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8-01-08 15:30

  本文关键词:国际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的影响 出处:《中国科技论坛》2015年02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区域创新 创新资源 空间计量经济学


【摘要】:基于中国省域大中型工业企业数据,应用空间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国际创新资源流动模式的分析发现,国际创新资源在省域的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和空间依赖性,呈现以东部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为核心,中西部内陆省区为外围的核心边沿格局;国际创新资源对本土企业的创新产出有显著正向作用,但其作用程度小于自主研发努力;省域自主创新活动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
[Abstract]:Based on the data of large and medium-sized industrial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spatial econometrics method is applied to analyze the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resource flow model. The distribution of international innovative resources in the provincial area has significant spatial agglomeration and spatial dependence, showing the eastern Yangtze River Delta, the Pearl River Delta and the Bohai Rim Economic Zone as the core,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inland provinces as the peripheral core pattern; The international innovation resources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effect on the innovation output of local enterprises, but the effect degre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independent R & D efforts. There are significant positive spatial spillovers in provincial independent innovation activities.
【作者单位】: 华东师范大学科技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桂林理工大学管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08) 国家软科学研究计划重大项目(2012GXS1D002)
【分类号】:F124.3
【正文快照】: 3.华东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科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241)随着科技全球化的发展,创新资源大规模跨国流动,其对各国创新系统的影响备受关注[1-4]。全球创新资源流动是在跨国公司研发全球化推动下,国际技术转移深化的表现。它不仅是创新成果的流动,而且是创新过程的转移。创新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张战仁;杜德斌;;在华跨国公司研发投资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区位决定因素——基于中国省市数据的空间计量经济研究[J];地理科学;2010年01期

2 刘小鲁;;我国创新能力积累的主要途径:R&D,技术引进,还是FDI?[J];经济评论;2011年03期

3 苏方林;;中国省域R&D溢出的空间模式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6年05期

4 盛垒;;外资研发是否促进了我国自主创新?——一个基于中国行业面板数据的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年10期

5 薛澜,沈群红;科技全球化及其对中国科技发展的政策涵义[J];世界经济;2001年10期

6 吴玉鸣;;大学、企业研发与区域创新的空间统计与计量分析[J];数理统计与管理;2007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艾娇;张晓青;;山东省知识溢出的时空特征研究[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3期

2 岳鹄;张宗益;;R&D投入、创新环境与区域创新能力关系研究:1997~2006[J];当代经济科学;2008年06期

3 潘雄锋;舒涛;张维维;;中国专利结构趋势分析[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4 李国平;王春杨;;我国省域创新产出的空间特征和时空演化——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的实证[J];地理研究;2012年01期

5 段华平;汪洁;孙成成;陈曦;;低碳经济背景下江苏省加强技术引进的法律对策探析[J];法制与经济(上旬);2011年12期

6 梁洁鸣;;广东省区域创新活动空间差异分析——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年04期

7 李武威;;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行业特征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以我国2006~2008年高技术产业数据为例[J];工业技术经济;2012年06期

8 刘方旭;入世后科技全球化的冲击及我国的对策[J];国际贸易问题;2002年07期

9 岳鹄;康继军;;区域创新能力及其制约因素解析——基于1997~2007省际面板数据检验[J];管理学报;2009年09期

10 苏方林;;中国省域R&D活动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欧阳旭;刘云;;企业对跨国公司R&D知识溢出吸收能力评价体系构建[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周畅;;自主创新能力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和门槛效应[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4 赵惠芳;吴敏洁;徐晟;陈辉;;基于空间知识溢出的中部地区知识吸收能力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论文集[C];2008年

5 赵立雨;师萍;;基于空间计量的R&D人力资本投资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研究[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6 池国华;张传财;;省域企业内部控制整体质量的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7 孙运科;陈永广;;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外商直接投资及我国招商引资政策探讨[A];中国工程科技论坛第123场——2011国防科技工业科学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1年

8 卢方元;赵银虎;;从产权性质看中国工业企业创新能力[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12卷)[C];2011年

9 周龙;;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差异的空间统计分析[A];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教育经济研究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江苏省教育经济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10 赵文红;刘丽兰;;大学研发对高新企业创建和就业增长的影响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组织与战略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战仁;地理空间视角下我国区域创新非均衡发展的时空模式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赵建吉;全球技术网络及其对地方企业网络演化的影响[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张旭亮;从本地市场到新国际劳动分工[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4 邓颖翔;吸收能力对校企合作绩效的影响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5 王锐淇;我国区域技术创新能力提升与区域追赶的空间特征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6 乔章凤;研究型大学与城市科技创新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7 孙红兵;城市创新系统的动力、能力和绩效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8 王为;东北地区制造业产业自主创新动力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9 项歌德;R&D溢出效应的测度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10 曾冰;基于知识吸纳的老工业城区转型发展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涛;城市创新环境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艾娇;山东省知识溢出及对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

3 常甲辉;基于专利数据的我国长三角985高校产学合作模式及特征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4 业睿;吸收能力分类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辽宁大学;2011年

5 马圆圆;创新环境、科技政策与技术创新绩效[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6 张琳彦;经济发展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的空间统计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陈蓉;制造业企业技术中心技术创新效率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8 张帅;中国区域建筑产业竞争力的空间计量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9 叶兰;基于三螺旋模式的区域创新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1年

10 周旋;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经济空间格局演变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克莎,王伟光;我国制造业的技术优势行业与技术跨越战略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04年03期

2 吴玉鸣;李建霞;;中国区域工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计量经济分析[J];地理科学;2006年04期

3 李郇;丁行政;;空间集聚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基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J];地理科学;2007年05期

4 贺灿飞,梁进社;中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异及其变化[J];地理学报;1999年02期

5 王承云;孔维强;李娜娜;;日本、韩国在华研发投资的比较分析[J];地理研究;2009年01期

6 龚艳萍,周育生;基于R&D溢出的企业合作研发行为分析[J];系统工程;2002年05期

7 冯根福;刘军虎;徐志霖;;中国工业部门研发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11期

8 盛垒;;跨国公司在华研发与我国自主创新发展[J];国际经济合作;2008年04期

9 胡祖六;关于中国引进外资的三大问题[J];国际经济评论;2004年02期

10 杨克泉,吉昱华,马松;跨国公司技术转移与中国技术进步的战略选择[J];国际经济评论;2005年04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士贵;我国国际创新资源配置的机理[J];管理科学文摘;1999年08期

2 常志安;赵兰芳;;会计职业国际创新互联组织及其活动情况[J];中国注册会计师;2009年06期

3 王智圣;;科技之花羊城绽放——聚焦首届中国(广州)国际创新博览会[J];机电工程技术;2012年01期

4 张仁开;刘效红;;上海建设国际创新中心战略研究[J];科学发展;2012年11期

5 ;民族品牌·国际创新 北京博收种子有限公司[J];种子科技;2013年10期

6 王珏;房俨然;林花;;渐进式国际化理论和国际创新理论的对比适应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2年19期

7 ;第三中轴线上的国际创新城 大学城全城瞩目[J];房地产导刊;2012年07期

8 ;FOLLOW[J];缤纷;2014年03期

9 赵扬威;;以技术应用示范为先导 探索江苏产品和服务 向非洲输出的新路子——参加“南非国际创新科技展”的启示[J];江苏科技信息;2005年01期

10 连玉明;;加快推进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际化进程[J];北京观察;2012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条

1 廖子奇;;国际创新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英文)[A];第四届全国决策科学/多目标决策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特派记者 任雪梅;设创新猎投基金 聚国际创新资源[N];佛山日报;2014年

2 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朱世龙;搭建融政合作服务平台,助推北京企业国际创新合作[N];科技日报;2014年

3 姜玉涛;我市启动建设国际创新基地[N];常州日报;2008年

4 记者 姜雪松;国际创新方法大会在哈召开[N];哈尔滨日报;2009年

5 记者 李巍;我省将建知识经济国际创新示范区[N];河北日报;2012年

6 姜小莉 颜士秀;科教城国际创新基地创研港4号5号楼开工[N];常州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颖;我市启动国际创新人才培养工程[N];深圳特区报;2006年

8 本报记者 张晔;“借船出海”融入国际创新体系[N];科技日报;2011年

9 哈欣;港企32亿建国际创新科技城[N];北方经济时报;2007年

10 实习生 李笑宇 记者 李丽云;第三届国际创新方法大会在哈召开[N];科技日报;2009年



本文编号:139769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39769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7c05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