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历史与现实
本文关键词: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历史与现实 出处:《欧洲研究》2014年04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日本 东南亚 经济外交 “小泉福田主义” “新福田主义”
【摘要】: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20世纪50-60年代的"对美依存外交"、70年代的"桥梁外交"、80年代的"积极自主外交"、90年代的"重视东南亚外交"和进入21世纪后的"小泉福田主义"和"新福田主义"外交。日本战后的经济外交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遭受了一些挫折。20世纪70年代末,越南入侵柬埔寨导致日本"桥梁外交"的失败;80年代,日本对东南亚国家实施的"积极自主外交"受到美国的干预而没有实现目标;90年代的"重视东南亚外交"因与"对美依存外交"发生结构性矛盾,而无法有效推进等。进入21世纪后,日本对东南亚外交将出现两种趋势:"小泉福田主义"和"新福田主义",但两者都摆脱不了战后日本外交面临的一个结构性矛盾,即对美依存与独立自主的亚洲外交之间的矛盾。
[Abstract]:After the Second World War , Japan ' s economic diplomacy to Southeast Asia could be divided into five stages : " War to the American Dependent Diplomacy " in the 1950s - 1960s , " Bridge diplomacy " in the 1970s , " active independent diplomacy " in the 1980s , " Koizumi Fukuda " in the 1990s , and " neo - Fukuda " diplomacy . In the late 1970s , Japan ' s invasion of Cambodia led to the failure of Japan ' s " bridge diplomacy " .
【作者单位】: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外交系;
【分类号】:F131.3;D831.3
【正文快照】: -引言日本战败后,历史条件决定了其经济外交在本国外交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国际方面看,日本是战败国,必须遵循盟国所规定的《波兹坦公告》、《开罗宣言》等条约以防止军国主义的复辟。这就排除了日本像战前那样利用军事手段对东南亚各国侵略或干预的可能。1951年生效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孙承;;日本外交的“新思维”——论新福田主义[J];国际问题研究;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苗雨茂;;日本国家神道不能复活的原因[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0年03期
2 周彦;林晓光;;“吉田书简”与“日台和约”的签订[J];中共党史资料;2006年02期
3 赵承纲;经济大国、政治小国、历史“敌国”——试论日本朝野在战争责任问题上态度之反复[J];贵州社会科学;1995年03期
4 姚敬恒;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J];贵州文史丛刊;1997年06期
5 王志伟;;日俄战争之后朝鲜半岛地缘战略地位的弱化[J];朝鲜·韩国历史研究;2013年01期
6 曹天禄;论“日本式的社会主义”[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年01期
7 沈美华;日本“55年体制”的成因及其瓦解的根源[J];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02期
8 林晓光;吉田书简、“日台和约”与中日关系(1950—1952年)[J];抗日战争研究;2001年01期
9 乔林生;;试论冷战后期日本安全政策的发展演变[J];南昌航空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10 徐万胜;;派阀政治与政党体制——以“55年体制”时期自民、社会两党的比较为中心[J];日本研究论集;2003年0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孙政;战后日本新国家主义研究[D];南开大学;2004年
2 刘咏华;美国对日占领政策与日本劳资关系的重组[D];东北师范大学;2009年
3 张文彬;日本对华政策(1952-1972)转变期间民间因素的影响评析[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4 孙悦;松下圭一的市民自治理论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吴限;日本明治时期右翼的思想与行动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6 管秀兰;邦交正常化以来的日本对华认识研究[D];北京外国语大学;2014年
7 白玉平;美日文化关系与美国对日宣传(1945-1963)[D];东北师范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谢国荣;日本自民党执政体制及其对日本外交政策的影响[D];兰州大学;2011年
2 穆林卫;战后日本行政文化现代化研究[D];燕山大学;2010年
3 陈贵玲;日本谋求政治大国中的军事因素[D];青岛大学;2011年
4 黄玉梅;社会公共事务治理中的权威主体多元化研究[D];湖南大学;2010年
5 高世鹰;论日本自民党一党优位制[D];东北师范大学;2003年
6 全国花;冷战后日本对朝鲜政策的调整及其趋向[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7 宗玲;战后日本右倾化过程中的美国因素[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8 孙晓光;战后初期日本“保守本流”路线的确立及其评价[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9 杨艳;吉田茂与战后日本的重建[D];湘潭大学;2006年
10 王剑飞;小泉内阁对朝鲜政策的调整及其动因分析[D];延边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冯存万;欧洲经济外交的规制主义分析[J];国际论坛;2005年01期
2 王帅;;试论我国经济外交多元化策略[J];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02期
3 贾永轩;;国家间外交关系的新趋势——经济外交[J];世界经济与政治;1996年11期
4 张晓通;;中国经济外交理论构建:一项初步的尝试[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5 李巍;孙忆;;理解中国经济外交[J];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4年04期
6 周永生;经济外交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经济外交概念研究[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7期
7 刘晓强;浅析中国的经济外交[J];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8 刘晓强;经济外交:范畴、背景及中国的应对[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04年06期
9 陈德民;;经济外交助推中国和平发展[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年12期
10 杨昕沫;;现代国际关系的重要手段——经济外交[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杨莉;;利用经济外交与总部经济的相融,促进中国国际化都市的发展[A];第六期中国现代化研究论坛论文集[C];2008年
2 范洪颖;;浅析当代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外交[A];“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前沿和热点问题”学术研讨会暨2007年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徐向梅;当代俄罗斯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08年
2 何中顺;新时期中国经济外交研究:理论与实践[D];中共中央党校;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邹志强;试论冷战后的中国经济外交[D];武汉大学;2005年
2 张灵;试论新时期中国对东盟的经济外交:缘起与表现[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宋静;冷战后中日经济外交的比较研究[D];山西大学;2006年
4 李艳娟;论二战后日本对东南亚的经济外交[D];湘潭大学;2006年
5 陈佳蕾;后冷战时代的中国经济外交[D];吉林大学;2007年
6 李仕鹏;冷战后中国经济外交对国际贸易的影响[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7年
7 袁伦翔;关于我国当前对非洲经济外交的战略思考[D];外交学院;2007年
8 马丹丹;二战后日本对泰国的经济外交研究[D];云南大学;2012年
9 刘剑;中国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外交研究[D];外交学院;2014年
10 薛柯佳;论转型以来的俄罗斯经济外交[D];南京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40904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09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