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
本文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机制 系统动力学 系统基模 仿真模型 出处:《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由于低碳经济系统结构的复杂性表现为非线性、反馈回路和延滞等,因此,运用系统的方法分析低碳经济发展机制问题,即从宏观到微观,从整体出发看问题,并给出可操作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是研究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一个崭新视角。本文基于系统动力学理论,综合运用系统基模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因素分析法、DEA分析法、脉冲响应函数分析法、方差分解分析法,以及VAR模型(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 VAR)、VECM模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柯布-道格拉斯(Cobb-Douglas)生产函数模型等方法和模型进行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论证,检验了前人经验研究的结论(六个研究假设),揭示了低碳经济发展中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引导机制三大机制的作用机理,运行Vensim PLES.7a系统仿真软件对低碳经济发展机制进行系统仿真研究,共建立了41个方程,其中流率方程5个,流位方程5个,辅助方程28个,常量方程3个,仿真方程运行时间为1998年至2015年。模型通过有效性检验、直观检验、量纲检验以及拟合值检验,平均误差率为3.09%,模型的拟合程度较好,仿真模型的科学性、可靠性和有效性均通过检验。本文得到如下新的研究发现: (1)当低碳工业园区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子、技术创新平台影响因子、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因子这三个外生调控变量都为1时,1998年到2015年17年间广东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值的变化趋势是:1998年至2001年这三年时间内,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不断下降,2001年达到最低点。2001年到2007年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开始不断上升,这主要是因为第三产业尚未超过第二产业,而第二产业自身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使内部结构不断优化造成的。2007年之后2015年则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这表明产业结构正由第二产为主向第三产为主转变,产业结构呈高级化趋势。 (2)当低碳工业园区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子、技术创新平台影响因子、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因子这三个外生调控变量都为1时,1998年到2015年17年间广东万元GDP能耗的变化趋势是:万元GDP能耗可分两段时期,一段是1998年至2005年,这段时期GDP能耗没有明显的趋势,而是呈现波动状态。这可能是因为低碳经济发展机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造成的。2005年以后万元GDP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说明低碳经济发展机制起到一定的作用。 (3)1998-2015年广东GDP总量、碳排放量变化趋势是:在2005年之前,两者之间的关系不太明显。2005年至2015年GDP总量与碳排放量两者的变化趋·势基本相同,都呈上升趋势,而且两者之间的距离趋于缩小。这表明2005年以来,G-DP的增长与碳排放量的增长呈现一个相对脱钩的趋势,这有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4)当低碳工业园区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子、技术创新平台影响因子、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因子这三个外生调控变量都取值为1.2时,观察广东1998-2015年GDP总量、万元GDP能耗、碳排放量、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比值示意图,把它与图6.2、图6.3、图6.4进行对比分析,可发现当这三个外生调控变量起作用时,万元GDP能耗更少了,GDP总量与碳排放量两者之间的距离也更近了,第二产业增加值与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值更小了、且第二、三产业增加值曲线更加平滑了。因此,针对性地运用“低碳工业园区对第二产业增加值的影响因子、技术创新平台影响因子、税收优惠政策影响因子”这三个外生调控变量制定相关政策机制,将有利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第一章首先阐明了研究背景及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基本框架、研究方法、技术路线等问题,然后第二章在对广东低碳经济发展现状和碳排放历史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系统构成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和理论框架构建。低碳经济发展机制,从技术层面来说,有低碳能源技术开发机制、生态环境补偿机制、低碳产品认证体系、碳排放约束机制;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看,主要有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引导机制等三个主要子系统,三大机制通过协同作用,构成了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系统。接着,介绍了系统动力学原理和系统基模等内容,为第三、四、五和第六章做理论铺垫。本章研究的重点是低碳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保障机制和引导机制等三个主要子系统的作用机理。 第三章为了从理论上创造性地构建低碳经济发展动力机制的系统基模,以广东为例进行实证,借以检验根据经验研究结论提出的理论假设1和理论假设2。选择从能源消费结构和科技创新能力两个方面进行实证分析和检验该理论假设的真伪。实证分析表明,能源消费总量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与人口总量有关,人口越多,每天消费的能源也越多。二是与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有关。一般来讲,第一、二、三产业的产值越大,其消耗的能源也越多。而技术创新能力对能源消费总量和第一、二、三产业的作用是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能源使用效率越高,相应的可降低能源消费总量。而技术创新能力越强,其对第一、二、三产业产值的增加是具有促进作用的。技术创新能力强弱主要受RD人员数和RD经费支出两个因素的影响。而RD经费支出它受GDP总量的影响。一般来说,经济越强(GDP总量),用于RD经费支出也就越多。 研究表明:技术创新能力越强,能源使用效率越高,相应的可降低能源消费总量。能源消费总量的增加会使碳排放量也相应增加,而碳排放量的增加会促使对技术创新能力需求的增加,技术创新能力需求的增加,会使技术创新能力也相应增强,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会使能源消费总量减少。在负反馈环中技术创新能力是影响能源消费总量的直接因素。 第四章为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系统基模分析,检验如下研究假设:研究假设3: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是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保障机制之一;研究假设4:法律法规政策制度是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保障机制之一。并从广东南沙(国家级开发新区)科技研发平台建设、法律法规政策制度-结构性减税效果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表明,低碳经济发展的支撑保障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技术创新平台的支撑,技术创新平台作用越大,其技术创新能力也越强。二是法律法规政策的支撑。一般来讲,政府的调节和引导作用越大,其对技术平台和基础设施建设的作用也越大。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对研发经费支出产生正向作用,因为它可以进行税前抵扣。税收优惠对基础设施建设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促进固定资产投资上。 研究表明:法律法规政策与技术创新平台对低碳经济发展的保障作用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第五章为进行低碳经济发展的引导机制系统基模分析,作如下研究假设:研究假设5: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是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引导机制之一;研究假设6:低碳产业园区也是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引导机制之一。并从广东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的互动关系,以及构建低碳产业园区两个方面进行实证检验。实证分析表明,广东低碳经济发展的引导机制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产业结构升级的引导。广东目前第三产业对GDP的贡献率已经与第二产业贡献率不相上下,产业结构呈现高级化(升级调整)。服务业贡献率的提高和增长速度的加快,标志着广东初步进入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二是大力发展低碳工业园区。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过程中,应高度重视可再生能源技术和应用先进节能技术,低碳工业园区可以从可再生能源占能耗比例和提高能源效率两个方面着手,减少碳排放,从而实现低碳经济。 第六章构建了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系统仿真模型,是本文的重要理论研究贡献。首先,将第三、四、五章的系统基模分析进行集成,设计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系统仿真模型流图,在仿真图中建立了人口总量、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以及专利授权量五个流位变量,整个流率流位仿真模型共建立了41个方程;其次,对上述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系统仿真模型进行测试,通过直观检验与量纲检验和仿真的拟合值检验,并对系统仿真结果进行分析,得到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系统政策实验与方案选择。通过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系统仿真模型的构建,一方面将丰富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基础理论;另一方面,该模型的构建,将成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的理论依据。 第七章对本文的研究发现进行归纳总结、展望,并指出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福建农林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205;F127;N94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中英;王礼茂;;中国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影响分析[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6年05期
2 贺晟晨;王远;高倩;石磊;陆根法;;城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系统动力学模拟[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年08期
3 王剑云,陶咏椿;浙江省乡镇工业用地规划建设的若干问题[J];城市规划;2005年07期
4 杨平;;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思考[J];科技和产业;2010年10期
5 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J];地理研究;2002年02期
6 杨凯,叶茂,徐启新;上海城市废弃物增长的环境库兹涅茨特征研究[J];地理研究;2003年01期
7 张传国;邓文平;;广东省能源消费、经济增长与FDI互动关系的研究——基于VAR模型[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8 张志强;曾静静;曲建升;;世界主要国家碳排放强度历史变化趋势及相关关系研究[J];地球科学进展;2011年08期
9 岳岚;;低碳经济发展趋势与CO_2减排形势的动态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1期
10 朱四海;;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与中国的选择[J];发展研究;2009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黄世坤;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张晶;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D];中国矿业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538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zhongguojingjilunwen/1453812.html