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体系配套、政策体系保障与资源立国的可行性
本文关键词: 资源战略 资源节约 资源立国 出处:《改革》2014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全球日益严峻的资源环境压力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了较大约束。面对国际资源环境的挑战,我国有必要实施国家层面的"资源立国"战略,以此来增强新形势下的国家竞争优势。资源立国是指国家通过掌握资源主动权,以此形成国家战略能力、重构和提升国家竞争优势,通过战略行动的协调运行形成以资源为核心的国家发展保证系统。资源立国战略由资源创新、资源储备、资源控制、资源节约四个子战略行动构成,四种资源战略行动需要与现代产业体系配套,以投入、政策和新型国家能力为保障,构建节约导向下的资源立国战略协调体系。
[Abstract]:The increasingly severe global pressure on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great constraints to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In the face of the challenge of internation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it is necessary for our country to implement the strategy of "building a country with resources" at the national level.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national resources means that the country can form the national strategic ability and reconstruct and promote the national competitive advantage by holding the initiative of resources. Through the coordinated operation of strategic actions, a national development assurance system with resources as the core is formed. The strategy of resource building consists of four sub-strategic actions: resource innovation, resource reserve, resource control and resource saving. The four kinds of resource strategic actions need to be matched with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to construct a economy-oriented strategic coordination system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a country with input, policy and new national capacity as the guarantee.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暨南大学产业经济研究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攻关项目“应对国际资源环境变化挑战与加快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批准号:09&ZD021)
【分类号】:F121.3;F205
【正文快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制定并实施了科技兴国和人才强国等重大战略,成为国家战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实现起到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凸显,然而国家层面的重大战略对资源因素考虑较少,缺少具有针对性的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条
1 尹硕;张耀辉;;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国际经验剖析与中国对策[J];改革;2013年02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潘鸿;毛健;;关于我国页岩气资源开发利用问题的思考[J];工业技术经济;2014年02期
2 孔祥永;;美国“页岩气革命”及影响——兼论对中国页岩气开发的启示[J];国际论坛;2014年01期
3 田慧芳;;中美能源与气候合作博弈:深化与突破[J];国际经济评论;2013年06期
4 尹硕;张耀辉;潘捷;燕景;;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趋同问题研究[J];经济纵横;2013年12期
5 黄元生;李慧;;基于Laspeyres分解法的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与碳排放分析[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6 耿小烬;游声刚;邓智;;页岩气产业发展初期扶持政策研究[J];开发研究;2015年02期
7 纪瑶;高新伟;;驱动美国页岩气开发的核心因素分析及政策启示[J];经济管理;2015年07期
8 高新伟;包文祥;周材荣;赵文娟;;页岩气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分析——基于美国数据的实证研究[J];中外能源;2014年03期
9 高新伟;孙丹阳;;页岩气与常规气的投资差异分析[J];中外能源;2015年02期
10 殷诚;高世葵;董大忠;朱文丽;王欣蕊;;页岩气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J];天然气工业;2015年04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孟明;中国能源消费低碳化发展模型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3年
2 郭立伟;新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机理与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3 赫永达;基于能源消费的资本与能源替代效应研究[D];吉林大学;201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崔涛;西部地区石油支撑效能预测与统计建模[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2 廖文书;光伏市场需求激励政策国际比较研究[D];江南大学;2013年
3 孔娟;能源技术创新视角下煤炭资源型经济转型研究[D];中北大学;2013年
4 赵乐;事故工况下对熔盐堆的耦合动力学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5 刘昭云;蒸汽压缩式中高温热泵系统性能优化研究[D];天津大学;2013年
6 Sebastian Heinrich Strumann(圣巴斯丁);[D];山东大学;2014年
7 杜娟;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成都市能源—环境—经济3E系统的建模与仿真[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8 任会姝;重油催化裂化装置用能分析及系统优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9 孙东;基于消费分析的校园用纸生命周期管理[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10 李雪亮;内蒙古金融生态与资源利用方式转变的关系研究[D];内蒙古科技大学;2015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吴建军;常娟;;美国页岩气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分析[J];能源技术经济;2011年07期
2 李建忠;李登华;董大忠;王社教;;中美页岩气成藏条件、分布特征差异研究与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12年06期
3 黎红胜;汪海阁;纪国栋;温慧芸;;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关键技术[J];石油机械;2011年09期
4 张大伟;;加速我国页岩气资源调查和勘探开发战略构想[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0年02期
5 罗佐县;;美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其影响[J];中外能源;2012年01期
6 江怀友;宋新民;安晓璇;齐仁理;乔卫杰;董利娟;;世界页岩气资源与勘探开发技术综述[J];天然气技术;2008年06期
7 张金川;姜生玲;唐玄;张培先;唐颖;荆铁亚;;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J];天然气工业;2009年12期
8 李世臻;乔德武;冯志刚;刘丽君;王倩;聂海宽;;世界页岩气勘探开发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地质通报;2010年06期
9 刘满平;;我国页岩气产业开发前景、经验借鉴及模式选择[J];中国能源;2012年07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现科;资源关乎中国经济政治安全[J];经济论坛;2005年07期
2 王桂兰;;节约资源的价值学维度[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年03期
3 毛敏芳;;中国资源安全态势及其战略研究[J];矿产保护与利用;2006年03期
4 刘助仁;;警惕中国GDP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上)[J];节能与环保;2007年03期
5 倪明仿;刘世伦;王树礼;魏杨倬;;装备资源性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内涵[J];资源科学;2010年12期
6 吴志雄;从战略高度认识资源问题[J];经贸导刊;2001年06期
7 郝东恒;王殿茹;靳秉强;赵淑芹;丁欣;殷阿娜;;21世纪河北省资源安全评价体系设计[J];石家庄经济学院学报;2005年06期
8 韩民青;;论资源深层化[J];唯实;2006年05期
9 魏延田;;区域科技资源的再配置问题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6年06期
10 周海林;;建立中国新的资源生态安全框架[J];科技咨询导报;2006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翠姣;;我院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的原因分析及合理配置[A];全国护理行政管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5年
2 陈芳;;探讨国内外护理人力资源短缺现状及合理配置[A];2007年“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07年
3 南月省;王锦慧;;加强资源忧患意识教育,共同建设节约型社会[A];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卷)[C];2006年
4 简新华;;和谐社会与资源环境及自主创新[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1次会议论文(2007)[C];2007年
5 陆军;;我国资源环境产业发展状况与趋势[A];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环境保护分会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会议论文集[C];2008年
6 冯斌;;网络与高教 机遇和挑战[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7 王运敏;;序言[A];2006年全国金属矿节约资源及高效选矿加工利用学术研讨与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8 毕秀水;;西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资源与环境观及其启示[A];2005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5年
9 丁任重;;资源、科技与可持续发展[A];当代中国经济问题探索(上册)[C];2004年
10 黄铁苗;;落实节约资源基本国策[A];中国《资本论》研究会第13次学术研讨会代表论文集[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张丽娜;资源短缺约束经济可持续发展[N];大众科技报;2007年
2 记者 章轲;资源政治将主导全球议事日程[N];第一财经日报;2013年
3 刘日;节约资源 利国利民[N];河北日报;2004年
4 王桂兰;节约资源的多维意义[N];光明日报;2006年
5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经济研究部部长 冯飞;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核心是节约资源[N];中国石油报;2005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王柄根 刘行健;商品大牛市资源独自欢[N];证券时报;2006年
7 国土资源部部长 田凤山;善待地球 保护资源[N];人民日报;2003年
8 信力建;资源短缺的情况下首先关注什么?[N];人民政协报;2004年
9 邝工;资源的社会属性[N];中国有色金属报;2006年
10 省委副书记、副省长邋蒋巨峰;善待地球保护资源[N];四川日报;2003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李金兵;资源熵视角企业复杂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0年
2 方勤敏;资源生态经济视角下的企业资源效率研究[D];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1年
3 刘家顺;基于可持续发展的资源战略管理机制研究[D];天津大学;2003年
4 李果;哈尔滨市新型工业化中资源和环境科技有效支持能力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蒋丽红;同城化背景下的厦漳泉区域相对资源承载力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2 张海森;江苏省资源、环境问题分析及对策探讨[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3 王彦越;企业资源管理系统及其资源循环功能研究[D];天津商学院;2006年
4 陈静;社会、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建模与评价[D];河北工业大学;2002年
5 南祥永;辽宁省的资源环境政策:问题与对策[D];东北财经大学;2007年
6 张淑源;西北黄土台塬区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路径[D];陕西师范大学;2012年
7 刘世斌;资源和环境约束下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道路选择[D];中央民族大学;2012年
8 段东平;西安城市化与资源环境的效应关系及协调性评判[D];西北大学;2010年
9 张艳;西部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10 何凯;资源循环利用的应用模型及政策研究[D];重庆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144579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4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