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二氧化碳减排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发布时间:2017-11-20 00:03

  本文关键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二氧化碳减排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


  更多相关文章: 能源消耗 二氧化碳排放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可持续发展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速超过8%,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速最快的国家之一,被称为“中国奇迹”。如此之快的经济增速源于我国重工业为主的赶超战略和该战略之下的城乡分割二元济体系及“农业补贴工业”的制度安排,即工业的高增长。但是,我国工业高能耗和高污染排放的粗放型特征不可避免的带来了大量的能源消耗与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使得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环境压力。尽管如此,我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依然要稳步推进,刻不容缓,能源和污染密集的重工业也将不可或缺。经济发展、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之间的矛盾将更为突出。严峻的环境压力凸显了全要素生产率的重要作用:即在各种要素投入水平和环境因素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也即残差。这是与劳动、能耗等投入要素无关的生产率提高,本质上是技术进步对微观企业生产函数的高效率改造以及制度改进对资源配置的优化(使得要素可以流动至效益最好的部门和使用者),进而能提供更高的产出,成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发展与能源消耗、环境保护矛盾突出的背景下研究绿色全要素增长及其驱动因素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在此背景下,本文将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纳入经济模型并以全要素生产率的视角探讨我国的可持续发展问题,这实际上是从新的角度对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的经济增长模式及其路径的观察与判断。本文围绕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展开,力求回答以下问题:①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效率如何?其驱动因素有哪些?②过去一段时间内我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情况如何?背后的驱动因素有哪些?如前所述,这两个问题不仅包含了过去一段时间内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模式的判断,驱动因素的分析同时给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因而是作者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的逻辑所在。除此之外,环境容量作为有限的资源要素投入,对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作为“一定的环境要素投入下实现最大产出”的经济学意义对偶命题,“一定产出下的排放更小”,同样是本文所关心的问题,因此本文将通过计量经济学模型对我国各省CO2排放总量的驱动因素予以研究并对计量结果进行简单的解释。本文的实证研究结论如下:①城镇化的推进是我国CO2排放总量不断攀升的最大驱动力。我国CO2排放总量持续增加,环境承载压力逐渐增大,但CO2强度和能源强度正逐渐下降,我国各地区整体能源使用效率逐步上升;②环境要素对产出增长表现出阻碍作用,且东部比中西部更为明显;③我国各地区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增长率稳步上升,中国经济增长正逐渐由资本、劳动、能源和以CO2排放代表的环境容量等要素投入转变为可持续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驱动;④进一步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投入、自主研发投入、产业结构优化和市场化改革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而外商投资的存在使得我国已经成为实质上的“污染避难所”。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X22;F124.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煤炭能源消耗将趋紧[J];化学工业与工程技术;2003年03期

2 赵继杰;杨廷锋;张允锋;;云南省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7年11期

3 余嘉玲;张世秋;谢旭轩;;中国居民能源消耗趋势和差异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1年S2期

4 高铁章;李晓波;田时堂;;首钢能源消耗的降低途径[J];北京节能;1984年03期

5 蒋乃隆;降低铸造生产的材料和能源消耗是当务之急[J];铸造;1990年02期

6 石砾;;1992年世界能源消耗略增[J];中国物资再生;1993年09期

7 赵智刚;“能源消耗模式和环境影响国际研讨会”在乌鲁木齐市召开[J];干旱环境监测;1997年03期

8 ;S形和U形曲线徐匡迪妙语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J];工业安全与环保;2006年02期

9 姜华;;降低能源消耗 追求真实增长[J];环境保护;2006年06期

10 朱润芝;朱永杰;;1980—2009年中国经济增长对化石能源消耗的依赖关系[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年08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曹连霞;范伟;;对标挖潜,降低能源消耗[A];2011年全国冶金安全环保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1年

2 谢健宏;;加快经济发展与降低能源消耗有关问题研究[A];福建省科协第七届学术年会能源分会专刊[C];2007年

3 魏艳旭;孙根年;李静;;基于技术进步的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前后两个30年的比较[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王学森;张利强;;实施科技和管理创新,降低建筑能源消耗[A];科技支撑 科学发展——2009年促进中部崛起专家论坛暨第五届湖北科技论坛文集[C];2009年

5 孙广生;向涛;黄yN;杨先明;;效率提高、产出增长与能源消耗——基于工业行业的比较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6 魏建新;周章华;;强化能源消耗对标 降低企业能源消耗[A];2004全国能源与热工学术年会论文集(2)[C];2004年

7 刘浩;宋阳;;建筑生命周期能源消耗的环境压力评价方法探讨[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8 树友林;王怀民;;地区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比较研究[A];2007年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界学术大会论文集(中)[C];2007年

9 黄相农;;开展节能咨询 降低能源消耗[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10 吴婧;;福建地区居民生活能源消耗状况与改善途径[A];全国暖通空调制冷2010年学术年会资料集[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会丽;要合理控制能源消耗[N];中国煤炭报;2013年

2 ;绿色建筑“能源消耗”向“能源再生”转化[N];中国建设报;2013年

3 宗河;冲动消费 将导致更多能源消耗[N];联合日报;2007年

4 张金荣;安塞县开展能源消耗调查[N];延安日报;2007年

5 于思邋记者 赵晓强;部分企业能源消耗下降[N];锦州日报;2008年

6 记者 吕游;以最小能源消耗创造出最大产值[N];黑河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王夕;能源消耗中美谁高?[N];北京科技报;2010年

8 邱林;中美能源消耗差距大在哪里[N];中华工商时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胡菊芹 见习记者 孙莹莹;当民生难题碰到能源消耗天花板[N];中国电力报;2013年

10 早报记者 姜丽钧;上海能源消耗远超纽约东京[N];东方早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肖涛;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2 徐广印;道路物流能源消耗系统分析及运行调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3 林锡动;环境导向与建筑开发规划管理之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婧;基于低碳条件的高速公路交通流及运营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王震;陕西省民用建筑能源消耗影响因素与预测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幸晴晴;资源型城市能耗变动因素分解及差异分析[D];南京财经大学;2015年

4 林媛媛;产业结构变动对辽宁省能源消耗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5年

5 解晋;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二氧化碳减排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D];重庆大学;2015年

6 廖冰雅;我国区域城市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影响研究[D];重庆大学;2015年

7 罗璇;我国能源消耗的时空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D];湖南大学;2012年

8 刘润生;能源消耗与产业结构变迁[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9 祝晓庆;城市化进程中的能源消耗响应机制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1年

10 张少伟;居民消费结构变动对能源消耗的影响[D];浙江工商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20534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20534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ffc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