社会报;2010年
10 记者 刘茜;调查显示教育消费占家庭收入1/7[N];光明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童欣;中国家庭经济行为的制度经济学分析[D];吉林大学;2010年
2 王鹏;上海市低收入家庭居住问题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3 洪秋妹;健康冲击对农户贫困影响的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4 郑震;农村家庭人力资本投资问题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
5 张志国;中国农村家庭贫困动态性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6 魏世勇;家庭大额消费(支出)的若干特征与实证研究[D];华侨大学;2014年
7 何通艳;藏区参与式反贫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8 王芳;中国儿童素质的影响因素研究[D];南开大学;2010年
9 谷宏伟;“教育致贫”及其后果:转轨时期中国低收入家庭的教育困境[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10 郭新华;家庭借贷、违约和破产[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0813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0813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