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因子和聚类分析的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0 15:57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中的基本单位,发展的强弱对国民经济的兴衰影响较大。其生产活动涉及第一、二、三产业中的各个部门,以及生产、流通、消费、分配等各个环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果,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质的提高。但是,地区之间、省份之间甚至县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较大差异,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较大差距。因此,努力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良性道路、不断加大对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对促进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促进地区之间经济的协同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现实意义。洛阳市地处河南省西部,整体经济实力在中西部地区处于比较领先的地位,但是同东部发达城市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各县市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洛阳市整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本文通过详细分析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情况,通过查找各县市经济发展存在的不足,为县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思路。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着差异性的现状描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从研究县域经济发展促进不同地区发展角度阐述了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根据具体的研究实例介绍了将要用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以及国内外专家学者当前的研究现状。第二部分详细的介绍了县域经济发展及发展差异性在国内外理论界的相关理论成果,为分析洛阳市的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理论基础。第三部分从经济规模、产业构成、经济效益、居民生活、社会科技五个方面分析了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研究发现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产业结构仍待优化,与发达地区存在差距。第四部分主要从区位条件、人力资本、固定资产投资、产业结构四个方面重点分析了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存在问题的原因。第五部分是发展县域经济及增加居民收入的思路。各县市应该充分利用自身地理区位优势,结合自身区位优势特点加强对经济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通过实现不断增加产业效率和产品附加值来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加大民生投入力度,使发展的成果惠及所有百姓。通过对产业结构、基础设施、文化创新、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各县市经济发展的整体推进和居民收入的不断增加。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
本文编号:1424338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7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思路和方法
1.3.1 因子分析法
1.3.2 规范研究和实证分析相结合
1.3.3 聚类分析法
1.4 国内外研究综述
1.4.1 国外研究综述
1.4.2 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理论基础
2.1 区域经济均衡发展理论
2.1.1 新古典区域均衡发展理论
2.1.2 发展经济学中的平衡增长理论
2.2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理论
2.2.1 循环累积因果理论
2.2.2 赫希曼的不平衡增长理论
2.2.3 有时间变量的威廉姆森倒“U”理论
第三章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差异性分析
3.1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概述
3.2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3 洛阳市各县市区经济差异化分析
3.3.1 各县市经济规模发展状况
3.3.2 各县市经济结构相关状况
3.3.3 各县市经济发展效益相关状况
3.3.4 各县市居民生活状况
3.3.5 各县市社会科技发展状况
3.4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化整体研究
3.4.1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因子分析
3.4.2 洛阳市县域经济发展差异化的聚类分析
第四章 洛阳市县域经济差异性影响因素分析
4.1 资源区位因素
4.1.1 区位条件的差异
4.1.2 资源基础的差异
4.2 人力资本因素
4.3 固定资产投资因素
4.4 产业结构因素
4.5 政策制度因素
第五章 洛阳市县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5.1 以资源优势为依托,打造资源产业基地
5.2 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人力资源素质
5.3 大力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力
5.4 弘扬河洛文化,增强文化软实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林荣清;;基于农业产业化的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科技和产业;2009年09期
2 李天籽;;自然资源丰裕度对中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科学;2007年06期
3 盖宏伟;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非经济因素[J];经济论坛;2003年20期
4 黄山松;;构建工业反哺农业的有效机制[J];农村经济;2006年01期
5 庄卫民;试论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趋势[J];农业经济问题;2001年06期
6 国家统计局课题组;;我国区域发展 差距的实证分析[J];中国国情国力;2004年03期
本文编号:142433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24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