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基于SE-DEA模型的山东省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7 10:24

  本文关键词:基于SE-DEA模型的山东省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科技人才 投入产出效率 SE-DEA模型 空间关联格局


【摘要】:本人于2013年8月至12月参与了山东省政府研究室委托的“山东省科技创新资源使用效率优化”的横向课题,本文即是在该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撰写而成。知识经济社会背景下,我国面临着以科技竞争和人才竞争为主的动态环境。科技资源开发效率低下、区域配置失衡已成为制约各地区科技发展,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探究科技资源开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应对策略指导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成为当今学术界的重要研究课题。国内外学者已围绕“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这一问题进行了众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但研究方法、研究视角单一,剖析不深刻,缺乏一个可视化的区域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空间分布格局展示。在此背景下,本文以山东省为例,采用多层次、立体化视角对其科技人才开发效率进行深入研究,力图为实现山东省科技人才的统筹发展提供政策制定的科学依据。具体而言,本文首先对有关理论、实证研究进行了回顾性述评;而后选取山东省17地市和13大产业的科技人才投入产出面板数据,利用DEAP2.1和EMS1.3等软件展开了对全国和山东省的科技人才投产效率的DEA分析和Malmquist测算;在此基础上,利用Geo Da软件对山东省的科技人才投产效率的测算结果进行较直观的LISA分析,最后结合产业人才结构偏离度和行业等级位差两评估指标形成了对山东省科技人才开发效率现状的较为全面分析。研究的主要发现包括:(1)由于不同地市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加之科技人才在三次产业间的转移、流动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导致山东省各地市、各产业的科技人才投入、产出量存在不平衡现象,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比例失调,科技人才资源效率不能获得充分发挥,仍具有很大提升空间。(2)由于科技政策法规尚不完善,科技创新环境的趋同,山东省科技人才投入产出综合效率空间格局分布较为均匀,不同地区虽呈现一定程度的空间集聚现象和关联特征,但“人才高地效应”尚未形成。(3)由于固有的门户主义思想形成的科研资源壁垒,山东省区域创新能力难以满足科技发展进步的需要,近年来各地市的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变动幅度各异,全省的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在波动中呈现一定下降趋势。鉴于上述研究发现,本文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加强科技队伍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环境。即进一步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事业;优化科技人才流动、人才竞争、人才价值和人才生活环境,始终坚持人才引进和培养相结合的原则。(2)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高科技人才开发效率。即保持科技人才配置的供需和动态平衡;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产业结构调整为契机,调整优化人才结构,实现人才供需一体化。(3)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即突出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地位;鼓励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与创造;加强高校与企业间的合作、沟通,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协作机制。
【关键词】:科技人才 投入产出效率 SE-DEA模型 空间关联格局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124.3;C964.2
【目录】:
  • 中文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导论11-18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11-13
  • 1.1.1 研究背景11-12
  • 1.1.2 研究意义12-13
  • 1.2 研究思路与结构框架13-15
  • 1.2.1 研究思路13-14
  • 1.2.2 结构框架14-15
  •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点15-18
  • 1.3.1 研究方法15-16
  • 1.3.2 创新点16-18
  • 第2章 相关理论基础18-32
  • 2.1 科技人才及其相关理论18-21
  • 2.1.1 科技人才的内涵18-19
  • 2.1.2 科技人才的外延界定19-20
  • 2.1.3 科技人才的特征20-21
  • 2.2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相关研究21-25
  • 2.2.1 区域内某类组织的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21-23
  • 2.2.2 整体区域的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23-25
  • 2.3 效率评价方法模型25-30
  • 2.3.1 数据包络分析(DEA)模型理论25-26
  • 2.3.2 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SE-DEA)模型理论26-28
  • 2.3.3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型理论28-29
  • 2.3.4 产业人才偏离度与行业等级位差模型理论29-30
  • 2.4 本章小结30-32
  • 第3章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体系构建32-40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32-33
  • 3.2 评价指标体系33-38
  • 3.2.1 科技人才投入指标及其解释33-35
  • 3.2.2 科技人才产出指标及其解释35-36
  • 3.2.3 评价指标体系框架36-38
  • 3.3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模型38-39
  • 3.4 本章小结39-40
  • 第4章 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的实证研究40-75
  • 4.1 全国各省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40-46
  • 4.1.1 全国各省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现状40-42
  • 4.1.2 全国各省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性42-44
  • 4.1.3 全国各省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计算44-46
  • 4.2 山东省各地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及LISA分析46-61
  • 4.2.1 山东省各地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现状46-50
  • 4.2.2 山东省各地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性50-51
  • 4.2.3 山东省各地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计算51-57
  • 4.2.4 山东省各地市科技人才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分析57-59
  • 4.2.5 山东省各地市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空间关联模式分析59-61
  • 4.3 山东省各产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61-74
  • 4.3.1 山东省各产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现状61-65
  • 4.3.2 山东省各产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指标的相关性65-66
  • 4.3.3 山东省各产业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计算66-68
  • 4.3.4 山东省各产业科技人才投入冗余产出不足分析68-70
  • 4.3.5 山东省产业结构与科技人才结构匹配度分析70-74
  • 4.4 本章小结74-75
  • 结论75-83
  • 参考文献83-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86-87
  • 致谢87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小胜;陈姚祥;;基于SFA模型的大学和研发机构科学论文产出效率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4期

2 崔春晓;王凯;李建民;;山东省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分析[J];贵州农业科学;2013年10期

3 曾硕勋;胡红霞;冯敏;;基于DEA-malmqusit指数的甘肃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研究[J];甘肃科技;2014年21期

4 白贺兰;张正英;李国峰;刘风;;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测算方法综述[J];甘肃农业科技;2015年08期

5 雷勋平;刘思峰;;基于DEA的物流产业效率测度实证研究——基于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2008年投入产出数据[J];华东经济管理;2012年07期

6 官建成;何颖;;科学-技术-经济的联结与创新绩效的国际比较研究[J];管理科学学报;2009年05期

7 余昕;王冬;韩楠;王欣;;发达国家科研投入效率初探——基于16个OECD国家纵列数据的统计学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7年08期

8 杨洪涛;;基于DEA的科研机构科技资源配置效率评价[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04期

9 王旭;李中全;邢乐斌;;产业技术创新水平分析与实证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年19期

10 管仕平;朱卫东;吴勇;;我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相对效率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官建成;陈凯华;;中国省域研发生产前沿绩效的测度框架——基于SBM-DEA/RD-Malmquist的实证分析[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2 郑京海;胡鞍钢;;中国改革时期省际生产率增长变化的实证分析(1979-2001年)[A];经济学(季刊)第4卷第2期(总第15期)[C];2005年

3 张庆昌;;工资上涨、出口增加与全要素生产率的相对下降——基于1952—2007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全球金融危机、中国的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 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鸿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构建及其应用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2 熊崇俊;我国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刘保民;河南省科技人才开发与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4 卢文光;新兴技术产业化潜力评价及其成长性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8年

5 贺萍;林业外来有害生物研究的国际比较与实证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10年

6 孙景翠;中国农业技术创新资源配置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1年

7 朱娅;农村劳动力现代性的形成及其对农业经济增长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1年

8 潘丹;考虑资源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生产率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2年

9 Mita Bagchi;孟加拉与中国农业的效率与生产力比较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3年

10 王金田;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分析[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聪;武汉新港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新杰;基于DEA方法的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效率实证研究[D];中原工学院;2011年

3 张常玉;基于DEA的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开发投入产出评价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4 彭爱冰;浙江省产学研合作绩效评价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刘璇;社会网络分析法运用于科研团队发现和评价的实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李平西;甘肃省科技投入绩效研究[D];兰州商学院;2011年

7 赵成;基于DEA的全国科技进步评价研究[D];五邑大学;2011年

8 曾菊英;基于产出弹性、TFP增长率与冲击力研究的自然科学基金绩效评估[D];浙江工商大学;2006年

9 钟华;基于DEA方法的国家R&D投入产出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文献情报中心);2008年

10 高真真;区域科技人才投入产出效率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1030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1030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ed8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