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中国经济论文 >

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技术吸收能力与内生经济增长

发布时间:2018-01-21 16:54

  本文关键词: 进口贸易 技术溢出 技术吸收能力 内生增长 出处:《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14年1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在内生增长模型的基础上,引入有关开放经济和技术溢出的假定,运用均衡分析推导出经济均衡增长路径,并以此构建计量模型,应用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实证分析进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技术溢出效应以及技术吸收能力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进口贸易作为技术溢出的重要渠道,总体上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丰富的人力资本促进了技术溢出;在我国经济增长率低的地区,对外开放促进了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而在经济增长率高的地区,由于过度依赖进口和进口渗透率过高使得溢出效果为负但不显著;我国金融体系的不完善阻碍了技术溢出,并且随着分位数的增加,这种阻碍作用越凸显。
[Abstract]:On the basis of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assumption of open economy and technology spillover, deduces the path of economic equilibrium growth by equilibrium analysis, and constructs an econometric model. Using the tool variable quantile regression (IVQR), this paper empirically analyzes the technology spillover effect of import trade on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ffect of technology absorption capacity on spillover effec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s an important channel of technology spillover, import trade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nomic growth in general; Abundant human capital promotes technology spillover; In areas with low economic growth rate,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promotes technology spillover of import trade, while in areas with high economic growth rate. Because of excessive dependence on imports and high import permeability, the spillover effect is negative but not significant; The imperfection of Chinese financial system hinders technology spillover,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quantiles, the hindrance becomes more prominent.
【作者单位】: 西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西部和边疆地区项目(14XJA790001) 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1XWD-S0202)
【分类号】:F752.61;F124.3;F124.1
【正文快照】: 2014年第11期总第298期天津财经大学学报一、引言及相关文献综述自亚当·斯密以来,经济增长始终是经济学家所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以亚当·斯密、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家把一国经济的增长归因于资本、土地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增加。以索洛为代表的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虽然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4条

1 符宁;;人力资本、研发强度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基于我国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2 张建清;孙元元;;进口贸易和FDI技术溢出的比较研究——基于技术溢出内生性的实证检验[J];世界经济研究;2011年12期

3 谢建国;周露昭;;进口贸易、吸收能力与国际R&D技术溢出: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世界经济;2009年09期

4 何雄浪;;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与经济增长——基于西南地区与华东地区的比较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年07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永广;韩伯棠;李燕;;基于进口贸易的知识溢出与技术进步——对环渤海地区制造业的实证研究[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3期

2 刘明霞;刘林青;;人力资本、技术差距与OF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05期

3 梁超;;贸易结构、人力资本与技术创新效率——基于大中型企业动态面板的研究[J];国际商务研究;2012年01期

4 杨湘玉;程源;;贸易与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联动机制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5期

5 臧新;张国凤;;进口贸易对我国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01期

6 陈健;;价值链国际分工与我国制造业部门研发知识外溢[J];国际经贸探索;2013年02期

7 蒋仁爱;冯根福;;贸易、FDI、无形技术外溢与中国技术进步[J];管理世界;2012年09期

8 杨畅;白雪洁;;贸易开放、产出增长与收入结构优化——来自国家级高新区的经验证据[J];当代经济科学;2013年04期

9 罗植;杨冠琼;赵安平;;“省直管县”是否改善了县域经济绩效:一个自然实验证据[J];财贸研究;2013年04期

10 刘伟;李星星;;中国高新技术产业技术创新效率的区域差异分析——基于三阶段DEA模型与Bootstrap方法[J];财经问题研究;2013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Anyu Yu;Jie Ma;;Knowledge Spillover Structure within Shanghai Districts: A Spatial Analysis of Aggregation and Correlation[A];2013教育技术与信息系统国际会议论文集[C];2013年

2 李凡;章东明;;金砖国家技术吸收能力因素比较研究[A];第九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3年

3 魏守华;周斌;张来军;;中国高技术产品出口绩效:创新能力、本国市场效应、抑或兼而有之?[A];第十一届中国技术管理(2014`MOT)年会论文集[C];2014年

4 高凌云;王洛林;;进口贸易与工业行业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2期[C];2010年

5 张海洋;;中国省际工业全要素R&D效率和影响因素:1999—2007[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6 严成j;周铭山;龚六堂;;知识生产、创新与研发投资回报[A];经济学(季刊)第9卷第3期[C];2010年

7 毛其淋;盛斌;;对外经济开放、区域市场整合与全要素生产率[A];经济学(季刊)第11卷第1期[C];2011年

8 林毅夫;张鹏飞;;后发优势、技术引进和落后国家的经济增长[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1期(总第19期)[C];2005年

9 Richard J.Sweeney;李志宏;;跨国生产函数之普适性的实证分析[A];经济学(季刊)第3卷第2期(总第10期)[C];2004年

10 吴延兵;;中国工业R&D产出弹性测算(1993-2002)[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3期[C];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葛小寒;进口贸易R&D溢出中人力资本的角色[D];浙江大学;2010年

2 高大伟;国际贸易技术溢出对中国能源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3 沈克华;加工贸易技术溢出的机制与效应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4 林高榜;创新异质性与中国技术进步[D];浙江大学;2012年

5 朱春临;国际技术外溢与自主创新[D];复旦大学;2008年

6 赵海英;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机制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7 陶锋;知识溢出、吸收能力与创新绩效[D];暨南大学;2009年

8 刘璐;企业外部网络对企业绩效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09年

9 唐家龙;中国经济增长的源泉(1952-2007)[D];南开大学;2009年

10 洪宇;中国商品贸易模式演进与背离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宣扬;FDI独资化对技术溢出效应影响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2 师耀武;对外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陕西省产业结构升级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白琰;内蒙古进口贸易发展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4 施传荣;美国自由贸易协定对货物贸易出口增长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11年

5 苏现凤;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D];山东大学;2011年

6 张熹;我国高技术产业间的技术扩散及其决定因素[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7 汲伟玮;中国人力资本、技术进步与农产品对外贸易[D];宁波大学;2011年

8 刘伟;区域R&D投入与创新系统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9 郁伟雅;中韩机电产品贸易竞争力变动的研究[D];宁波大学;2011年

10 郑家珍;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互动及差异化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喻美辞;喻春娇;;中国进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3期

2 王志鹏,李子奈;外资对中国工业企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J];管理世界;2003年04期

3 黄新飞;舒元;;中国省际贸易开放与经济增长的内生性研究[J];管理世界;2010年07期

4 许和连;王艳;邹武鹰;;人力资本与国际技术扩散:基于进口贸易的实证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年02期

5 黄先海,石东楠;对外贸易对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测度与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05年01期

6 符宁;;人力资本、研发强度与进口贸易技术溢出——基于我国吸收能力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7年11期

7 李平;张庆昌;;国际间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动态效应分析——兼论人力资本的消化吸收[J];世界经济研究;2008年04期

8 刘厚俊;刘正良;;人力资本门槛与FDI效应吸收——中国地区数据的实证检验[J];经济科学;2006年05期

9 陈刚;尹希果;黄凌云;;进口贸易、技术外溢与内生经济增长[J];经济评论;2008年03期

10 谢建国;;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的技术溢出——一个基于中国省区面板数据的研究[J];经济学(季刊);2006年03期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胡鞍钢 郑京海;[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仇怡;中国基于国际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陈卓淳;FDI在中国的技术溢出效应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文举;以贸易为媒介的国际技术溢出研究述评[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5年07期

2 姚利民 ,唐春宇;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10期

3 林吉双;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路径及影响因素分析[J];海南金融;2006年04期

4 韩梅;徐春祥;;FDI技术溢出不同渠道下的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年16期

5 曲伟;;外商直接投资技术溢出的效应[J];现代企业;2008年04期

6 刘和东;施建军;;FDI技术溢出的渠道、影响因素分析[J];科技管理研究;2009年06期

7 范叙春;贾德铮;;技术溢出理论与实证:一个文献综述[J];中国集体经济;2010年10期

8 章莉莉;;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民营制造业的影响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陈金;;技术溢出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J];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年05期

10 陈立龙;;国际贸易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年0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张方华;李守芹;;FDI技术溢出、智力资本与创新能力的关系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陈爽英;唐小我;邵云飞;;双向技术溢出模式下的集群自主创新的市场激励机制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3 林兰;曾刚;;跨国公司技术溢出与溢出地技术区位研究初探——以上海浦东新区为例[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钟昌标;;FDI对内资企业技术溢出绩效分析[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9卷)[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凌飞;利用技术溢出获得“跳跃式”持续增长[N];社会科学报;2001年

2 邵生余;为“技术溢出”拓展空间[N];新华日报;2006年

3 本报记者 赵策 王攀 毛一竹 王爱华;外资在华研发中心技术溢出 或演绎“蝴蝶效应”[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0年

4 安礼伟;外向配套催生本土企业成长[N];中国信息报;2007年

5 梅永红;主动从外资技术溢出中获益[N];人民日报;2003年

6 记者 代桂云 通讯员 王淼 江尧明;青岛市政协督办提案力促大小企业协同发展[N];人民政协报;2014年

7 本报记者 谭涛;屹立的科技精神[N];湘潭日报;2014年

8 糜军;我国企业对外投资动因与机制研究述评[N];财会信报;2010年

9 本报记者 章迪思;如何做创新世界的“钉子”[N];解放日报;2012年

10 李春顶;重视跨国公司人才的“回流”[N];中国汽车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符淼;技术溢出的空间计量和阈值回归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2 张晓宁;产业集聚的技术溢出研究[D];西北大学;2011年

3 徐磊;基于吸收能力视角的FDI技术溢出门槛模式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4 朱佩枫;企业跨区直接投资技术溢出测度与分析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年

5 孙彩虹;技术溢出下企业合作研发博弈分析与协同问题研究[D];重庆大学;2009年

6 朱敏;海外人才回流与FDI技术溢出[D];山东大学;2013年

7 靳娜;中国FDI技术溢出影响因素与渠道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8 杨亚平;基于后向关联的FDI技术溢出研究[D];暨南大学;2008年

9 杨晓静;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本土制造业出口国内技术含量的影响研究[D];山东大学;2014年

10 王向阳;FDI技术溢出对高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韩梅;基于行业视角的我国FDI技术溢出吸收能力研究[D];沈阳理工大学;2008年

2 陆亚丽;影响FDI技术溢出的吸收能力因素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年

3 陈超;FDI技术溢出与我国吸收能力的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4 兰爽;FDI技术溢出对我国自主创新的影响研究[D];辽宁大学;2012年

5 魏巍;制度因素对中国FDI技术溢出的效应研究[D];辽宁大学;2013年

6 庞玲;企业集团技术溢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7 王茹君;中国吸收国际技术溢出的国际化渠道比较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苏子文;FDI技术溢出对中国汽车产业发展的作用分析[D];暨南大学;2011年

9 杨继军;FDI技术溢出的渠道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6年

10 王霁宇;基于FDI技术溢出的产业集群研究[D];东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4520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520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5a6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