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互动机制研究——基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
本文关键词: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互动机制研究——基于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的分析
【摘要】:为促进重庆市主体功能区域发展目标的实现,依据现代区域发展理论和国家区域发展政策,分析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及其功能定位、支撑政策。基于解决各功能区域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能出现的困难、问题与矛盾,提出实施区域政策"取予等同",构建以协调互动的发展机制、平等竞争的效率机制、灵活有效的协调机制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协调与生态和谐互动机制的对策,适时对区域规划及发展战略做出适应性调整,促进区域资源要素优化配置,使不同功能区域开发与保护相得益彰。
【作者单位】: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基金】:重庆市教育委员会2014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14SKS33) 国家开放大学2014年规划项目(G14G3503Y)
【分类号】:F127
【正文快照】: 区域经济发展差距难以弥合与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难题。以区域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依据,在科学评估现有开发强度与发展潜力基础上确定其发展功能,形成主体功能区域发展布局,不但可以创新区划理论与规划方式,而且还能较好地满足区域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成亮;梁春燕;;主体功能区框架下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北方经济;2008年20期
2 顾朝林;张晓明;刘晋媛;张从果;;盐城开发空间区划及其思考[J];地理学报;2007年08期
3 孙红玲;;“3+4”:三大块区域协调互动机制与四类主体功能区的形成[J];中国工业经济;2008年10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Research on the Balanced Development of China's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in Eastern,Central,Western and Northeastern Regions[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1年03期
2 周蕾;王登科;;主体功能区框架下宁夏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战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29期
3 黄金川;肖磊;孙贵艳;;县域空间管治区划的理论与方法[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1期
4 侯小卫;;我国东、中、西及东北4大地区城镇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0期
5 李芳;周兴;;乡镇级空间发展功能区划方法探讨——以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八塘镇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17期
6 张权;;企业所得税税收优惠战略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钟晓敏;高琳;;现代财政学的发展历史、现状和趋势[J];财经论丛;2009年01期
8 李传武;张小林;吴威;曹卫东;;安徽省无为、和县区域主体功能的分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0年02期
9 曹伟;周生路;姚鑫;郑群英;;县域主体功能分区研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1年05期
10 高金龙;陈江龙;徐梦月;季菲菲;;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江苏沿海产业发展研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2年07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子青;区域经济联动发展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宝如;中国转型期税收与经济增长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单玉红;基于土地生态位和多主体的城市居住空间演化情景模型研究[D];武汉大学;2009年
4 倪外;基于低碳经济的区域发展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5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王雁;甘肃省财政支出研析:规模、结构与绩效评价[D];兰州大学;2011年
7 秦玉娈;中国国民税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1年
8 李效顺;基于耕地资源损失视角的建设用地增量配置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9 李中义;经济增长中的国债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06年
10 王泽彩;财政均富:中国财政体制目标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树平;基于主体功能区划的土地利用分区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10年
2 刘冲;县级政府在农村公共服务中的作用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徐宁;县域空间功能区划分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吕慧;我国区域税收和税源背离的法律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2011年
5 崔永亮;中美基层财政体系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6 杨万辉;量能课税原则法哲学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年
7 张卓;区域发展定位的一般模式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8 杜鹏;区域发展规划中的建设用地承载力问题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9 孔金丽;民族地区公共服务供给问题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10 史进学;新疆主体功能区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田;我国城市经济影响区域系统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87年04期
2 顾朝林;中国城市经济区划分的初步研究[J];地理学报;1991年02期
3 陈雯,段学军,陈江龙,许刚;空间开发功能区划的方法[J];地理学报;2004年S1期
4 胡序威;;中国区域规划的演变与展望[J];地理学报;2006年06期
5 樊杰;;我国主体功能区划的科学基础[J];地理学报;2007年04期
6 张可云;;主体功能区的操作问题与解决办法[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3期
7 魏后凯;;对推进形成主体功能区的冷思考[J];中国发展观察;2007年03期
8 孙红玲,刘长庚;论中国经济区的横向划分[J];中国工业经济;2005年10期
9 孙红玲;刘长庚;;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制度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03期
10 孙红玲;;中国区域财政横向均衡与均等化分配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7年1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双山;;聚焦:五大功能区域发展[J];公民导刊;2014年02期
2 卓鹏;;金融服务:助推重庆“五大功能区域”建设[J];今日重庆;2014年02期
3 ;焦点[J];上海商业;2008年04期
4 刘自良;杨光毅;蔡春丽;黄宇;郑和明;;美丽中国 画卷重庆[J];今日重庆;2013年12期
5 马祖琦;刘君德;;浦东新区“功能区域”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J];城市问题;2009年06期
6 左京生;;服务首都功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综述[J];中国工商管理研究;2007年12期
7 杨庆育;;重庆五大功能区域战略[J];今日重庆;2014年01期
8 ;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导航[J];今日重庆;2014年02期
9 钟恺琳;;深圳:大特区再出发[J];房地产导刊;2011年06期
10 砂砾;;走到一起来 张江功能区域成立一周年庆典侧记[J];浦东开发;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李鹏 杨帆;加快五大功能区域建设 优化全市产业布局[N];重庆日报;2013年
2 记者 何清平;切实提高五大功能区域建设执行力[N];重庆日报;2013年
3 米远征;浦东“功能区域”设置争议[N];经济观察报;2006年
4 记者 郭晓静;五大功能区域经济均保持两位数增长[N];重庆日报;2013年
5 记者 王建新;重庆 功能区域协调发展[N];人民日报;2014年
6 记者 李鹏 杨帆;研究进一步推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工作[N];重庆日报;2014年
7 陈维灯;环保“六件大事”助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N];重庆日报;2014年
8 ;助力五大功能区域建设 房地产大佬共论发展大计[N];重庆日报;2014年
9 重庆市工商业联合会;引导民营经济在助推五大功能区域建设中实现腾飞[N];重庆日报;2014年
10 记者 杨永芹;五大功能区域初现特色发展、差异发展态势[N];重庆日报;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郭元勇;上海市AB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初探[D];复旦大学;2008年
2 朱晓舟;浦东“区镇合一”管理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3 王娟;高科技园区区镇联动发展的管理体制创新[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2488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2488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