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发展趋势
本文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中的产业发展趋势 出处:《当代经济研究》2014年10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新型城镇化 产业发展 趋势 制造业 服务业 潜力产业 增长点
【摘要】:城镇化发展需要产业的发展和支撑。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第一产业,应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农民工市民化,发展农业现代化,解决城乡差距、贫富差距、地区差距等问题;第二产业,要壮大现代产业体系,促进高技术制造业的发展;第三产业,应提高服务消费和吸收就业能力水平,加快生产性和社会性服务业的发展。同时,一些重点行业如节能环保行业、城市基础设施行业、交通运输服务行业、电子商务服务行业及医疗卫生服务行业等产业,也都是具有很大发展潜力且有可能成为具备长期竞争力的新增长点。
[Abstract]:At the same time , some key industries such as energy - saving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 urban infrastructure industry , transportation service industry , e - commerce service industry , health service industry and other industries have great development potential and may become a new growth point with long - term competitiveness .
【作者单位】: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贸易学院;
【分类号】:F299.21;F121.3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城镇化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尤其是1998年以后城镇化处于快速发展期,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由1998年的33.35%上升到2013年的53.7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由1998年的6796.03元上升到2013年的41804.71元。钱纳里和赛尔昆(1988)[1]、Handerson(2004)[2]、钱陈和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蒋时节,刘贵文,李世蓉;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2期
2 钱陈;史晋川;;城市化、结构变动与农业发展——基于城乡两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7年01期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刘世锦;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农民工市民化对扩大内需和经济增长的影响[J];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4 叶振宇;;城镇化与产业发展互动关系的理论探讨[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4期
5 谢长青;钱文荣;翟印礼;;公共基础设施投资与小城镇人口非农化关系研究——基于1995~2006年数据的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8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韩梅;;安徽省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偏离度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1期
2 林毅夫;中国的城市发展与农村现代化[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年04期
3 杨凤翔;;包头工业结构发展阶段的划分[J];北方经济;2010年20期
4 王威;;我国政府主导型城镇化对扩大消费需求的影响[J];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6期
5 谢攀;惠宁;;农村劳动力转移理论述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5期
6 卢玉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地推进兵团新型工业化[J];兵团党校学报;2009年05期
7 宋云风;;对加快兵团工业化发展的战略思考[J];兵团党校学报;2010年02期
8 吴得文;樊绯;刘源;;烟台服务业发展战略选择[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9 张国强;郑江淮;;Comparison of BRICs' service sectors' competitiveness[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10 陈昌盛;许召元;崔小勇;;Migrant workers' citizenization creates demand for consumption[J];China Economist;2010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邓水炎;;城乡统筹与农业产业化的制度安排[A];成渝地区城乡统筹与区域合作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2 马林靖;周立群;;快速城市化时期农民增收效果的实证研究[A];第二届中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论坛暨纪念建国六十周年高层经济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卢新海;黄善林;;城镇建设用地供应、农村宅基地复垦与城市政府的责任[A];2007年中国土地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7年
4 李凌;王翔;;中国城乡居民消费过度敏感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A];中国经济60年 道路、模式与发展: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文集(2009年度)经济、管理学科卷[C];2009年
5 卢丽静;郭其友;;经济持续增长动力的转变:消费主导型增长的国际经验与借鉴[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6 郭文杰;池建宇;;从计划到市场:转型经济中我国城市化的比较研究[A];第一届中国政治经济学年会应征论文集[C];2007年
7 ;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A];2005-2006中国生产力发展研究报告(上)[C];2006年
8 刘婧;;关于城镇化发展的“数量”与“质量”——基于复合指标体系的测度与解读[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9 张立;;论我国人口结构转变与城市化第二次转型[A];城市规划和科学发展——2009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9年
10 张国强;郑江淮;;中国服务业发展:异质性假说及其验证——基于“金砖四国”比较视角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0)——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C];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平;资源型城市产业演进规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9年
2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3 徐彤;中国农民工社会保障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4 蒲晓晔;中国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动力结构优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5 孙长松;交易成本视角的铁路客运制度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傅莹;中国城市化与经济增长[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7 萧一啸;中部地区新型工业化与城市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8 李元龙;能源环境政策的增长、就业和减排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9 王雅俊;模块化视角下的服务型工业化研究[D];暨南大学;2011年
10 张洪华;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中的利益博弈[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学印;产业转型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0年
2 刘佳旭;朝阳市服务业结构优化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09年
3 李晶晶;青岛城市旅游化及其相关因素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4 刘晓华;沿海与内陆县域经济发展模式比较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章辉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联机制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6 何长华;江西居民收入分配对消费需求影响的实证分析[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7 黄声兰;江西城市化进程中服务业发展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8 孙燕;江苏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0年
9 黄克新;揭阳市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升级战略[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10 范晓妮;我国转型期劳动力与工资状况分析及工业化道路选择[D];暨南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明,张文和;城市化定义再研究[J];重庆建筑;2003年05期
2 蒋时节,刘贵文,李世蓉;基础设施投资与城市化之间的相关性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05年02期
3 龚定勇,蒋爱民;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经济增长的关系[J];城市问题;2004年01期
4 顾文选;;中国城镇化的速度与目标问题[J];城市问题;2008年01期
5 齐红倩,刘力;城市化:解决我国有效需求不足的关键[J];管理世界;2000年02期
6 周天勇;土地制度的供求冲突与其改革的框架性安排[J];管理世界;2003年10期
7 樊胜根,张林秀,张晓波;中国农村公共投资在农村经济增长和反贫困中的作用[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01期
8 钱陈;史晋川;;城市化、结构变动与农业发展——基于城乡两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分析[J];经济学(季刊);2007年01期
9 陈宗胜;倒U曲线的“阶梯形”变异[J];经济研究;1994年05期
10 吴福象;刘志彪;;城市化群落驱动经济增长的机制研究——来自长三角16个城市的经验证据[J];经济研究;2008年1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红强;王影;;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做好规划编制工作[J];科技信息;2012年27期
2 刘静玉;刘玉振;邵宁宁;郭海霞;;河南省新型城镇化的空间格局演变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年05期
3 高宇;;关于河南新型城镇化理论与现实依据的思考[J];知识经济;2012年17期
4 刘建明;;新型城镇化工作解读[J];重庆行政(公共论坛);2012年05期
5 李萍;;统筹城乡与新型城镇化发展[J];财经科学;2012年12期
6 冯奎;;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J];中国发展观察;2012年12期
7 甘露;马振涛;;“新型城镇化发展与转型”观点综述[J];求知;2012年12期
8 王柄根;;新型城镇化猜想[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9 杨阳;;2013投资主题:新型城镇化[J];股市动态分析;2012年52期
10 刘洋;;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金融支持新思路研究[J];北方经济;2012年2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覃青军;;探索石门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A];规划引领下的新型城市化研究——2009年湖南省优秀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9年
2 汤品森;曾鹏;;湖南新型城镇化之我见[A];2007湖南省城乡规划论文集[C];2007年
3 王发曾;;新型城镇化:城镇化研究的核心问题[A];地理学核心问题与主线——中国地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建所五十年庆典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任宗哲;;关于新型城镇化的几点思考[A];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经济分会场论文集[C];2012年
5 孙颖;;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人学思考[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6 韦成功;胡翠萍;;新型城镇化下群众工作方法之探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7 陈军华;;四川省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社区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8 张玫晓;郭心;;四川省新型城镇化与社会管理创新研究[A];2013第六届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3年
9 李楠;;以人为本的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10 张莉;;马克思人本理念视域下的新型城镇化建设[A];中国第五次人的发展经济学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新型城镇化:发展道路的历史性转变[N];郑州日报;2011年
2 中共河南省郑州市委常委、荥阳市委书记 舒庆;建设新型城镇化社区: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抓手[N];人民日报;2011年
3 记者 解静怡;省社科院调研我市新型城镇化发展工作[N];鹤壁日报;2011年
4 记者 沙星海;省委推进新型城镇化调研组莅平[N];平顶山日报;2011年
5 禹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郝二有;宣传工作如何为新型城镇化建设鼓与呼[N];许昌日报;2011年
6 本报评论员;倾心倾力有声有色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N];许昌日报;2011年
7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张通要求 强力推进湖北新型城镇化[N];湖北日报;2010年
8 记者 陈岩 通讯员 胡贵玉;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意见出台[N];湖北日报;2010年
9 本报评论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N];益阳日报;2012年
10 本报评论员;努力在全疆率先实现新型城镇化[N];哈密日报(汉);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胡际权;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西南农业大学;2005年
2 张贵凯;人本思想指导下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西北大学;2013年
3 余达锦;基于生态文明的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新型城镇化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衡杰;安徽省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关系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2 任庆焕;河北省新型城镇化问题及发展对策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3 冯慧;基于“产城融合”的乌鲁木齐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4年
4 于澄;湖北省新型城镇化的制度支撑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梁前广;河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研究[D];河南大学;2012年
6 付渊博;鹤壁市新型城镇化进程研究[D];郑州大学;2012年
7 卫言;四川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及指标体系构建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2年
8 黄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公共产品有效供给的经济学探索[D];南京大学;2013年
9 王永泽;济南市新型城镇化重点地域产业园区发展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
10 侯文飞;新疆新型城镇化建设发展研究[D];新疆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3270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327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